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最闲”的千亿新贵,盯上中国万亿寡头市场
国补政策实施以来,中国万亿家电市场被进一步激活,行业也出现新的变化,家电品牌在这一年里动作频繁:
以石头、追觅为代表的“扫地机巨头”,凭借深厚技术积累,将触角伸向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大家电腹地,以“技术复利”跨界抢滩。
而美的、海尔、格力等传统家电巨头,则在巩固大家电“铁王座”的同时,加速布局细分、高端小家电及新兴品类,构筑全屋生态护城河。
在流量争夺白热化的当下,这批企业背后的领军者也纷纷从幕后走向台前,以企业家IP为品牌注入温度与信任,争夺用户心智高地。
国补不仅刺激短期消费,更催化了产业格局的重塑与竞争逻辑的升级。值此变局,《天下网商》推出“国补下的家电新战法”系列观察,深入拆解行业玩家如何借势谋变。以下为第二篇,分析以石头、追觅等代表的清洁电器企业,如何从垂直深耕,开始横向拓品。
2019年,石头科技(以下简称“石头”)创始人昌敬被其投资人称为“最闲的创始人”:每周至少踢一次足球,按时吃饭,经常开着车去越野。彼时,石头正发力自主品牌,进军全球市场,并筹备上市。在《晚点LatePost》的报道中,更是将这家公司描述为“活得轻轻松松的百亿美元公司”。
昌敬的松弛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掌舵的企业被认为身处一片巨大蓝海之中。在过去十年里,石头主营的扫地机、洗地机产品,国内市场规模从不足20亿元激增至近300亿元,成为中国公司实现从“0—1”,又从“1—100”的代表性品类。
而以石头、科沃斯为代表的智能清洁企业,凭借高技术壁垒、高客单价和高毛利率(一度超过50%,同时期苏泊尔在25%、海尔接近30%),备受资本市场追捧:
2020年2月21日,石头在创业板上市,发行价271.12元,静态市盈率58.76倍;同时期,科沃斯动态市盈率(TTM PE,以最近四个季度净利润计算)接近120倍。这两家的市盈率远高于同时期的传统小家电品牌(小熊电器约30倍、九阳股份20多倍)和大家电巨头(海尔智家、美的集团为10多倍)的市盈率,企业的市值,也一度双双突破千亿大关。而当时,海尔市值是2000多亿元。
不过,市场的变化比预期更快。随着品类的成熟,市场渗透效率边际递减。竞争加剧,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存量博弈期。奥维云网数据显示,扫地机器人销量在2020年达到峰值后进入瓶颈期,洗地机虽仍保持增长,但也面临“量升价跌”的压力。
如今,清洁电器企业们纷纷从垂直深耕,开始横向拓品。从小,开始做大。
“小家电”的标签,“大家电”的基因
在2025年AWE(中国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追觅包了一个800平米的展台,展示了冰箱、空调、洗衣机、厨电、净水器等多款家电产品;而石头研发两年的洗烘套装首次露面——据石头2024年财报,其“其它智能电器”(主要是洗衣机)一项的营收已超10亿元。
展会上的石头洗烘一体机
这两家更多时候被归为“小家电”的企业,步履一致地“从小做大”,一举瞄准中国家电市场内最大的几块蛋糕,即冰箱、洗衣机、空调。
表面来看,石头、追觅们是从“小家电”切入“大家电”的红海,“从小做大”。但我们认为,对于地面清洁家电企业们来说,这其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其基因和运营逻辑,事实性地更接近于大家电企业。
具体来说:国内小家电企业一般主做个护、厨电两个场景,比如飞科、九阳、小熊、苏泊尔等;大家电则主要集中在白电(冰箱、空调、洗衣机)和黑电(电视)上。
翻阅财报,在传统小家电企业中,《天下网商》只在小熊电器2024年的年报里,看到了企业对“双舱洗衣机”有研发投入项,但产品也远未落地。至于九阳、飞科等小家电品牌,多年“安分”地聚焦在自己的市场里,几乎从未试图涉足过大家电领域。苏泊尔涉足过洗地机市场,在小家电企业里,算是“步子迈得比较大“的了。
图表源自小熊2024年财报
此前我们采访天猫小家电行业总经理萧也,他对我们解释,“从小做大”在早年是中国家电企业的普遍路径,尤其在这一行业被日资企业挤占的时期,最典型的就是美的——美的是从做电风扇起家的。
但如今,大家电市场是一块很大的蛋糕,也是很难啃的骨头,大家电企业们在技术、资金、品牌、渠道等多维度的综合壁垒建构得过于深厚。所以说,不是小家电企业不想分大家电的蛋糕,而是做不了。
