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宏图」的揽佬,如何引发一场全球文化风潮

新声Pro·2025年07月19日 12:00
如何用一首歌创造流行文化风潮

作为一个2023年才发布自己第一张专辑的说唱歌手,揽佬如今的全球影响力显然有些出乎大众意料。就在前不久,他才成为spotify上月听众数最高的rapper;紧接着,又超越周杰伦成为月听众数最高的华语歌手;最新消息,是登上了《环球时报》。

从《八方来财》到《大展宏图》,借助短视频的影响力,揽佬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仅让全世界都在听揽佬,更是向外输出了一种说唱美学,并最终成功将文化影响力转化为市场影响力——揽佬在新加坡、澳大利亚、欧洲等各地发布巡演场次,多地已经售罄。

在当下,说唱已经成为最具活力的音乐风格之一。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个体创作,借助短视频平台的放大,能有机会迅速转化为一种文化现象。通过歌词的文化性、旋律的氛围性,以及MV的视觉呈现,不仅能在线上与青年亚文化结合席卷网络,也可以在线下演出时适配多个场景,从livehouse到club,再到音乐节,甚至体育馆。

更多的传播途径,意味着更多被听到和被看到的机会,从揽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音乐人如何通过一首歌创造流行文化风潮。

广东小人物揽佬

「这是『来财』真的显化了」,一位网友在看到揽佬登上《环球时报》的新闻后,如此说到。

不管你是否为说唱音乐的受众,在当下,你可能都很难拥有一双没有听过《八方来财》和《大展宏图》的耳朵。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这两首歌先后在全网形成病毒性传播,先是「来财,来!」从一句歌词变成一句「显化术语」,后又有「大师亲手提笔字大展宏图」用寥寥数笔勾勒出上世纪九十年代常见的广东家庭的生活样本。

那个夹杂着广普口音的rapper,正带着他的广式孟菲斯说唱走向全球,用势不可挡形容他的走势再适合不过——毕竟,难以想象,在《JAY》发布后的25年,竟然有一位说唱歌手超越周杰伦,成为spotify中月听众数最高的华语歌手,并成为唯一突破300万的华语歌手。

在围绕揽佬音乐雅俗之争的讨论层出不穷之余,大多数人还对揽佬是谁抱有疑问。

这是一位生于1998年的年轻一代rapper,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揽佬不是一个「典型rapper」,他曾经在四川传媒学院读过表演专业,当过跟组演员。毕业后,曾成为一个普通的上班族。2023年,揽佬发布了首张录音师专辑《顺风顺水顺财神》,之后开始全职做音乐。

实际上,也是在成都上大学期间,揽佬在这个说唱重镇接触了说唱。2024年,揽佬发布了第二张录音室专辑《八方来财》。通过这两张专辑,揽佬的个人说唱风格逐渐确立。

揽佬登上《环球时报》

尽管日后被贴上了俗、low的标签,但揽佬的音乐在说唱圈内部却评价很高。2024年网易云音乐中文说唱音乐奖年度单曲,颁给了《八方来财》。不少乐评人认为,《八方来财》的制作和编曲很有创意,比如前奏采样自1987年发布的韩国老歌。音乐博主@阿张RayZhang提到,「将孟菲斯和方言结合、加上慵懒的talk flow,全国音乐圈只有一个,非常有特色。」

「孟菲斯说唱」是美国南部的说唱音乐风格。由于孟菲斯是美国犯罪率最高的城市,孟菲斯的声音和主题通常有些暗黑,但也是最热门的说唱流派,被视为改变了美国嘻哈发展方向。相对廉价的Roland TR-808鼓机、低保真(Lofi)的恐怖电影配乐、阴郁的钢琴beat,粗粝沉重的唱腔,成为这种音乐的特点。

正如揽佬在第一张专辑的《活络油》中所唱,「要给中文的说唱来一滴活络油」,他颇有巧思地将孟菲斯与广东本土民间文化融合。再加上一些中式复古的采样,让这种广式孟菲斯多了一丝中式梦核结合中式恐怖的诡魅感。

从专辑的艺术表达上,揽佬的专辑主题和风格高度统一。大部分歌曲都和广东文化有关,塑造了一种没落的广东美学——既有经济上行时期人们对于发财的痴迷,也有对广东传统生活方式的白描,还藏有一层对以古惑仔为代表的港片时代黑帮江湖的怀念。

另一个层面,这种地域美学之下,是一种接地气的小人物叙事。既有小人物对于财富的渴求,这在《八方来财》和《香车豪宅》有直白的表述;也有揽佬对于小人物出入社会的处世哲学的表达,比如对因果、善恶终有报的强调。「揽佬带着绿化带在文化沙漠里种」也表达了他个人对于文化表达的重视。

