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跨境医疗S2B2C模式,药桥国际如何破解药械准入与诊疗协同难题?
对不少中国患者来说,如何获取海外的创新药物与前沿疗法,正在成为迫切需求。实际上,这条“跨海求医”之路并不容易,背后有三个绕不开的难题:一是信息渠道真假难辨;其次是合规与安全风险问题;第三,境内外的专业诊疗常处于“失联”状态。
这三个难题,将一个每年高达380亿美元的庞大的跨境医药市场(数据来源:McKinsey 2025),变成了一个矛盾的困局。对于患者而言,在传统“灰色”通路里,面临着超过260%的平均加价和几乎为零的专业指导,市场的巨大价值被严重扭曲。
正是在这样的产业缝隙中,药桥国际(Medical Link)找到了自己的切入点。这家由香港百本生命科学与深圳金草医疗联合孵化的公司,决心用数字化的手段,为这个复杂的产业铺设一套新的基础设施——一个定位为“全球跨境诊疗用药操作系统”的S2B2C行业SaaS平台。
解码“操作系统”:数字如何重建信任?
一个“操作系统”的构想,听起来宏大,落到实处,考验的是对产业核心“症结”的解决能力。药桥国际给出的答案,是一个独创的“MDT+电子处方跨境+全球药械供应链”三维模型,将原本断裂、模糊的跨境流程,理顺为一个清晰、可控的闭环。
要实现这一点,需要下“笨功夫”。“单是直连23个国家的药械数据库,就需要深入研究并兼容各国不同的审批标准、数据格式与监管法规。而要打通欧美87%主流药械目录的合规通路,则考验着深厚的供应链资源与合管经验。” 药桥国际团队表示。
如今,药桥国际的这套系统,已在三个关键层面,显示出它的解题能力:
首先,打造“药械图谱”,实现全流程追溯。据药桥国际介绍,其通过建立符合ICH标准的供应链和一张可实时映射全球数据库的“药械图谱”,可实现从海外药厂到患者的全流程追溯。
其次,是用SaaS系统连接数据孤岛。 针对电子病历互认难、MDT协作效率低等痛点,其核心产品Medical Link Clinic OS打通了数据、金融与服务链条。据药桥国际介绍,其接入系统的内地基层诊所,不仅在前沿诊疗方案的采纳率有大幅提升;在香港及欧洲的7家合作医院,患者复诊效率也进一步有所提升。
最后,是实现从“通路”到“方案”的价值创造。 正如香港汇锦家族办公室一位医疗投资分析师所指出的,跨境医疗的价值重心正从“管道对接”转向“方案封装”。据药桥国际介绍,其平台能力在一个胶质瘤患者的案例中得到了印证:一场中瑞MDT会诊,不仅为患者匹配到瑞士的电场治疗设备,更将治疗方案迭代为“手术+电场+靶向”三联疗法,将三年生存率的预测值进一步得到提升。
未来:从“基建”到“标准”
当一个平台能够系统性地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并优化治疗效果时,它便拥有了定义未来的潜力。药桥国际的商业蓝图,正是要将这套已被验证的能力,通过网络效应,扩展为整个行业的“数智化新基建”。
在药桥国际首席战略官王飞看来,未来一年,平台将连接内地5000+药房、300+医疗机构、50+港澳及海外医院,网络将覆盖超过7万名执业医生以及近万名营养师和陪诊师。
但网络连接只是基础,其沉淀的数据资产,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而这也意味着,未来顶尖的诊疗方案,有望像一份份可信、可追溯的数字合约,在全球医疗网络中高效、安全地流转。
在千亿级市场扩容的浪潮中,药桥国际的探索或许揭示了一条路径:真正推动产业从“资源中介”向“标准制定者”跃迁的,并非单纯的技术或商业模式,而是通过数字化,对产业的“信任基础”进行一次深度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