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只猫狗,养得出多家上市公司,却养不出一家国民品牌

观潮新消费·2025年08月15日 11:48
下一个母婴赛道?

中国宠物市场的“大”毋庸置疑,但“散”的问题同样突出,可谓有龙头企业,却尚未诞生能扛起“国民品牌”大旗的巨头。

“生活破破烂烂,小狗小猫缝缝补补。”在如今的国人看来,宠物的角色早已超越纯粹的玩伴,而是成为亲密的家人。

这种情感投射催生的宠物经济,正以惊人的爆发力重塑商业版图。从一袋猫粮到一根牵引绳,甚至是一包纸尿裤,再小众的赛道,也能孕育出上市公司。

近期,芜湖悠派护理用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悠派科技”)发布股票挂牌提示性公告,宣布公司股票于7月10日起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公开转让。

悠派科技以海外代工宠物尿垫起家,后来大力发展自主品牌。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1月-8月,其营收分别为9.29亿元、9.63亿元、6.81亿元,截至2024年前8个月,宠物纸尿裤及周边宠物护理产品已占悠派科技整体营收的近74%,是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嗅觉敏锐的药企、地产商、家电巨头等跨界玩家,也正循着“吸猫撸狗”的热潮蜂拥而入。近日,格力首款“宠爱”宠物净化器亮相,号称科技含量满满,除了有高效消杀的UV灯珠矩阵、吸附甲醛的特研滤网等功能,还集成了逗猫、猫跳台等设计。

围绕“主子们”的需求创新,正在打开一个没有边界的市场。

从粗养到精养,撑起千亿宠物市场

我国宠物经济的萌芽与爆发,是先有政策支持,再有收入提升、观念改变等因素的合力推动。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严格的“限养令”,要求县级以上城市、近郊区及新兴工业区禁止养犬,直接抑制了宠物行业的商业化。这一阶段,宠物多承担着看家护院的职责,而非独立消费对象,行业几乎处于空白。

转折出现在2000年后,北京、深圳、南京等城市率先规范养宠政策,通过养犬登记、户外活动管理等制度,赋予宠物 “合法身份”,刺激了宠物数量的增长。

多家头部宠物公司是在这一时间前后成立,比如中宠股份成立于1998年,佩蒂股份成立于2002年,奠定了行业早期格局。

但宠物数量的增加,并不意味着宠物市场的爆发,人们仍习惯粗养宠物,多用剩菜剩饭搞定其温饱。彼时欧美宠物市场已成熟,对宠物产品需求旺盛,代工出口成为早期企业的主流选择。

主营食品的中宠公司和乖宝宠物如此,悠派科技也是如此。其创始人程岗是位80后,拥有硕士学历。毕业后,程岗曾做过羽绒厂外贸业务经理,当过生活用品公司市场部经理。2006年7月,程岗在安徽创立了悠派科技。

图片来源:微博@honeycare好命家

最初,公司只是一家为国外客户代工宠物尿垫的小厂。直到2009年,业务有些起色,才开始推出Honeycare、Cocoyo、Unifree等自主品牌,以宠物行业为核心方向,生产一次性宠物尿垫、宠物纸尿裤、猫砂、成人纸尿裤、柔纸巾、洗脸巾等产品。

悠派科技的发展策略清晰,美国市场通过亚马逊直触C端,并在美国建厂稳定供给。目前,Honeycare已是亚马逊宠物护理领域的知名品牌,一款狗狗尿垫单月销量超5万,稳居细分品类榜首。在日本市场,则绑定尤妮佳等巨头获取B端订单。

图片来源:依依股份官网

被宠物市场增长潜力吸引到的,还有“半路出家”的依依股份。公司1990年成立时为“津西津华福利皮鞋化工综合厂”,做的是皮鞋化工材料,1998年改名“天津依依卫生用品厂”,转做个人卫生护理用品。