歌曲中对于追求财富的表达

作品表达的统一性,是因为创作基于揽佬真实的生命体验和表达诉求。谈及《八方来财》的创作背景,他曾直言不讳:「因为我很缺钱,所以我写了这首歌。」而《大展鸿图》灵感则是源于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带他拜访长辈时,看到的成功人士。

「归根结底还是得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得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位网友这样形容揽佬在国内爆红的原因。

短视频里的揽佬

有趣的是,一个在说唱圈被视为实现了风格、美学创新的创作者,进入短视频生态之后,却面临了另一种新的处境。短视频成为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歌曲热度推向史无前例的高度,一方面又因为大众语境下对于说唱的理解,而产生更多争议和讨论,这种争议又反向将揽佬的火变成一种文化现象。

回到歌曲本身的特性上,揽佬的音乐确实适合短视频的传播。

相比《八方来财》里揽佬更多关于时代记忆和地域文化的表达,最先被人记住的还是那句「来财,来」,歌词直给,节奏鬼畜,适合病毒式传播;同时,又切中了玄学风靡,人们对于吉利话的追捧,让其具备了被主动传播的优势。

而这首歌之所以短时间内在短视频实现爆炸,与和抽象文化的勾连有很大关系。去年,一位叫「小曹动画」擅长画极简抽象小人动画的博主,发布了一则动画小人夫妻躺在床上重复大喊来财的视频,之后又在直播中带着粉丝大喊「来财」,让「来财」成为一个抽象meme,人传人开始席卷整个抖音。

小曹动画关于来财的视频

「唐」的争论也由此而来。由于大多数人并没听过原曲,而是从抽象梗开始接触,同时「来,来财」确实简单到人尽可写,于是,《八方来财》被贴上了「粗制滥造」「低俗」标签。

不同于「来财」一词符号化的传播,《大展宏图》则比《八方来财》有更多被短视频诠释的空间。

首先是白描的歌词,率先催生了画面感,K歌设备、鱼缸、茶具、大展宏图装饰画,是广东家庭甚至一代人常见的装饰元素,逐渐被浓缩为一种代际集体记忆。这也是为什么,因为歌词的写实,许多网友拍摄了自己家里与歌词相符的装潢,称「拍到了《大展宏图》MV」,这类二创成为《大展宏图》视频里的热门分支,点赞量最高的视频达到540万赞。

另一方面,短视频编舞依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不齐舞团作为抖音的头部编舞团队,为《大展宏图》设计了形象化但模仿难度不高的动作。魔性的运镜和动作下,polo老汉衫的装扮,恰好适配歌里的90年代氛围。甚至此次的跟拍潮流从线上蔓延到线下,从个体传播到团体,进入到传播后期,一些学校等团体,还会拍摄相关舞蹈内容。同时,这支舞蹈也在抖音被海外博主翻跳,并成为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

此外,歌曲+抖音特效的搭配,同样成为大展宏图走向更广泛大众的契机。「看面相知道你是什么人」这个热门特效自动匹配的音乐为《大展宏图》,而特效又与beat完美适配,使得人们在娱乐的同时,被病毒式地植入了这个旋律和节奏。

多重原因的叠加下,《大展宏图》在中文互联网掀起了更大的波浪。可以说,在短视频领域,说唱文化与抽象文化的结合已经成为大势。在抽象成为青年流行文化的基础上,将一首歌曲浓缩为梗,以抽象的形式传播,在产生争议的同时,也能帮歌曲找到更大的群体。

在这个过程中,揽佬本人也具备一定讨论空间。与歌词中呈现出的憋佬仔形象相似,揽佬这个名字本身就具有广东特色,而揽佬本人也透露出接地气的小市民气质。他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表现出的个人性格,就像他自己在小红书所说,「我不是说所谓说唱圈里的一员,看清楚」,也和人们对于传统的rapper的印象不同,更加市井、接地气。

揽佬的账号首页

在他的动态里,polo衫,茶色墨镜,佛珠手串,让人快速联想到九十年代到千禧年代夹着公文包的经典「小开」形象。而和这些有年代感的照片相配的,则是一些类似鸡汤、格言的简短文案,某种程度上带有一点与年龄不符的「老实人」既视感,这种反差感激发了网友对其玩梗的热情。

当然,不可忽视的是,揽佬的音乐在短视频的快速流通,也和社会底层情绪有很大关系。

不管是来财还是大展宏图,作为揽佬专辑中在中文互联网最热的两首歌,他们映射了人们在习得性无助下普遍用玄学借力的现状。就像年轻人痴迷凤凰传奇的一个原因是其歌曲的能量比较高一样,不断重复的「来财」「大展宏图」歌词成为一种精神安慰的密语。