而《天下网商》认为,追觅们可以“从小做大”的底气在于,智能清洁电器在制造和经营两个维度上,都事实性地更接近于“大家电”:
高集中度与品牌化
据IDC数据统计,2024年中国扫地机、洗地机市场CR5(前五品牌份额合计)为89.1%,科沃斯、石头、云鲸、小米、追觅五大品牌牢牢占据市场,品牌壁垒深厚,这与大家电市场(美的、海尔、格力主导)的品牌集中程度接近,远非传统小家电尚处的白牌众多、品类分散这样的市场情况可比;
高客单价与研发驱动
据奥维云最新的月度数据(2025年5月),扫地机器人单价3435元,洗地机单价2025元——在价格带上,不仅远超还在百元价格带徘徊的小家电,甚至领先于部分大家电。
而支撑高价的,是智能清洁电器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据企业财报及公开信息可知,石头、科沃斯、追觅的研发费用率近几年都在10%左右,投入规模达10亿元级别。这种研发强度,虽与大家电巨头仍有量级差,但考虑到大家电百亿级研发费用被分摊至多个大品类、更广的单品上,所以在单点技术研发和品类聚焦上,其实石头、追觅等聚焦的如高速数字马达、AI导航算法、仿生机械臂等,具备领先的竞争力,也存在“技术复利”空间——这也是为什么,过去大家电巨头们都试图“降维”切入扫地机行业,却都折戟而归。
而传统小家电企业的研发费用率普遍在2%—5%之间,苏泊尔2024年营收224亿,研发投入为5亿元,已领先于同行,但仍显著低于石头、追觅们。
出口、内销并重
2024年,石头海外营收占比53%、科沃斯是43%,这和大家电巨头(海尔海外约50%,美的41%)的全球化战略同步,而小家电企业海外营收占比普遍在10%—20%之间。石头目前在全球扫地机市场已经以16%出货量份额和22.3%销售额份额拿下“双料第一”,截至2024年末,石头在北美的市占率达到57%。
值得一提的是,6月6日,石头宣布拟赴港交所上市,募资将用于国际化拓展、产品研发及运营,意图将竞争进一步聚焦于更宽阔的全球市场。
线上渠道与爆品策略成熟
大家电线上渗透率已超50%。石头、追觅等作为“互联网原生”品牌,在线上营销、打造“单品爆款”方面经验丰富,效率可能更高。小米在大家电领域成功印证了“精简款式—爆品策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近日《晚点LatePost》的访谈中,也坦言传统大家电“款式过多,可能冗余”。
综上所述,扫地机、洗地机虽属小家电,但其品类特性和背后公司的经营逻辑,都与大家电更为接近。
不得不做,也“够格试试”
据奥维云(第三方家电市场监测平台)统计,2020年,中国扫地机器人销量超600万台,达历史峰值,此后经历了两年的负增长,在国补的刺激下,才在2024年重新回到“量价齐升”的局面(国补在2024年四季度开启)。其中企业的扫地机器人以41.4%的增速,领跑清洁电器行业。
而清洁电器的第二大品类洗地机,市场也有些不容乐观。2023年,洗地机销量首次超过扫地机器人,成为清洁行业新的销量冠军;2024年,奥维云网预计洗地机销售额将达到143亿元,增幅在15%左右,销量达到659万台,同比达到29%。虽然呈双位数增长,但和扫地机器人不同,洗地机陷入了“量升价跌”的价格竞争态势。
国补开启前,奥维云统计的清洁电器市场历年销量和销售额情况
目前洗地机在国内的市场渗透率在3%左右,扫地机器人达到6%,虽然与欧美国家的渗透率相比还有很大空间,但当下每一个百分点市场渗透率的提升,面临的都是较远高于市场开拓早期的营销投入,已然让企业渐渐陷入了“入不敷出”处境。
相对好渗透的一二线城市用户该买的已经买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骨头。以石头2024年业绩为例,企业在该年创收近120亿元的同时,花去了近30亿元的营销费用,营收增长38.03%的同时,销售费用同比猛涨73.23%——其营销费用率,差不多是大家电行业营销费用率的两倍。
原本,地面清洁机器人企业,靠着高毛利率,维持着比化妆品行业收敛一些的高营销费用率,加之远超一般科技行业的10%的研发费用率,以营销、研发双轮推动“量价齐升”,市场规模借此拓宽。
但如今,以营销驱动营收的产出效率越来越低,与此同时,市场存量竞争挤占溢价空间,促使品类毛利率不断向传统家电品类的水准靠拢。以财务数据为证,石头在2025年一季度的毛利率掉至上市以来新低,约为45%,而科沃斯近三年毛利率也持续下行,跌至46%——2025年一季度有所反弹,但季度毛利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毛利率收缩,让企业对营销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的双高局面愈发难以为继。