直到2004年,依依股份做出第一片宠物尿垫出口至日本,才算真正切入宠物赛道,2009年后公司把产品重心彻底转向宠物一次性卫生用品。

和悠派科技类似,依依股份的主要产品为宠物尿垫、尿裤、清洁纸巾等产品,出口占比超过90%,是全球宠物卫生用品的重要供应商。早在2021年,依依股份就在深交所上市。

国内宠物市场的真正爆发,始于“孤独感” 的蔓延。截至2024年末,我国独居人口超过1.5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同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8亿,占总人口的19.8%。宠物的角色随之被重新定义,成为“家人”般的存在。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国城镇宠物(犬猫)数量超1.2亿只,同比增长2.1%;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3002亿元,同比增长7.5%。

国内市场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不容忽视,但宠物公司难以在短期内摆脱早期形成的“外销依赖症”。以悠派科技为例,过去三年,其境外收入占比从46.69%升至62.51%,海外市场仍是核心增长极。

赛道掘金战:哪个更能收割“铲屎官”

当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宠物当孩子养,他们把宠物行业干成了“下一个母婴赛道”。

养一个小孩,家长最高频的消费分别是食品、日常用品和医疗,这些都属于生活刚需。养宠物也类似。

《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从消费结构看,2024年食品市场仍是主要消费市场,市场份额为52.8%。其次是医疗市场,市场份额为28.0%,而用品、服务市场份额较低,分别为12.4%、6.8%。

食品作为宠物经济的基石,据上述白皮书显示,2024年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达1585亿元,占行业比重超50%。过去,玛氏、皇家等国外品牌凭借品牌优势和市场先发优势,牢牢把控国内高端市场。

近年来,国产品牌开始“掀桌”。在产品端,本土公司实行性价比策略,和外资品牌类似的配方,做到定价更低,使产品更具竞争力。在渠道端利用电商渠道,触达更广泛的养宠人群。

乖宝宠物是国产宠物食品领域的代表性企业。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年实现营收52.45亿元,同比增长21.2%;实现归母净利润6.25亿元,同比增长45.7%,毛利率达41.98%。

从营收结构来看,主粮营收占比首次超越零食,成为第一大品类,达51.3%,收入达26.90亿元;零食占比47.4%,收入为24.84亿元。

今年一季度,乖宝宠物继续保持高增长,总营收同比增长34.8%至14.8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7%至2.04亿元。

图片来源:麦富迪官网

乖宝宠物的高增长很大程度有赖于线上直销的爆发,2024年在天猫、抖音、京东三大平台GMV增速均超50%,旗下“麦富迪”品牌双拼粮的营养成分与部分外资品牌产品相当,但价格仅为其1/3左右,成为许多“铲屎官”的性价比选择,该产品2024年在抖音的GMV突破20亿元。

从乖宝宠物的盈利表现来看,宠物食品是门好生意。可在宠物医疗面前,还是差了点。

“宠物看病比人贵”一直是热门话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晒出账单,因为自家“孩子”饭量减少,去医院检查,一下就花了2000元,诊断结果是上火可能牙疼吃得少。国联证券曾统计过,给宠物看一次病,手术费平均在5000元以上。

宠物医疗赛道通常又可细分为宠物医药、疫苗和医疗器材等。其中,疫苗因技术壁垒带来的稀缺性,有着“动保印钞机”之称。

来自河南的普莱柯是国内兽用生物制品及宠物药品领域的企业,2024年其宠物用化学产品(包括疫苗、驱虫片等)毛利率为53.36%,宠物保健品毛利率达56.61%。

宠物医疗赛道强大的吸金能力,连卖纸尿裤的依依股份都想来分一杯羹。2023年,依依股份通过并购基金涉足宠物医疗与诊疗服务,特地拿出专项资金投资广州源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源博医药的业务便覆盖宠物长效干扰素、单克隆抗体、重组蛋白疫苗及诊断试剂等。

当然,不是所有的宠物医疗都好做,宠物医院的重资产模式导致人力、租金成本高,行业龙头都越扩张、越赔钱。数据显示,旗下有超过1000家门店的新瑞鹏,整体毛利率只有5%左右,2023年冲刺美股失败。

