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箭“芒优”,咪咕的“草船”能载动多大野心?
众所周知,在长视频的发展历程中,“烧钱换市场份额与增长”一度是绕不开的主旋律,而这种高举高打的模式虽撑起了用户规模的爆发式增长,甚至重塑了大众的娱乐消费习惯,却也让“增长”与“亏损”形成了诡异共生,并随着互联网整体承压加剧变得难以为继。
但其实,规模效应或许不仅可以靠自己埋头烧钱、苦熬深耕得来,也能用“草船借箭”的巧劲达成。
《锦绣芳华》开播前创下咪咕平台“最快破百万预约”新纪录,总预约量突破150万。截至收官,该剧在咪咕视频评分达9.1分,并登顶站内总榜热度榜第一名,而处于榜单第二名的是同样来自芒果系的一档头部综艺《歌手2025》。
与此同时,芒果TV的另一部头部剧集《水龙吟》在咪咕站内的预约量即将突破150万,这部剧也是咪咕首部预约破百万剧集。
更值得关注的是,咪咕不仅在努力接住芒果递来的“箭”,也不断设法让这些“箭”在自己的生态里产生新的动能。
推出7天VIP免费领活动精准撬动用户付费转化,通过发起话题#用锦绣芳华打开运动员的女性力量#推动体育用户与剧集观众自然对流……咪咕在《锦绣芳华》收官期的这一系列动作,便是最好的明证。
但问题是,当芒果系的“箭”越来越成为咪咕长视频版图的核心支撑,这艘借势而起的“草船”,真能承载起它驶向深海的野心吗?
珊珊起效“大 MG”
其实,从单纯的体育转播平台向更综合的长视频平台转型,咪咕在这条路上早已铺陈多年。
2019年,中国移动以16亿投资芒果超媒为咪咕购入了一块撬动市场的关键敲门砖。彼时,咪咕刚凭借世界杯这一超级大IP在业内崭露头角,迫切需要承接住来自体育方面的流量转化,而与此同时,优爱腾虽占据了绝大部分的长视频市场份额,行业排位却尚未定局。
也正因此,咪咕与芒果TV联手的“大 MG”布局一度被视为破局这场“三国杀”的重要变量。
此后,咪咕双管齐下:一面通过持续重仓体育版权夯实核心竞争力,并试图以此在长视频赛道中树立起难以替代的差异化标签;一面不断深化与芒果TV的协同,将其剧集、综艺等优质内容规模化引入平台,以期在体育大赛的空窗期有效留存用户,为自身内容生态的扩容提供坚实支撑。
到了2021年,咪咕与芒果TV的“革命友谊”再度深化,咪咕文化与芒果超媒全资子公司快乐阳光拟签署2021-2023年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未来三年内双方将开展不低于35亿元的战略合作。
可惜,现实总是比理想骨感一些。被寄予厚望的“大 MG”迟迟难以释放出 1+1>2 的合力,咪咕的转型之路,也在看似清晰的布局中,屡屡遭遇现实与预期的落差。
原因不难解析。
咪咕通过芒果TV获得的内容本就非独家,在此基础上,芒果TV给咪咕的又始终是“偏科”的供给。对比综艺,很长一段时间,芒果TV在剧集领域不仅头部爆款作品稀缺,题材覆盖的广度与内容生产的工业化能力,也均与优爱腾存在显著差距,难以持续输送真正具备吸引力的“硬通货”。
直到去年,通过与腾讯视频拼播《与凤行》《你比星光更美丽》以及独家网播《小巷人家》,“芒果剧集”才在行业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声量跃升。芒果超媒在2024年财报中明确强调,以《小巷人家》《与凤行》为代表的热门剧集有力拉动了芒果TV会员规模的快速增长。
到了今年,《国色芳华》《五福临门》《锦绣芳华》的接踵而至,更进一步扭转了芒果TV过去“强综艺、弱剧集”的刻板印象,而这三部剧集也都是由芒果TV、咪咕视频同步网播,并且先于湖南卫视上线。
借势、造势两手抓
咪咕终于有了明显的存在感,但所倚仗的,并非全是芒果TV的东风。
2023年底,咪咕与湖南卫视、芒果TV签订“大片联创计划”,中视同成和獭獭文化在现场发布了该计划的首部作品《水龙吟》的概念海报。隔年,咪咕在2025咪咕广告招商合作伙伴大会上提出视频领域“一主两特”的内容战略——即以体育赛道为主,特色影视剧与特色纪录片为辅,并正式宣告发力自制,推出大剧、精品短剧、微短剧的内容矩阵。
咪咕的野心更宏大了,且透着一股“说干就干”的果决执行力。
于是我们看到,《国色芳华》《锦绣芳华》播出时,咪咕不只是播出平台,更多了一重关键身份——联合出品方。而这一步跨越对长期以体育内容见长、用户以男性为主的咪咕而言,不仅是一场向上游制作环节进军的战略升级,更是一次打破用户结构单一性,推动平台生态从“垂直深耕”向“多元共融”转型的扩圈实践。
