“好运公司”美图,2025上半年赚了4.67亿元
当腾讯把AI定义为“新业务基因”,Applovin、Palantir在AI加持下股价狂飙,AI叙事,成为今年中报季绕不过去的关键词。作为上半年港股AI应用的明星企业,美图公司8月18日交出一份AI含金量颇高的成绩单。
2025上半年财报,美图总收入18亿元,同比增长12.3%;经调整净利润4.67亿元,同比增长71.3%。美图表示,总收入与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AI应用取得突破,全球付费订阅用户数量提升,以订阅为主的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收入快速增长。
这家曾被称为“时代的眼泪”的老牌互联网企业,如何成为头部AI应用新贵?抓住AI的红利,真的就能躺赚吗?美图的故事,是风口的短暂狂欢还是时代的经典蜕变?
01
付费订阅用户数达1540万,美图半年净赚4.67亿
影像与设计产品,是美图的主要收入来源。2025上半年,这一核心业务贡献了超七成的收入,达到13.5亿元,同比增长45.2%。
这部分收入增长,归因于付费订阅用户数的提升。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图付费订阅用户数达约1540万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超42%;付费订阅渗透率达5.5%。
值得关注的是,美图首次在财报中分场景披露了付费订阅用户情况:1360万付费订阅用户来自生活场景应用;180万付费订阅用户数来自生产力工具。
作为生活场景应用的核心产品,美图秀秀、美颜相机和Wink今年上半年在AI创新功能和玩法的带动下表现亮眼。
例如,“AI闪光灯”功能助力美图秀秀登顶柬埔寨、老挝、文莱App Store总榜及意大利、俄罗斯、土耳其等12国的分类榜。“AI换装”功能推动美颜相机海外版登顶新加坡、泰国、越南等12国和地区的App Store总榜,使美颜相机全球月活跃用户数突破约7200万。Wink则凭借“画质修复”功能,在全球市场实现月活跃用户数和付费订阅用户的快速增长。
而以美图设计室、开拍为代表的生产力工具,被认为将为美图打开巨大的增量空间。
主打电商设计的美图设计室,通过智能抠图、AI商品图等功能,帮助电商商家和内容创作者等用户高效编辑或设计专业图像,提升用户的效率,减少制作商用图片与海报耗费的时间和资源。主打口播视频制作的开拍,通过AI提词器、网感模板等功能,助力用户轻松制作专业级口播视频,在降低视频制作门槛的同时帮助内容创作者提高生产效率。2025上半年,开拍增长势头十分强劲。
据财报披露,截至2025年6月底,生产力工具的月活跃用户数为2300万,同比增长21.1%,其中,中国内地以外市场的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超90%。
瑞银报告指出,美图凭借生成式AI和全球化推动变现,有望解锁规模为生活场景应用10倍的生产力工具市场,推动利润增速超越同行。大摩、高盛等国际大行报告称,全球生产力市场将成为美图新的增长驱动力,预计2026年起加速变现。
大摩曾在报告中表示,美图管理层对生活场景应用和生产力工具的付费渗透率分别达到10%-15%和20%充满信心。值得关注的是,美图以付费订阅为主的商业变现效率正在加快,自2020年以来,美图付费订阅用户数在5年内增长超8倍。
02
让美图新生的,不仅仅是AI
如今,美图的商业模式非常清晰:在AI驱动下,通过付费订阅的模式带动影像与设计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做什么业务、靠什么赚钱,对美图来说,并没有方向。
在2025年3月的2024全年业绩发布会上,被问及如何看待这几年美图的变化,美图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吴欣鸿第一次表示,“这6年有点‘重生’的感觉。”在2025年6月接受《晚点LatePost》专访时,面对外界称“美图竟然还活着”的疑惑,他坦言:“不仅活着,还活得挺好,我们算是重生了。”
如何定义美图的“重生”?2018-2019年,美图因盲目多元化深陷亏损泥潭,股价一度跌至5毛多,之后是数年的“重建”:从关掉美拍、卖出美图手机,到清仓加密货币、聚焦影像与设计工具。吴欣鸿坦言,烧了42个亿,换来的 3 个领悟:战略要与能力匹配;不能随便消耗资源;要有核心竞争力。
美图是一家运气还算不错的公司:生死存亡之际,AI时代来了。
2022年财报中,美图首次提及在产品中实现AIGC技术的应用,当年总收入20.85亿元,净利润1.11亿元。2023年,美图将总收入和净利润增长归因于AI驱动,当年总收入27亿元,净利润3.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33.2%。2024年,美图已明确定位AI应用公司,实现总收入33.4亿元,净利润5.9亿元。
AI驱动下,美图通过创意功能和玩法带动美图秀秀、美颜相机等核心产品加速增长,并打造出Wink、美图设计室、开拍等多款原生AI应用,切入赛道更垂直、市场空间更大、付费用户价值更高的生产力场景,同时瞄准全球市场进行AI应用的落地和突破。
