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诗级牛市真要来了?专家称必然突破6124高点

凤凰网科技·2025年08月05日 09:38
“炒股挣的钱很难留住”

“即将到来的A股史诗级牛市会掀翻6124高点,并且把这一历史峰值‘踩’在脚下。”信汇泉总经理孙加滢近日在与凤凰网财经对话时,如此预测。

今年6月底以来,A股表现持续强势,站上3600点的高位。在这一时间点上,投资者对牛市的期待也越来越高。孙加滢表示,现在已经来到史诗级牛市的起点。某种程度上,史诗级牛市的出现是一种必然——根据他的研究,全球进入工业化序列的国家,在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后,普遍出现股市的连续上涨,并且上涨幅度将“相当大”。

牛市何时到来?如何把握机会成为少数受益群体?以下为对话实录,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有删减。

01 “炒股挣的钱很难留住”

凤凰网财经:您曾表示现在是史诗级牛市的起点,牛市何时到来?能“牛”到什么程度?

孙加滢:目前大概率进入整体向上的周期,时间节点很难具体预测,只能说是一步步看宏观情况。我们偏向于本轮牛市很难超过2007年的牛市,因为那波是从998的低点涨到了6124,相当于六倍上涨。如果(本轮)从2600开始算起,以涨幅六倍计算,指数将升至15000点,这是让人很难想象的。但是这轮牛市的上涨空间和幅度,我们还是偏向会将6124这个高点掀翻,并且把它“踩”在脚下。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所谓“史诗级牛市”的气魄。

凤凰网财经:为什么会出现史诗级牛市?

孙加滢:我们在做各个国家股市研究时发现,进入工业化序列的国家,都经历过长期震荡,并且震荡后出现一路向上的走势。比如韩国股市和日本股市,德国、法国、美国这些进入工业化序列的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

我结合罗斯托工业化进程和达里奥国家生命周期,对此进行解读,能够解释这个现象。基本上在工业化起飞前和起飞阶段,股市都会经历长周期震荡,但是进入工业化成熟阶段,普遍出现一波股市的连续上涨,并且这种上涨可以称之为史诗级,因为在历史上观测到呈现高点不断突破、低点不断抬高,并且抬高的幅度相当大的过程,而且是在短短几年内。

像韩国股市,就在短短八年内完成了四倍到五倍的上涨。美国在1932年完成工业化成熟,实际上我们看到它的股市上涨,是从1932年一直到现在,将近100年的牛市。当然了,中间的每一次震荡周期时间也比较长,但总体是连续向上的。这是我们当时做完研究后的结论。

虽然现在看,“史诗级牛市将至”这样的话术,大家可能觉得有一些夸张。但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身处在这一过程中,所以并不能完全看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经历过,我们回头看才会发现,原来的确是这样。

凤凰网财经:史诗级牛市能让所有人赚到钱吗?

孙加滢:美国股市从81年一直涨到现在,如果大家都能在股市中赚到钱,那美国的个人投资者应该很有钱。通过股票能够赚钱的人数是很少的。

凤凰网财经:如果想成为受益的少数群体,现在应该怎么做?

孙加滢:市场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坚决不信;怀疑相信、等待回调;市场大涨看不懂市场;然后完全相信真的接盘。往往大家亏钱的原因,是低点低仓位,高点高仓位,浮盈加仓一把亏光。想要在这个市场赚到钱,个人投资者要么早信,要么就干脆不信。还要敢于和大众媒体以及市场作对,跌得多的时候敢加仓,涨得多的时候忌贪婪,在顶部的时候全部减仓。怎么判断是否到顶,就要依靠个人认知了。 

凤凰网财经:有观点认为股市大涨能够提振消费,您怎么看?

孙加滢:这是毋庸置疑的。股市一旦上涨,虚拟进账增加,会给人带来很强烈的财富幻觉。只要当天指数涨了3%,周围各个饭店肯定是爆满,大家晚上一定想要寻开心,花钱一定会大手大脚。但是这给未来留下不好的伏笔,只要自己炒股票,后续还会亏回去,大手大脚的习惯养成了,在亏回去的时候很难戒掉。股票市场不可能带着所有人发家致富,有足够高的认知和足够的人性把握,才能在这里赚到、留住。

02 “中国股市不可能跌多狠”

凤凰网财经:能否预测一下中国股市走势?

孙加滢:中国资金呈现多方面的剩余,金融资本剩余、产业资本剩余、民间自由资本剩余。如此庞大的剩余资金没有出处,必然会找到一个大家熟知估值比较低的场所宣泄。目前来看,中国的股市是唯一比较符合要求的,它承载量足够大。如果这是必然,市场不可能跌多狠,也就不是下跌的时候无限悲观,上涨的时候无限乐观,注定是有底和顶。

凤凰网财经:“牛短熊长”还会重演吗?