与此同时,咪咕也积极“扩列”朋友圈,不再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自去年下半年起,其在持续获得芒果TV头部剧综版权的同时,与优酷的联动也开始不断深化,双方接连同步上线了《边水往事》《雪迷宫》《清明上河图密码》等重磅作品。其中《边水往事》《雪迷宫》这两部与平台原有用户画像高度契合的男性向硬核悬疑剧,皆由咪咕视频联合出品。
也正是受益于这两部剧集,巴黎奥运会结束后,咪咕才得以有效将因赛事聚集的观众精准承接沉淀下来,为平台用户基数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借箭”与“造箭”的同时,咪咕在“运箭”上同样下足了功夫。
《雪迷宫》播前预热阶段,咪咕不仅给出站内首页固屏弹窗的核心资源位,更在奥运直播的黄金间隙为其安排了广告插播与主持人口播预告,借赛事热度提前锁定观众注意力;
《国色芳华》开播首日,咪咕联动20余家移动省级、区域官方微博同步发声,集体释放剧集上线信息,直接将话题#咪咕给国色芳华的排面#抬上微博热榜,为剧集形成跨区域的声量共振;
《锦绣芳华》播出期间,咪咕一面在站内为其量身打造首页霸屏动效、剧集专区、自制解析视频、二创专区等强化用户粘性,一面不断通过联动2025世俱杯等平台体育IP,在为剧集精准引流的同时,巧妙推动体育用户与影视观众的双向渗透……
调动站内外资源、创新渠道运营玩法、打通文体IP……咪咕这一系列精细化运营动作,既为用户打磨出沉浸的观剧体验,更推动“内容引流—体验留客—会员转化”的闭环高效运转,持续为自身用户增长与生态沉淀注入扎实动能。
咪咕真的稳了?
以他人之箭,成自己之事。
如今的咪咕,对“草船借箭”这份门道的运用已炉火纯青,更在借力积累的用户池与数据根基上,逐步推进着从“借”到“造”的转身,不断在视频行业的生态中为自己沉淀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那么,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这艘借势而起的“草船”,真能承载起咪咕驶向深海的野心吗?
与2019年相比,当下的长视频行业早已告别了靠流量红利就能轻松狂奔的日子,步入了精耕细作却也步履维艰的深水区。即便是看起来势头强劲的芒果TV,会员规模增长放缓也是肉眼可见,2022年—2024年,其有效会员数同比增幅分别为17.38%、12.45%、10.19%。
与长视频的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短剧赛道还在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据 QuestMobile 数据显示,红果免费短剧2023年5月-2025年5月的用户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904.7%,月活跃用户规模直逼2亿。与此同时,短剧小程序也凭借便捷性成为用户“碎片化娱乐”的核心入口,其中短剧微信小程序TOP10流量均突破两千万,短剧抖音小程序TOP10流量均超百万。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不仅折射出了用户娱乐偏好的深层变迁,更在倒逼着整个长视频行业重新审视自己的增长逻辑与生存路径。
风向转变、水流改道,对咪咕而言,无疑也是多重挑战的叠加。
它既要应对长视频行业整体增长放缓的共性困境,也必须要直面短剧带来的强势冲击。这一背景下,仅靠借来的箭矢显然难以支撑长久航行,而咪咕选择发力自制内容与下场短剧市场,必然也是深切洞察到了这层关键。
只是,这注定是条更为漫长且艰辛的航线。
在《以法之名》正式播出前的宣传海报上,咪咕不仅是与优酷并列的网播平台,更是第四大主要出品方。然而到了剧集正式开播后,咪咕的名字却从网播平台栏悄然隐去,海报上的第四出品位置也被二十四格文化传媒替换。
接下来,咪咕若想在视频行业的深海中真正站稳脚跟,必须证明:自己不仅善于“借箭”,更可以锻造属于自己的船锚与船帆,让“草船”蜕变为足以破浪的“巨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文娱商业观察”(ID:wenyushangyeguancha),作者:文娱商业观察,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