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银行抢人大战愈演愈烈

财经五月花·2025年08月15日 17:17
有银行开出最高80万元年薪招聘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薪酬上限高于该行所有董监高管薪酬。银行抢人大战的持续升温,本质上是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必然结果,科技人才角色已从“支撑者”转向“驱动者”
快车道
未融资福建省2015-05
二手车交易平台
我要联系

伴随银行业数字化转型进入快车道,近年银行纷纷加大科技人才储备。日前,多家银行开启秋招和社招,科技岗位仍是“主角”之一。 

“此前我们有部分非核心业务是外包的,现在行里加速数字化转型,要提高业务的自主可控性,今后科技岗位招聘将常态化。”一家农商银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告诉《财经》。该行于8月11日启动科技条线人员社招,青睐既懂技术、又懂金融业务的复合型人才。 

“高薪挖人”是银行抢夺科技人才的一个表现。今年上半年,有上市地方银行开出最高80万元年薪招聘人工智能(AI)高层次人才,这一上限水平高于该行所有董监高管2024年的薪酬。前述负责人也透露,该行对招聘岗位开出的薪酬“比省内同业都有竞争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银行对科技人才的争抢大战愈演愈烈,是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虽然众多银行加速自身科技队伍建设,不过,由于在资本实力、技术禀赋等方面存在差异,中小银行与大型银行在数字化能力上仍有距离。 

高薪抢人

近段时间,多家银行发布2026届校园招聘公告,科技人才依旧是抢夺的对象。 

上海农商银行在2026届FINTECH培训生提前批招聘中,设置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系统测试、数据治理等多个与科技相关的岗位,偏好计算机、软件工程、电子信息、数学、信息安全等相关专业的硕士及以上学历应届毕业生。 

招商银行旗下招银网络科技也已启动2026届秋季校园招聘,开放岗位涵盖后端开发工程师、前端开发工程师、算法工程师、测试开发工程师、运维研发工程师等,明确面向STEM类专业(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毕业生。 

在招聘信息中,各家银行都“亮”出自身优势以吸引人才。例如招商银行列举了其在移动端(手机银行App)、金融云转型、大模型技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优势;上海农商银行提到,将科学培养赋能人才,提供“金融+科技”体系化课程培训、“管理+专业”双序列职业发展通道等。 

同期发布社招公告的多家银行同样瞄定科技人才。海南农商银行近日公开招聘需求测试岗、软件开发岗等信息科技条线工作人员;广东南粤银行则是招聘总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运维管理室高级室经理、研发管理室高级室经理等职。 

与校招科技人才相比,一些社招岗位还会突出薪酬。例如今年3月,成都银行公开招聘一名总行信息技术部总经理助理(AI方向),年薪在70万元-80万元。据该行2024年财报,其董监高管报告期内税前薪酬总额最高为78.05万元,不及该招聘岗位年薪上限。 

前述农商银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透露,该行未在招聘信息中写明薪酬待遇,不过开出的薪资在省内同业中都有很强的竞争力。 

说到科技人才,也不免会被与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相关岗位比较。公开信息显示,一家头部智能语音技术提供商近期招聘中级安全运营工程师、AI工程高级软件开发工程师等职,年薪在15万元-60万元不等;某科技公司近期招聘算法工程师,标出的年薪为35万元-55万元。

“不同科技岗位职责不同,比如软件测试、数据分析等岗位技术难度相对不高,应届生就可以上手。高薪一般是挖懂高精尖技术或有经验、能带团队的人。”一位国有银行信息科技部人士告诉《财经》。

另一位受访的金融科技机构人士称,近年很多银行也从互联网金融企业挖科技人才,后者多属于市场化薪酬,所以同级别岗位下,传统银行机构的科技岗位薪酬普遍略逊一筹,不过也不乏追求稳定的高管会选择银行的岗位。

复合型人才受青睐

对应高薪,银行普遍会提出更高的资质要求。 

例如一定年限在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应规模城商行的工作经验,一定级别以上的资格认证等,部分岗位应聘资格还包括“最近的工作经历离开银行或银行金融科技公司不超过一年”等。 

此外,“技术+业务”的复合能力日渐被重视。“录用后我行会根据能力来定职级,而且有定期考核,部分指标会挂钩模型在业务端的应用,所以需要既懂技术、又懂金融业务。”前述农商银行信息科技部负责人称。 

实际上,此前部分银行及旗下子公司在招聘信息中已表露出对复合型人才的青睐。例如一家城商行在春招的信息科技岗和数字银行岗的岗位描述中,表示“将重点培养既精通IT技术又熟悉银行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对《财经》分析称,银行抢人大战持续升温,本质上是行业数智化转型的必然结果,科技人才角色已从“支撑者”转向“驱动者”。 

“当前科技人才需求呈现三大特征,其一就是技术+业务复合能力成为标配,人才需兼具技术落地与业务理解能力,能将AI应用于客户运营、风控等场景,解决纯技术人才不懂业务、纯金融人才缺乏技术敏感度的行业痛点。”薛洪言说道。 

此外两大特征,一是AI与大模型专精化,部分岗位要求掌握深度学习框架,承担大模型研发等工作,技术要求接近头部科技公司水准;二是人才争夺前置化与全球化,部分银行通过实习项目锁定人才,高层次岗位则要求国际背景和经验,薪资对标国际水准。 

大小行仍存分化

值得一提的是,科技投入十分考验“财力”。 

以2024年上市银行财报披露的数据看,工、农、中、建四大国有银行金融科技投入均超过200亿元,这一体量已与多家头部上市城商行2024年归母净利润相当。“相较资金雄厚的大行及待遇可观的部分股份行,城农商行的科技人才建设和业务发展需求整体呈不匹配的状态,在职业发展前景、地域等方面也缺乏显著竞争力。”业内人士称。 

“信息科技在各家银行都属于成本部门,不是利润部门。尤其一些效益不好的小行,在降本增效的背景下,会反向减少这方面的投入。”一家国有大行信息科技部人士告诉《财经》,华北地区某城商行此前在北京设立了信息技术研发点,目前已取消,研发人员要回到总行所在地上班。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认为,科技不是投入越多越好,也并非技术越先进越好,还要以客户为中心来考量技术应用。 

“一些中小银行通过差异化战略,专注于特定市场或服务,也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并吸引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人才,而且在灵活性上可能更具优势。”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财经》称。 

薛洪言表示,银行抢人大战的本质是数字化转型的“军备竞赛”,大小行的分化折射出战略选择差异:大行以高薪和前沿技术投入抢夺“头部人才”,构建技术壁垒;中小行则通过区域深耕、业务协同和成本优化实现错位竞争,部分机构通过联合共建科技平台降低单家成本压力。 

“这种资源差异进一步体现在转型路径的分野上。”薛洪言补充称,头部银行倾向“科技引领业务”,推动业务模式创新,科技人才直接支撑绿色金融、科技企业服务等新增长点;中小银行则侧重“业务驱动技术”,招聘方向聚焦客户经理等业务岗,技术投入侧重本地化服务优化,部分区域性机构通过“小切口”实验室建设实现有限资源下的精准突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财经五月花”(ID:Caijing-MayFlower),作者:财经五月花,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财经》杂志新媒体矩阵成员 · 金融专号,聚焦金融前沿,探知

报道的项目

快车道
我要联系
二手车交易平台

下一篇

商汤发布多模态V6.5,突破图文交错思维链,推动AGI发展。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