孙加滢:我们觉得还会出现。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资金筹码之间产生的博弈,并不是来自基本面的股市上涨和下跌,而是非常强大的情绪冲击。所谓的大家说的“牛短熊长”,是每一个参与股市投资和基金投资的人造就的。大家的钱全涌过来,一定会把股市打成泡沫,然后再回归。存量资本的几次洗刷之后,我们才有可能迎来牛长熊短的过程。

凤凰网财经: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了过去两年总体净减持态势。如何看待近期外资投资境内股票总体向好?

孙加滢:中国是全世界生活最为安全、便利的国家,也是最大经济体之一,并且还有如此便宜的股市,一定会受到国际资本的追捧,只是时间节奏的问题。

03 “巴菲特‘身体很诚实’,实际上就是看空美国”

凤凰网财经:如何看待美国金融市场近期动态?

孙加滢:拘泥于越小的事件,得出的结论越充满偶然性,因此应该从全局角度去观察。对目前的美国而言,降息不降息都是小问题,核心是美国每年12000亿的财政亏空。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巨额财政赤字、高负债都是极其危险的信号。美国财政亏空,本可以通过像罗斯福新政一样对富人进行征税,但是现在却反其道而行之。美国必须要重新有一个像罗斯福一样有魄力、有能力、有担当的领导扭转大局,否则只能再去吞下QE(量化宽松)这颗剧毒药丸。

凤凰网财经:您曾经表示巴菲特并不是不看好黄金,而是之前黄金涨价下不去手。面对如今黄金的涨势,伯克希尔如何操作?

孙加滢:巴菲特是全球资管圈的一个例外,全球只有一个巴菲特。巴菲特其实很“诚实”,

他实际上是在唱空美国。他目前在美国的持仓和各种情况,等同于在1968年关掉他自己的私募基金,并且买了大量的日本股市股票,那几个商社从盈利能力和地位看,相当于日本国企。日本大型国企盈利稳定、估值便宜,本身就是在对冲美元贬值的风险。由于他存在的地位和意义比较特殊,他不能说真实看空美国的想法,但是实质他做的行为就是如此。

凤凰网财经:美股出现高位回落的可能性如何?

孙加滢:很难判断什么时候到顶或什么时间回落,但我们认为这个位置绝对不能下注。2022年以后美国股市上涨过的所有东西都不值得下注。因为他们在用某一种叙事支撑这种高估值。

04 “发明者吃螃蟹的叙事是错的,是美国用来解释英伟达的”

凤凰网财经:怎么理解您说的“叙事支撑美股高估值”?

孙加滢:任何新事物的发明者,最后只能占据这个市场的5%,甚至不到5%的市场空间和利润。不是谁发明谁最后吃螃蟹,而是后续谁的效仿能力强。这种发明者胜出的叙事方式,是美国强加给我们的,是他们用来解释英伟达为什么这么强的一个叙事方式。但我可以明确说,在商业史上,在科技史上,这个叙事方式是错的。

凤凰网财经:英伟达成为全球首家市值突破4万亿美元的上市公司。你怎么看待英伟达?

孙加滢:从这家公司市值36000亿的时候,我就一直在讲,英伟达很好很不错,但是它真的有那么好吗?它只是一家软件设计类的企业,商业模式上,消费和收入端存在一次性支出的嫌疑。如果我们理解为英伟达将保持永久性的领先,我想是错误的。当这个预期、这个叙事过程进行反杀的话,高估值泡沫会怎么样?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会出现什么?顶部时期去讲逻辑,是投资里面最可怕的事情,就会变成所谓真信的,真的要接盘。

凤凰网财经:特朗普称美国是人工智能竞赛的发起国,并且抛出新的AI发展计划,企图维持美国在关键技术领域对中国的优势。如何看待他们的动作?

孙加滢:在AI还没有火起来的时候,几年以前李开复就已经对这个问题看的很清楚了。AI的核心是海量的数据,而不是仅仅依靠算力跟算法。哪里有海量的数据呢?在网络信息层面来说,中国才有这种海量的数据。

凤凰网财经:之前您谈到下一轮技术革命时表示,目前看不出有新的技术能够带来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AI还不算。怎么理解您这个观点?

孙加滢:能够掀起新一轮工业革命的东西,一定是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这种提高不是20%至30%,应该几何级数的提高,就像当年的蒸汽机推动棉纺织一样。所有的工业化生产物品,价格出现系统性的下移,新的工厂能够把价格砍掉40%至50%。那么目前我们去看 AI,还没有案例和数据能够证明AI大幅提升工业化部门生产效率。

我们只能说可以预期AI未来会实现在工业部门的应用,但目前还不能完全确定。以现在的Deepseek为例,我们承认它为搜索资料带来很多便利,但是它不是一个很好的下结论的工具,可以说现在还是“人云亦云”的阶段。多数人怎么说,它就怎么答复用户,还不能形成独立判断。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凤凰网财经”,作者:凤凰网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1
3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众筹不交付是劣币驱逐良币,硬件创业者要在乎自己的羽毛。”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