重重增长焦虑,推着石头、追觅们不得不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天下网商》认为,石头、追觅们之所以“从小做大”,虽是“不得不做”,但确实也“够格试试”,他们的动因和底气在于:
1.释放“技术复利”的必然要求。巨额投入研发的核心技术(如马达、算法、机械臂),若仅应用于单一清洁场景,规模效益有限。而将其迁移到大家电品类,也是分摊研发成本、提升技术商业化率的合理选择;
2.用户基础和品牌势能的迁移空间。扫地机也好、洗地机也好,这些品牌都比较鲜明地在其核心客群中建立了“创新”“科技”“时尚等品牌形象,而不同于传统小家电相对的“弱品牌化”“泛品牌形象”;
3.渠道与服务能力的复用与升级——从2020年开始,大家电在线上的出货量就已领先线下,且呈持续走高的趋势,这些营销和渠道的新态势,让本就从线上起家、以单品爆款发家的石头、追觅们,如今做大家电时仍能从“舒适圈”出发,顺势而为。
强线上品牌在拓展线下时,常常在履约、售后方面遭遇挑战,甚至犯很多低级错误。不过我们也看到,在拓展全球市场过程中,上述品牌业已逐步建立了“线上主导+线下体验店/服务网点”的混合渠道模式和售后服务体系,对短板的补全,也是对强调线下服务的大家电品类开拓的奠基。
大家电市场,会重演新能源往事吗
石头、追觅们虽说“够格试试”,但是进军大家电绝非坦途。
2024年,美的全品类创收超4000亿元,格力靠着一台空调卖出2000亿元——这样的营收规模,对仍按“百亿元”计数的智能清洁电器企业来说,意味着在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供应链垂直整合深度、线上下渠道广度、品牌认知度以及综合资金实力上的“碾压级领先”。
在上文提到的访谈中,方洪波表示,当下的大家电“甘于现有格局、相安无事”——大家电内部彼此少有火药味。但“甘于格局”的原因,或也在于大家电企业们拔剑四顾,发现外部危机有限——小米今年的大家电业务做得不错,但单品类也不过百亿规模。而2024年,海尔单冰箱就卖了800亿元。
不过涉足大家电的“新势力”们,事实上并不觊觎大家电的一整块蛋糕,而只是试图在细分的位置,切下一块——在一个万亿级市场来说,这就足以“再造一个自己”了。
所以企业的策略也有高度的相似性:
1.差异化创新。避免与巨头正面硬刚,而是利用技术复利,在特定痛点上实现产品的差异化,比如追觅用机械臂操控空调的分区送风、石头将导航算法用于智能投放和洗护程序等——在技术单点上建构出差异化,转化为决策买点;
2.定向用户运营。石头、追觅们更关注将自己的大家电卖给曾经买过扫地机、洗地机的老客,面向“拥趸”“粉丝”做生意,而不是整个消费者。它们希望实现的是“跨品类”复购,而不是拉新。这些企业在试图将自身建构出的品牌力,转化为面向核心客群卖新品类的号召力时,所表现出的转化效率一直是可观的。
方洪波一面强调大家电制造业打法固定、规模效应显著,没有那么多所谓的效率提升空间,另一面也不无反思地说:“小米做空调可能款式少一点,我们一上来就几百款,这其中有很多是多余的。”
所以,当一家大家电巨头的掌舵人说大家电市场彼此“甘于现有格局”时,可能更多想说的,是当下大家电巨头之间缺乏再打个“你死我后”的意愿,也不想冒险。
大家电市场阶段性“稳定格局”的背后,仍有创新和开拓的空间。所以,如今大家电被列入小米的战略级业务,石头、追觅等新贵的跑步入场。这些挑战,虽在短期内难以对大家电企业们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但单是这一场尝试,也已为大家电相对成熟、固化的制造业思维和营销路径,提供了新样本——这可能是更重要的,毕竟大家电行业,实在波澜不惊太久了。
乐观地说,我们在其中,甚至看到了些许过去十年里,缺乏垂直经验,一概是从互联网跨界而来的造车新势力们,集体“冒犯”传统车企,乃至如今终于重塑产业和市场格局的叙事,重演的可能性。
而对于市场和消费者来说,这一场“从小做大”的试验怎么看都是好事。毕竟消费选择的丰富、市场生命力的延续,一贯源自供给侧的竞争。
参考文章:
《晚点LatePost》:石头科技:一家活得轻轻松松的百亿美元市值公司
《剁椒Spicy》:AWE观察:「石可觅」进军白电、厨电,清洁龙头要做大家电领域的“新势力”
《定焦One团队》:扫地机器人,卷向大家电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天下网商”(ID:txws_txws),作者:天下网商,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