庞大的用户基础、规模化的研发、工程及中台的构建,为美图面对竞争提供了先发优势。与同行相比,庞大且高价值的用户群体,一方面让美图更精准地挖掘用户需求,另一方面更高效地得到研发成果的反馈;而规模化的研发投入,让美图可以打造出更丰富的功能玩法,满足用户在图片美化、人像美容等场景下的精细化需求;工程及中台的建设,又进一步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快速实现最前沿的影像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美图也完成了商业模式的转变:从以广告为主变为以付费订阅为主,因为相比导流、广告等以“抢夺用户注意力”来变现的商业模式,订阅的付费权益和用户对产品的核心需求一致,用户愿意为好的付费权益买单。
回过头来看,美图可以说是抓住了几重机遇:一是抓住AI红利,二是高度聚焦主业,三是全面全球化,从而完成从传统互联网中厂到头部AI应用公司的蜕变。
值得一提的是,与市面上许多AI厂商不同的是,美图在AI路线上早早选择:不做通用大模型。它的路线是,通过优化开源模型与自研大模型协同,以产品效果和用户体验为导向,让AI技术为应用服务。随着大模型纷纷开源,像美图这样的AI应用公司,就巧妙地完成了降本增效,实现弯道超车。
03
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战略方向和商业模式的颠覆式转变,势必会在二级市场引发“地震”。于美图而言,变化显而易见:距离2022年最底部时,股价已经暴涨超20倍;半年内,市值从100亿来到500亿。暴涨速度也引发部分投资者质疑,美图的业绩是否透支估值?未来还有多大的增长空间?
海外市场和生产力工具的收入贡献,被认为是衡量美图价值的两大关键因素。
生产力工具整体市场仍保持扩容。根据 Adobe 测算,预计2027年图像生产力市场空间为910亿美元,对应CAGR为13%。
生产力工具的竞争,本质是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捕捉。Adobe 曾将全球创意云市场的目标用户划分为专业用户、传播者和大众用户三类,而美图的生产力工具则精准锚定 “传播者” 群体:这一群体覆盖电商设计、口播视频等多元场景,与美图产品矩阵的应用场景高度契合。
借势本轮生成式 AI 技术革命,美图持续深化“从生活场景向生产力场景延伸”的动作,不再局限于传统影像美化,而是通过技术平权,让普通用户能高效完成专业级创作。这一选择,为后续产品的场景化落地奠定了方向:不追求功能堆砌,而是聚焦垂直领域的痛点,提供“拿来即用”的解决方案。
以设计工具为例,全球头部玩家Canva通过“大而全”的平台模式实现了高速增长:2017-2024 年年度收入复合增长率达 72.26%,月活用户从 3000 万飙升至2.2亿,覆盖全球97.4%的国家和地区。但美图并未盲目对标行业标杆,而是走出了一条“聚焦垂类、解决真问题”的差异化路径。
例如,在电商设计场景中,中小卖家常面临专业设计门槛高、物料制作成本高、流程繁琐等问题;在口播视频领域,内容创作者则受限于脚本记忆、剪辑能力等门槛。美图通过对这些场景的深度拆解,以美图设计室、开拍等核心产品,构建起覆盖图像、视频及设计领域的竞争力,让生产力工具从“通用功能”转向“场景化解决方案”,实现了战略从“广覆盖”到“深渗透”的落地,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行业分析认为,美图生产力工具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将AI技术与具体场景、生产需求深度绑定,通过“技术平权”打动用户付费,最终创造了全新价值增量。
与此同时,2025上半年,美图的AI应用取得全球突破。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美图公司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到2.8亿,同比增长8.5%。其中,中国内地以外市场月活跃用户数为9800万,同比增长15.3%,占整体月活跃用户数的35%。
借助AI的能力和多年的审美沉淀,美图持续打造获得全球用户喜爱的创新AI功能。其以美图秀秀为市场与用户需求“探测器”,孵化出 Wink、美图设计室等AI产品,早在2022年底就凭“AI 绘画”走红全球。目前已构建生活与生产力场景并重的“AI产品全家桶”。同时,通过精细化本土运营,在AI多模态内容商业化上打开中国科技出海新突破。2025上半年,美图公司在欧美、东南亚等地区影响力持续攀升。
业绩持续兑现的同时,美图仍被认为具有高成长性和增长空间。受益于海外市场和生产力场景的拓展,美图产品的MAU和ARPPU也将进一步提升,这将带来影像与设计产品业务营收的持续提升。
2025 年 7 月,美图公司正式推出一款AI Agent产品“RoboNeo”。相比通用Agent,落地场景更加垂直,主打“一句话搞定影像生产力”。
当AI浪潮涌向新的陆地,美图又一次选择了做擅长的事情。在AI的星辰大海里,美图会走向何方,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