不仅如此,揽佬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文化的呈现,一定程度上也与当下人们对于「经济上行时期的美」的追捧不谋而合。揽佬用音乐回放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最积极追求财富的广东人的生存状态——就像《八方来财》MV里那个烧香拜财神、祈祷「来财 来」的广东小老板形象,包含了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走向全球的揽佬

短视频同样是揽佬走向海外的关键渠道。不齐舞团的编舞和《大展宏图》可谓实现了双赢,在tiktok上刮起了一股翻跳风暴,甚至连美国最具有知名度的韩裔嘻哈歌手朴宰范都翻跳过。

但与中文互联网对于揽佬的「偏见」不同,海外网友对于揽佬的音乐,可以说是如获至宝。

这和审美差异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歌词方面,直白对于国内听众并不是一件好事,就好像人们用方文山的歌词来抨击《跳楼机》的歌词一样,在很多人眼中,「来财,来」和《跳楼机》的「可能是我贱吧」没什么差别。但对于海外受众,由于语言障碍,直白反而在全球语境中变成一种传播优势。「来财,来」这样简单的重复反而成为了解中国文化、甚至岭南文化的切入点。

一个有趣的反馈是,一部分美国网友甚至在反思:当说唱发源地仍然在炫耀大金链子和跑车时,中国说唱歌手却在传达「富有」的祝福。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揽佬对于孟菲斯风格的成功本土化,孟菲斯的基底帮助揽佬的音乐更容易被海外网友接受和理解,不少海外音乐人都给出高度评价——在遥远的东方,竟然有人能在保留孟菲斯特色的基础之上做出这样的新意。

同时,伴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风靡,揽佬对广东文化的融入,又让海外网友获得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

从音乐性的角度,揽佬从采样上做了各种来自东方的创新:《八方来财》的前奏采样来自1987年的韩语老歌,比《八方来财》在国外更火的那首《因果》,前奏采样是1986版《西游记》里的天庭bgm。当《大展宏图》的前奏响起粤剧《帝女花》唱段的时候,更是让人感受到来自东方的神秘力量。

种种因素的叠加之下,让揽佬的音乐不仅登顶spotify华语歌手月度听众数排行榜,这种文化传播度更是转化为线下消费力,其在悉尼、新加坡等多地的巡演,门票都快速售罄。

不仅如此,揽佬还借助于MV这种媒介手段,将自己的音乐进一步借助视觉呈现来进行更全方位的文化表达——实际上,MV也正在成为新一代说唱歌手进行艺术表达的有力工具。

在《八方来财+因果》的MV里,揽佬和导演sydz悉尼从呈现粤式本地特色视角出发,将镜头放在村口仓库、粤式园林景观、粤式酒楼,通过纪实视角和生活化的呈现,这些代表着广东人记忆的符号,在MV里能快速的传达一种时代情境和氛围。

此后,在《大展宏图》的MV里,赛马场这一代表着香港上流生活方式的地点成为了一种主场景,sydz悉尼表示,希望通过歌曲和MV的形式将曾经粤港澳地区的辉煌、经典保留下来。

《大展宏图》MV中的赛马会场景

sydz悉尼来自广东的视觉创意团队Icrew,Icrew的创作涉及音乐、视觉、影像、虚拟和时尚艺术。从为江门说唱组合嘹唥制作「江门第一支说唱MV」开始,陆续与法老、AR刘夫阳合作,并为广东Cypher《七十二家租客》做了MV传达。

从歌词到MV,「在地性」在揽佬的表达中都一脉相承。拍摄MV时,作为表演系专业毕业生的揽佬和导演一起参与了不少创作。一些网友质疑赛马会的场景与《大展宏图》歌词毫无关联,实际上,在揽佬的创作中,MV一定不是歌词的简单翻译。

就像他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所说,「我想说出一些我觉得很有意思的东西、文化上的东西,怎么在社会上生存(的道理),或者说你赚到了钱,你应该去做些什么之类的(道理)。」

归根结底,揽佬输出的是一种系统的美学,他的音乐既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文化切片,也是海外窥探东方广粤文化的一个窗口,这种系统,是其能摆脱昙花一现,而制造源源不断讨论的核心。

而另一方面,伴随着说唱在青年群体的盛行和短视频的多样折射,跳脱出歌曲本身,揽佬的音乐最终演变为一种流行文化。

这背后蕴藏的一种可能性是,说唱文化正在成为当下最具活力的音乐风格,说唱歌手成为最具有话题度的群体。当越来越多的新一代rapper选择用自媒体拥抱大众时,借助歌词本身的诠释空间和多样化的渠道运营,音乐有更多机会成为流行文化的起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声Pro”,作者:新声Pro,36氪经授权发布。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越来越荒诞的探探....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