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WAIC“镇馆之宝”的神秘面纱,西门子递交一张诚意满满的工业AI答卷
伴随2025进入下半场,中国AI市场发展依旧如火如荼,年复合增速持续攀升。在全民拥抱智能浪潮的背景下,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5)于7月26 - 28日在上海隆重举行。作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影响力最强的顶级盛会之一,WAIC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7届,累计吸引了6000余名海内外顶尖专家和25亿人次的线上参与。这一次,工业科技巨头西门子首次亮相WAIC,为各方观众带来了一个充满惊喜的“镇馆之宝”,也递交了一份诚意满满的工业AI未来答卷。
西门子是工业AI的先行者与创新推动者。此次亮相WAIC,西门子致力于将生成式AI技术深度融入工业场景,重点聚焦“工业基础模型”与“工业智能体”等前沿方向,打造安全、可靠、可信的工业级AI能力。展会期间,西门子系统呈现了从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到运维管理的全价值链AI创新成果和最新的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并结合制造、能源、楼宇等领域展示多个“AI+”场景,以深厚的AI布局引领工业AI迈向新的高度。
在当今数字化浪潮中,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着工业发展。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博士表示:“工业AI的时代窗口已打开。中国广阔而多样的产业体系,正成为AI最具活力的应用场景,也为中国工业实现新一轮生产力跃迁打开了想象空间。西门子深耕AI领域50余年,正以高质量数据、深厚行业认知和软硬结合的全栈技术能力,在‘工业基础模型’和‘工业智能体’等前沿方向不断突破,打造开放的创新生态,驱动AI+制造业走向制造业+AI,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近年来,中国大力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提升行动”和“新质生产力”,通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打造供需对接、全链协同、价值驱动的产业数字化转型生态。与之呼应,西门子通过“驱动AI+制造业走向制造业+AI”理念,真正赋能于工业、赋能于场景,赋能于产业升级和制造业转型,不断挖掘工业AI的应用潜力和价值创造空间。
从智能体到工业基础模型:构建感知敏锐、决策自主、执行精确的工业级AI
自2024年以来,全球AI技术的飞跃式发展令人瞩目,其已显著超越了初级阶段的摸索与尝试,正式步入了一个更为成熟、全面的中级发展阶段。从技术层面来看,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关键技术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优化,已经愈发成熟。在应用层面,AI技术已经深度融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广告、电商、金融财税、医疗、法律等领域不断发挥潜力。尤其是在工业制造领域,AI通过智能制造、质量控制等手段,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激发新一轮的工业AI革命。
作为本届WIAC的八大“镇馆之宝”之一,西门子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系统在本届展会期间演绎了精彩的“中国首秀”。这不只是一个“超级助理”,更是一个能运筹帷幄的“工业现场指挥家”。在展台现场,观众通过增加生产新订单的实际场景来体验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如何驱动自主生产。该智能体通过融合大语言模型与西门子深厚的行业知识,可帮助一线工程师协同处理从订单输入、需求预测、设备控制到物流调度等全流程任务。
事实上,西门子于2024年推出了面向工程的首款生成式AI产品Industrial Copilot,这款产品在今年的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斩获被誉为 “工业界奥斯卡”的赫耳墨斯奖(Hermes)。经过一年多的研发和升级,Industrial Copilot目前已能够完整覆盖从设计规划、工程实施到运维服务的工业价值链各环节,设计师、工程师、产线专家等均可调用Industrial Copilot来高效工作。正如此次的展品,Industrial Copilot已不再只是单纯的“辅助”,而是以AI智能体的运作机制,高效协同,独立执行完整工业工作流程。
同时,西门子正加速打造AI的底层基石,研发面向工业世界的“通用语言”— 工业基础模型(Industrial Foundation Model)。不同于消费级通用模型,该模型是一个会“讲”工程与制造语言的工业基础模型,能够处理和理解三维模型、二维图纸、工业传感数据及技术规范,生成可靠的智能建议,改变 AI 应对复杂工程挑战的方式,革新产品开发与制造流程。
在西门子看来,通过“软硬结合 + 高质量工业数据 + 深厚跨行业知识”三大要素的相结合,才能释放AI的“真”实力。工业AI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模型参数的多寡,而在于是否能够理解产业逻辑,辨别数据优劣,真正解决现场问题并创造业务价值。依托在40多个行业、服务超40万家客户的实践经验和软硬件结合的产品组合,西门子已积累150 PB工程数据,并将分散的专家经验转化为AI训练基座,让AI在复杂工业环境中具备“听得懂、看得清、做得对”的能力。
率先布局AI领域,以深厚积淀推动工业AI未来发展
毋容置疑,AI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当红的热词之一。西门子早在AI成为风口之前,便已深耕布局。西门子应用AI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早在1995年便推出了第一个AI解决方案,那时正值人工智能的“寒冬”时期,当时几乎没有人相信这些技术。尽管如此,西门子的专家专注于这些领域,也助力其在后来的AI热潮中占据了先机。时至今日,西门子在全球拥有超1500名AI专家,3,700项AI专利申请,数量位居欧洲首位。
近年来,西门子在工业AI领域持续发力,精密布局:
2023年:西门子于202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首次提出Industrial Copilot概念,同年与汽车行业领先供应商合作,推进生成式AI助手Industrial Copilot的落地应用,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AI)技术,助力工业企业在产品设计、制造、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内提升效率、加速创新。
2024年:西门子持续突破工业AI边界,正式推出了面向工程的生成式AI产品Industrial Copilot。9月,西门子在中国展出首款用于工业环境中工程设计的生成式AI产品——Industrial Copilot for Engineering。
2025年:西门子通过战略收购与合作,构建起完整的工业AI生态系统。正在开发首个基于行业数据的工业基础模型(Industrial Foundation Model),同时在开发Industrial Copilot智能体。
从全球AI发展的战略图景来看,中国正快速崛起为最具活力的工业AI创新试验场。中国AI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门类齐全的制造业体系、海量多模态数据资产,以及政府对“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加码,共同催生出巨大的创新需求与研发投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7470亿元,同比增长41.0%。
中国市场对西门子而言也是其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西门子一直深耕中国市场,依托苏州长三角人工智能共创实验室、成都智能制造创新中心等区域布局,深化与地方产业生态的协同创新,合力打造具有可持续影响力的工业AI创新体系。同时,依托开放式数字商业平台西门子Xcelerator,西门子已携手超过60家中国AI合作伙伴加速联合解决方案的研发落地,并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网络,推动高校AI创新成果转化。
从神经网络、深度学习到工业模型,西门子不断引领AI创新研发和工业应用。这不仅体现了西门子作为工业AI先行者与创新推动者的远见卓识,更展现了其在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举措。面相工业AI的未来发展,西门子将持续赋能产业链合作伙伴和客户挖掘工业AI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