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买的了100件“智能产品”全都吃灰:银发科技为何总跑偏?

日晞视野·2025年07月24日 18:37
未来的银发科技:可能需要更“笨”一点!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银发科技"市场已经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我们发现大约有83%的适老化智能产品在使用三个月后便遭闲置,智能手环、健康监测仪、陪护机器人等设备普遍都沦为了“电子垃圾”

2024年中国老年智能硬件市场规模已超千亿元,但调研信息显示用户满意度低于40%,反映出产品与老年群体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落差

每个人都害怕衰老、病痛的折磨,但事实上人们更加害怕的是和这个世界以及社会脱轨,上了年纪,生活好像离便捷舒适越来越遥远。

我国正处于老龄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根据预测,到2040年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突破四分之一,达到26%以上。在全国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的背景下,银发经济正迅速崛起,并逐渐形成一个体量可观的消费市场。

图源:【解数咨询】 银发经济趋势前瞻

随着老年人的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的多样性以及需求量就不断升级。

他们更加能够接受和学习新型产品,而且越来越多的子女也会给他们选择更加适合的养老产品。

然而,工信部2023年报告:中国适老化智能设备闲置率达57%所以,银发经济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家庭的消费选择,但是真正适合老年人的“银发品牌”又有哪些呢?

1

错位的智能:当科技解决成为了问题本身

目前国内的银发科技涵盖了健康检测、康复护理、智能家具等多个领域,但艾媒咨询数据显示,中国老年科技产品62%的功能聚焦于健康检测,工信部统计显示老年人群体更加需要的是防跌倒和急救响应。

并且,部分产品仍然存在着操作复杂、伪需求堆砌等问题

第一,产品功能不断错位。让智慧养老在一定程度上变得更加不便,许多老年人面对这样的产品,往往嗤之以鼻。

操作复杂,不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大量的智能养老设备(例如:智能监测手表、智能药盒等)使用起来十分复杂,老年人的视力以及行动都极具下降,这样的功能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往往就产生了抵触使用的情绪。

例如,智能监测手表需要频繁充电、联网,对于视力不好以及不缺乏信息素养和技能的老年人来说,面对屏幕较小的手表,根本不贴近他们的生活,加剧了他们的被隔离感。

第二,功能单一,缺乏对老年人生活场景化的满足。当前银发经济市场中的智慧养老产品功能过于单一,主要聚焦于健康监测领域,既缺乏对老年人精神慰藉需求的关注,也未能有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痛点。

图源:百度

而对比中国目前的养老科技移动设备类产品多数“适老版app”仅放大字体,并没有去简化交互层级,使得老年人使用起来的难度增大。

第三,交互灾难,违背了老年人身体的本能设计。日本实验数据表示,70岁以上老人操作触屏的失误率是物理按键的4.2倍。

例如日本Docomo Raku-Raku手机的功能:禁用所有手势操作、接听键面积占机身1/3、充电一次续航21天。

设备按键阻力经过测试(需0.8-1.2N力度,避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误触),这些完全是适老化设计

第四,对于一些疾病预防等银发科技来说,具有实时监测、个性化管理、远程医疗等优势,但面对一些慢性病监测管理等真实场景,市场并没有精准的解决方案

所以,操作复杂性、数据准确性、隐私安全、市场供需错配等问题仍需解决。

然而一些情感陪护、机器人设备等养老产品也大量出现,在中国市场还处于新兴发展领域,虽然在银发经济市场占比增速较快,但基数仍然很小,潜力还有待逐渐挖掘。

这样的养老设备还需要不断的试点,才能够符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未来智能养老设备的创新方向将聚焦于两大核心:一是通过智慧化改造适配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升居家安全性及便利性;二是依托智能化系统动态调配护理资源,结合机器人技术实现康养辅助、情感陪伴及精准护理服务。

2

“三重割裂”:技术、购买者与老人的平行世界

事实上,大多购买“银发科技”的购买者为子女,70%的老年智能设备由子女购买,但实际上只有30%的父母会长期使用。

当子女拿到产品时,也需要去通过说明书学习使用,再进行对老人们的教学使用。因此,许多子女无法长期陪伴在父母身边时,老年人往往会因为操作复杂或担心出错而放弃使用这些科技产品,避免麻烦。

而目前的银发科技厂商在进行产品创新时,多站在年轻人的角度进行设计,操作的程序过多,使用起来难度较大。

对于老年人来说,发生了突发情况能够一个按钮或者一个系统识别就可以解决问题

以“一键呼救”为例,许多智慧养老科技产品,在预防老年人摔倒时,往往都是以手表等穿戴设备识别为主,关键时候可能就没电了,并没有完全解决突发问题。

并且,目前市场上的很多智能化“银发科技”都是需要互联网的支持,但很多老年人并不是对互联网很了解,不会使用这些复杂的智能系统,所以导致产品的体验感很不好。

这种技术、购买者与老人的三重割裂导致产品难以真正贴合老人需求,技术虽先进却难落地,购买者决策与老人实际体验脱节,亟需跨界融合,打破壁垒,实现技术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综上所述,银发科技涉及了多方领域和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养老服务以及子女想法和老年人本身需求等。目前这些领域相互之间并不够协调,还没有形成一些真正适老化的合理发展模式,成熟的商业模式还并没有搭建起来。

3

未来的银发科技:可能需要更“笨”一点

银发科技产品是需要与传统的一些养老模式进行有机的融合,贴近不同场景(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以及区域与城乡年龄差异等方面),让产品从“智能”到“智障”,才能使得其发展更加有活力。

如今智能系统的激发下,科技研发人员应该加强深入了解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和特点,需要的是展开对老年人生活有针对性的研究。

他们需要的根本就不是智能化的快速体验,而是减少大量的冗杂功能,减少使用过程中的误触

例如,一些智能的养老设备将使用页面规划得更加浅显易懂,减少一些复杂的选项以及点击内容。实际考虑到老年人的一些视力、听力等行动力的使用障碍,优化界面内的内容字体、声音音量大小等。

图源:百度

银发科技应该解决成本以及可持续性,不应该使得其根本就不是老年人的消费水平,拒绝“高科技穷人”,避免高科技低实用。

硬件方面采用防水、低功耗长续航等,在这些方面做减法,提升其耐用性。用一些成熟的低成本的已经长期发展并投入使用的技术去替代产品中的高端方案,降低成本。

软件方面让服务变得轻量化,避免一些广告、会员等订阅制陷阱;一些产品可以趋同化、简洁化,在使用不同设备之间不在复杂多样。

图源:百度

“银发科技的终极目标不是“让老年人改变自己适应科技”,而是让科技适应于生活”。

当我们为老人设计产品时,或许就应该把“智能”关进笼子,让“本能”重新主导。并不是要“改变老年”,而是让老年人活得更加自由方便,而不是更加无助

参考资料:

1. 洞见研报-【解数咨询】银发经济趋势前瞻

2. 2025年智慧养老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与产业链

3. 姚乐野 李姗蔓|场景驱动的智慧养老数据资源体系构建与协同运行机制研究

4. 冯文猛 | 我国智慧养老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应对策略

5. 中国品牌榜-2025年银发族“安全刚需”与市场供给的功能错配分析

6. 产业 | 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晞视野”,作者:咸闲,编辑:咸闲,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枫笛·声启」全球品牌升级发布会盛大召开,重塑专业音频市场格局

2025-07-2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