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暴跌,光伏“卖铲人”晶阳机电IPO折戟

预见能源·2025年07月24日 07:36
光伏“反内卷”下,晶阳机电梦断资本市场。
晶阳机电
定向增发浙江省2017-03
直拉式硅单晶生长炉生产厂家
我要联系

 01

近日,北交所公告显示,曾一度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光伏设备企业——浙江晶阳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阳机电”)IPO进程已被终止。这家曾被誉为光伏设备行业“专精特新”的企业,随着业绩骤降和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IPO之路在经历了多次波折后终于宣告失败。 

晶阳机电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光伏行业晶体硅生长设备研发、制造和销售。凭借着在光伏硅料生产设备领域的深厚技术积累,晶阳机电曾是行业内冉冉升起的新星。公司核心产品包括单晶硅生长炉、硅芯铸锭炉等,广泛应用于光伏硅料、硅片的生产。

然而,晶阳机电的上市之路并不顺利。2023年12月26日,北交所正式受理晶阳机电的IPO申请,然而仅仅两天后,浙江证监局便向公司发出警示函,指其未按规定披露股权代持情况和重大销售合同,暴露了公司在信息披露和内部治理上的问题。虽然公司试图通过进一步披露来平息监管的疑虑,但股权瑕疵已削弱市场信任,IPO之路变得异常艰难。

进入2024年,晶阳机电的业绩发生了急剧变化。招股书显示,公司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93.80%,净利润同比增长176.62%,一度看似稳步推进。但随着光伏行业的深度调整,晶阳机电的业绩开始恶化。2024年,光伏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愈发严重,下游硅片企业开工率低迷,直接影响了对单晶生长炉等设备的需求。晶阳机电的营收在2024年同比下降了9.24%,净利润也同比下滑了13.08%。

到了2025年第一季度,晶阳机电的业绩下滑更为严重。其营收同比暴跌55.67%,净利润同比下降67.28%,这不仅让公司失去了继续推进上市的资本,也令其失去了市场和投资者的信心。过去几年高速增长的业绩,如今也因行业寒冬和市场需求萎缩而不断下滑。

晶阳机电的业务模式存在严重的脆弱性,其最大的风险点在于客户集中度过高。公司前五大客户贡献率长期超九成,这一集中度远远高于行业的正常水平。其中,对高景太阳能的依赖尤为突出,2021-2023年,晶阳机电对该客户的销售金额增长了近五倍,贡献了公司大部分的毛利。然而,随着高景太阳能的业绩出现下滑,这一客户的表现也开始拖累晶阳机电的业绩下滑,成为其IPO失败的重要原因。

此外,晶阳机电的核心技术的权属争议也成为了监管重点关注的对象。公司实际控制人程旭兵、杨金海等人在宁夏日晶的工作经历,为其后续的技术权属争议埋下了伏笔。北交所在问询中要求晶阳机电明确是否存在技术权属纠纷,并进一步审查这些技术是否通过代持股份方式转移,是否依托外部技术进行发展。这一技术背景的不清晰,成为公司独立创新能力的重要质疑点,进一步加剧了其上市难度。

02

值得一提的是,晶阳机电IPO的失败,折射出了光伏设备商在经历高速扩张后所面临的集体困境

此前,预见能源曾统计过光伏设备企业半年报以及年报业绩情况,发现很多光伏企业都是亏损,但唯独光伏设备企业是处于盈利状态,行业竞争加剧、产能越过剩反而利好光伏设备商“生意”。

而如今,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光伏行业就开始传闻“反内卷”,进行产能出清,许多光伏企业也由2024年上半年疯狂扩大产能到慢慢减缓扩张速度,以缓解“量增利减”困局。

于是,在这一背景下,即使去年硅料、组件等光伏龙头一众亏损下,光伏设备商仍然保持着盈利。但今年以来,光伏行业“反内卷”声音越来越大,无论是行业龙头还是官方机构都有过多次公开发声,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随着下半年光伏硅料产能出清的推进,光伏设备的需求将快速回落,光伏设备商之前“寒冬”下保持盈利的“神话”将随之破灭。不过不巧的是,晶阳机电恰逢转折点,故IPO终止也不足为奇。

其实晶阳机电IPO的终止,并非孤例。去年,美晶新材等光伏设备企业也因业绩下滑而撤回了上市申请。

此外,已上市的光伏设备商业绩也普遍下滑。以晶盛机电为例,2024年晶盛机电实现营收175.77亿元,同比下降2.26%;净利润25.1亿元,同比降幅达44.93%,净利润巨幅下降。据最新的2025年一季度报显示,晶盛机电一季度营收为31.38亿元,同比减少30.42%;净利润为5.729亿元,同比下滑46.44%。

相比2024年的年报,2025年一季度晶盛机电不仅净利润继续下滑,营收从2024年的微降到现如今下滑三成

不过,晶阳机电虽然撤回了IPO申请,但并未放弃转型的努力。2025年3月,公司宣布与自然人邱光明共同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浙江海电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尝试向半导体材料领域扩展。然而,考虑到公司在核心技术的争议、资本运作的复杂性,以及目前光伏设备市场的低迷,晶阳机电的转型之路可谓步履维艰。

最后,在光伏产业“反内卷”与产能出清的背景下,晶阳机电能否凭借转型实现复苏,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尽管半导体材料领域的拓展可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但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的创新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力,仍然值得怀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预见能源”,作者:预见能源,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晶阳机电
我要联系
直拉式硅单晶生长炉生产厂家

下一篇

字节搭建起来了的越来越明确的AI体系,豆包则在这个体系中扮演了承上启下的核心角色。

昨天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