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了10倍后,7000亿公募新帅的老难题
近期,又一头部公募高管发生变更。华安基金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学华卸任了党委书记职务,并由原招商基金总经理徐勇接任,预计未来将出任董事长。
作为国内首批“老十家”基金公司之一,华安基金此次高管变更正值母公司国泰海通证券完成合并之后,同样面临与海富通基金的合并问题。在业绩承压、权益表现欠佳的情况下,也给未来经营增添了不确定性。
掌舵11年,规模增长超10倍
纵观华安基金的发展历程,朱学华可以说是成立27年来发展的核心人物之一,在朱学华时代华安基金实现了高速扩张。
朱学华作为金融行业老将,此前曾担任上海证券副董事长、副总经理,还兼任海际大和证券董事长,自2014年9月开始出任华安基金董事长,至今已接近11年。
朱学华在掌舵期间,华安基金的资产规模从2014年三季度末的630.62亿增长到2025年中的7091.78亿,增幅超过了10倍。在排名上也略有前进,从第18名上升到了第15位。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后随着股票市场进入调整期,华安基金的规模仍然持续创出新高,到2025年中期从当年的5868.81亿增长至7091.78亿,而这离不开固收类资产的贡献。
以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型基金来说,2021年至2025年中期华安基金的债基从1198.44亿增长到1597.05亿,货基从2145.69亿增长到3038.58亿,分别增长了33.26%和41.61%。
而接棒华安基金董事长的徐勇工作背景更加多元,在政府部门、保险和公募基金均有工作履历,尤其在保险业资历深厚。2009年徐勇在离开上海政府办公厅后进入到保险业,在太保系统工作有10余年,先后担任中国太保寿险党委委员、纪委副书记,太保安联健康副总经理和长江养老总经理等职务。
2022年7月,徐勇从保险行业调任至招商基金担任总经理,至今也有3年。
事实上,徐勇掌舵华安基金早有端倪,5月招商基金发布总经理高管变更时就有消息称将接替朱学华出任华安基金新一任董事长。
新董事长上任后,提振华安基金权益表现将是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华安基金重视权益品类发展,致力于投研一体化,但近年来的表现却显露疲态。
权益表现不尽人意
近些年来,受股票市场低迷影响公募基金行业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普遍陷入净值亏损和规模下滑的境地,这一点华安基金也不例外。
其中,混合型基金作为主动权益类产品的代表,2021年华安基金规模最高曾达到1838.97亿,到2025年上半年逐步下滑至819.40亿,期间跌幅达55.44%。
要知道混基也曾是华安基金的优势领域,2021年在各类资产中的规模仅次于货基,占总资产比重为31.33%,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则降至11.55%。
再来看华安基金混基的综合收益率,近年来的业内排名也明显落后。据Wind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间收益率分别为13.57%、-15.26%、-11.42%和6.09%,在业内排在第34、58、96及70名。
即便2024年来股票市场迎来回暖,但华安基金依然有不少产品大幅亏损。截至8月12日,在157只有统计的混基产品中仍有42只净值亏损在20%以上。
华安基金混基表现低迷背后,多位知名基金经理持续跑输市场。就比如王春、饶晓鹏、华安基金投资研究部联席总监万建军等。
其中,饶晓鹏曾被认为是市场少有的“全天候”基金经理,2015年进入华安基金后管理的华安安信消费服务A,到2020年5月卸任时年化回报达25.67%,在397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中排名第5。
2020年7月,饶晓鹏发行的新基华安聚优精选混合曾单日大卖290亿,成为红极一时的爆款产品,饶晓鹏由此也跻身百亿明星基金经理行列,在2020年第三季度时管理规模达321.64亿。
但近年来饶晓鹏的净值表现却十分拉胯。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近3年饶晓鹏所管产品的综合收益率为-25.97%,明显低于沪深300。管理规模较大的华安聚优精选和华安聚弘精选A自任职以来亏损均超过了3成。到2025年上半年饶晓鹏的在管规模仅剩57.23亿。
万建军管理产品表现同样较差,目前的7只产品中只有2只实现了正收益,且这两只规模均较小,尚不足2亿,其余5只亏损均在20%以上。
对于饶晓鹏和万建军亏损的原因,与自身的操盘风格和研究方向脱不开关系。以饶晓鹏为例,作为价值蓝筹派选手,主要覆盖白酒、免税、医药生物等行业,也是此前的领涨行业,但在2021年后回撤幅度较大。
另外,高换手率也是亏损的重要因素,就比如饶晓鹏管理的华安聚优精选混合2021年至2024年分别达277.49%、258.97%、195.61%和281.08%,另外一只华安聚弘精选A换手率同样较高。高换手率意在捕捉个股的波段和行业轮动机会,但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除了权益低迷之外,人才和合规管理以及与海富通的整合问题均是新帅必须要跨过的坎。
诸多挑战待解
摆在新帅面前的,首当其冲的是近年来持续承压的业绩。
自2021年以来,华安基金规模虽不断创出新高,但业绩却呈现下降趋势,营收更是三连降,从当年的36.31亿下降到2024年的31.1亿,净利润也从10.06亿回落到了9.1亿。
业绩承压的同时,今年以来核心人才的相继出走也凸显出华安基金人才管理方面的隐忧。3月管理规模近3000亿的原“固收一姐”孙丽娜离职,孙丽娜在固收领域影响力不仅在华安基金,在整个公募行业管理规模都排名前列。
对于基金行业,固收相比权益更加比拼中长期的净值表现。据Wind数据,孙丽娜近三年的综合收益率达56.86%,明显高于沪深300的24.58%。
作为华安基金固收昔日的招牌,孙丽娜离任后所管产品若不能平稳过渡,不能获得投资者认可,或影响华安基金在固收领域的竞争力,也是投资者的担忧之处。
此前孙丽娜共管理了7只产品,其中6只交由李邦长管理,包括规模超1500亿的货基华安日日鑫A,另外1只由康钊接管,而从李邦长过往业绩来看并无太大亮点。截至8月12日,其近3年的综合收益率为9.39%,跑输中证综合债的14.74%。
4月底华安基金权益老将李欣的清仓式卸任也备受关注。李欣在华安基金任职达13年,代表作华安智能装备主题A和华安低碳生活A在2015年和2019年任职后的总回报率分别为223.04%和148.26%,在同类型基金中均位列前十。
在离任前李欣的管理规模为80.16亿,创出了自2020年来的新高,历经股票市场低迷期还取得如此成绩实属不易。
另外,今年3月一桩华安基金前基金经理的“老鼠仓”事件也引发了外界对公司内控的质疑。据监管部门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前基金经理张亮趋同交易金额高达6.66亿,获利1566.26万,判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等额罚款,合计罚没达3132.52万,并且10年之内禁止进入证券市场。
整合问题也是新董事长将要面对的挑战。自母公司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合并后,受监管“一参一控一牌”要求,华安基金也将面临与海通证券旗下的海富通基金合并的命运,但目前具体方案还没有敲定,不确定谁是被兼并者。
目前华安基金规模体量显著高于海富通,2025年上半年后者规模为2160.15亿,华安基金是其3倍有余。但目前有一种说法认为,海富通基金因为拥有稀缺的社保和企业年金管理牌照,华安基金被海富通基金并入的可能性也较大。
因此,在权益承压、核心人才出走以及整合挑战下,华安基金正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
徐勇在此刻执掌华安基金,肩上的担子并不轻。完善投研和人才管理体系,提振权益表现,面对整合的不确定性尽量稳住这艘“巨轮”,才是当下这位新掌舵人重点要做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观察”(ID:shizhiguancha),作者:市值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