而依依股份主业的赚钱能力也逊色不少。纸尿裤被认为是“遛狗神器”,能减少对公共环境影响的同时,还能提高社会对宠物的包容度。随着宠物变老,主人也愿意为其舒适度与尊严买单。

2024年,依依股份的营收与利润延续高增长态势,净润利更是翻倍,同比增速达108%。但其毛利率仅有19.63%,今年一季度略降至18.85%,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背后核心原因是受制于依赖代工模式。

如果有自主品牌,在竞争中更有主动权。2017年开始,悠派科技聚焦孵化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收入占比已从2022年54.4%提升至2024年73.9%。

2024年前8个月,悠派科技的毛利率为32.1%,但“利润密码”仍在海外,悠派科技的境外销售毛利率达35.65%,境内销售毛利率为25.48%。

“国民品牌”缺位,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

中国宠物市场的“大”毋庸置疑,但“散”的问题同样突出,可谓有龙头企业,却尚未诞生能扛起“国民品牌”大旗的巨头。

以宠物食品为例,中金公司8月发布的研究显示,全球宠食公司集中度高,据欧睿数据,2024年全球宠物食品公司CR5为51.6%,其中玛氏、雀巢全球市占率分别为21.4%、20%,排名全球第三的高露洁棕榄市占率仅5.3%。

随着各国本土品牌的兴起,玛氏、雀巢的全球市占率出现一定程度下降。在中国,玛氏与雀巢在中国宠食市占率之和由2015年的19.4%下降至2024年的14.3%,同期本土宠食龙头市占率之和由3.5%提升至9%。

究其根源,国内宠物行业起步晚。美国宠物市场发展超百年,已形成玛氏、雀巢、普瑞纳等巨头主导的稳定格局。中国宠物经济真正爆发不过十年,企业仍在跑马圈地阶段。

目前,许多本土品牌在规模扩张与品牌建设之间权衡。代工业务能快速带来现金流,但议价能力弱,而自主品牌往往能够带来更高的溢价。悠派科技与依依股份超过10%的毛利率差距,就能验证这一点。

但坚持自主品牌策略的B面,是需要砸钱进行推广。2023年、2024年前8个月,其销售费用分别达到1.51亿元、1.26亿元,占收入的比重分别达到15.69%、18.42%。

具体来看,亚马逊、抖音/TikTok、淘系是悠派科技的主要投放平台。2023年,悠派科技付给这三家平台的推广费分别为0.46亿元、0.15亿元、0.07亿元。

好在这几年,全球经济承压,宠物市场仍保持了不错的增长,凸显出成长韧性,也给了本土品牌广阔的成长空间。正是如此,医疗、地产、零售等领域的公司纷纷跨界布局宠物赛道。

据不完全统计,永利股份、人民同泰、东方生物、修正医药、远望谷、科拓生物、新鸿基地产、新宝股份、汇隆新材、实联医疗等公司已切入宠物市场,并推出了相应的产品。

“为他人作嫁衣”是许多本土宠物企业走过的漫长道路,新入局者则更善于借力原生优势,迅速打开市场。例如,新宝股份是小家电的龙头企业,去年宠物电器出口已放量,2025年将加大投入。

智能化浪潮的到来,进一步塑造了宠物市场的版图。百度、小米、海尔、格力等行业巨头正在用科技催生新的需求,抢占高端市场。智能喂食器、智能猫砂盆、健康监测项圈等智能化产品不再是噱头,已然是科学养宠的标配。

更细分的新物种持续被推出。淘宝《2025三大养宠趋势关键词》显示,宠物语言翻译器成交金额同比增长近740%。是否准确不好说,但确实满足了人们渴望与宠物交流的情感需求。

连“毛孩子”们都穿上纸尿裤了,这个市场还有什么不可能发生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作者:刘萍,编辑:杜仲,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十年累计投入超10亿元。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