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场外最大“显眼包”,闷声拿走200亿
古有曹操“望梅止渴”,今有商场“望扇止热”。
随着高温预警不断拉响,有商场在户外大屏播放“巨型电风扇”,开启“精神降温”模式。网友纷纷表示:“他们在开风扇和开空调之间,选择了开玩笑”。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商场、火车站、地铁都开始接力整活,有的还贴心地把电扇设置成摇头模式,自带凉感度。
更离谱的是,这场“赛博降温”大赏还发展成了连续剧。
随着温度越来越高,商场开始鸟枪换炮,风扇不行就上空调,一个空调不够就九台齐上阵。
网友也不甘寂寞加入互动,在武汉、长沙等地拿着遥控器打卡成了新潮流。
热闹背后户外LED大屏行业成了最大赢家,这些曾被视为"广告牌"的铁盒子,正成为城市最吸睛也最吸金的超级秀场。
据《2024中国户外广告数字化发展白皮书》显示,全国核心城市商圈的LED大屏年营收已突破200亿元,部分头部项目的单块屏幕月均广告收入超百万元。
昔日又土又无聊的户外大屏,为何能带动全民狂欢?
全国段子手,都在大屏上秀才艺
在很长一段时间,核心商圈的大楼外面、高速路上的大字牌,都构成了我们对户外LED屏的刻板印象。尤其是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很多人都觉得户外大屏广告早已江河日下。
殊不知,昔日被贴上“土味”“过时”标签的大屏,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成了“网红顶流”。
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大屏广告的降维打击下,户外大屏早就成了年轻人的社交广场、玩梗阵地。
苏超期间,江苏各个城市的LED大屏没有一块闲着。
球员们在球场上打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各地户外大屏也不甘示弱玩梗应援。一夜之间,江苏的大屏成了苏超球迷们的应援阵地,激烈程度不亚于球场上。
今年夏天,各城市大屏纷纷化身对抗高温的“互联网嘴替”,比赛博风扇更抽象。
眼看天不下雨,宁波直接请《西游记》四大龙王在线求雨,在大屏上循环播放"风雨雷电"施法动画。
这些城市大屏从“卖货”转向“卖梗”,也激发了网友的二次创作热情,社交平台上相关话题热度飙升。
户外屏不仅是年轻人的社交货币,还从城市广告位升级为城市名片。
从东京、纽约、上海再到成都,越来越多巨型LED屏变成城市地标,是城市的“流量入口”。
比如成都太古里的裸眼3D大屏,每一次播放画面都能引起现象级讨论,现在更是成了可以媲美东京银座的城市地标。
湖南广电七彩盒子地标“芒果VIDEO”大屏,从全国217个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了2025年中国城市地标媒体。
除此之外,LED大屏还是拉动夜间经济,给文旅引流的“金字招牌”。
比如钱江新城的LED联屏是中国城市灯光秀鼻祖,35幢楼、70万盏LED、1600万种色彩共同形成2.3公里的超长画轴,是旅游必打卡景点。
去年,青岛也把浮山湾灯光秀变成打卡的“必选项”,在旅游季五四广场、第三海水浴场、奥帆中心等区域夜游赏灯人群络绎不绝。
这次赛博风扇大赏中,长江灯光秀也来凑热闹,把电风扇“搬”上江畔高楼,“温度-10℃”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组成无限循环的CP,凉爽的氛围感管够。
不管是苏超的全省应援,还是城市接力“赛博风扇”,都在无形中掀起了一场互联网狂欢,而这只是户外大屏进化的冰山一角。
土味屏幕变网红打卡点,背后有两双推手
别看户外大屏现在这么炫酷,但LED屏刚出现时却自带土味。
LED屏最早的应用是马路上的交通指示牌和股票交易市场、机场火车站等地的动态信息显示屏。当时LED屏还很稀缺,只有公共场所才会用。
如今户外LED屏能摆脱土味,成为吸引年轻人打卡的顶流,离不开背后的两双推手。
第一双推手是LED屏企业。
上个世纪90年代,显示屏技术还被欧美国家卡脖子,国产LED显示屏只能显示一种颜色,用来展示基本信息和数据,直到90年代末才出现全彩色LED显示屏。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开始在LED屏上发力,不仅把成本打下来技术也越发成熟。
中国LED显示技术首次出圈,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徐徐展开的“中式画轴”震惊世界。
目前,全球LED显示屏市场份额排名前十的企业8家来自中国,全球超过80%的LED显示屏都是中国制造。
阿黛尔在德国慕尼黑开演唱会用的屏幕,面积达4159.7平方米,刷新了“全球最大户外LED屏幕”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这块屏幕用的是中国洲明旗下雷迪奥品牌的LED面板。
在LED屏企业的发力下,COB、Mini/MicroLED、4K/8K超高清、XR虚拟拍摄等技术不断创新发展,透明屏、球形巨幕、裸眼3D、高清一体机等新品层出不穷,户外大屏的应用领域也更广阔。
如果说LED企业让户外大屏有实力玩花样,那么让户外大屏玩起来的第二波推手,就是户外大屏的内容操盘手们。
和传统户外广告相比,户外大屏内容更生动,更换广告商也更方便,但也因为更烧钱,空置率一度高达40%。
转机发生在2020年国庆,成都太古里十字路口建成了一块面积约为888平方米,分辨率可达8K的裸眼3D屏。
首次推出的“3D飞船”视频引起了轰动,仅在微博平台上的阅读量就达到了3.2亿次,之后这个十字路口迅速成为成都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并在全国掀起裸眼3D屏热潮。
在此之前,裸眼3D也用在户外广告投放上,但内容多是单调的物体出屏、旋转,同质化严重。
成都这块裸眼3D屏能出圈,是把视觉冲击+城市特色+创新内容做到了极致。做出这块屏的是成都瑞和麦田广告有限公司。其创始人杜海清在传统广告行业干了十几年,2018年国内兴起了大型户外广告屏的热潮,他也想做一块能代表成都文化的大屏,于是用了两年的时间打磨内容。
成都的裸眼3D屏爆火后,中国户外大屏直接进入下一个Level。国内很多知名的商业街,出现了吸引眼球的LED大屏,内容不再是单调的广告,而是会结合节日、城市、热点事件定制内容。
像上海南京路的裸眼3D,已成为南京东路步行街的科技新地标,就连薯片广告都有人拍照打卡。
现在,“上位”城市地标的户外大屏,不仅是文旅引流的利器,其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连老外都直呼“令人印象深刻”。
户外大屏的超能力,不光是“精神降温”
现在,除了城市地标上的户外大屏会整活,就连一些商场大屏也在没广告的时候玩抽象。
今年夏天山东潍坊、陕西西安、广东汕头、浙江宁波、江苏无锡等多地商场都加入了玩梗大赛。
有商场经理表示:“ 追着网络热点播放年轻人喜欢的东西,一周能吸引2000人到场拍照打卡。 ”
户外大屏 是一种“强制媒体”, 凭借其巨大的尺寸、醒目的位置和丰富的内容,在“眼球经济”时代,具有天然优势,而这些目光背后所蕴含的商业价值不可估量。
最明显的是,用户外LED大屏玩梗,能给商圈和城市带来巨大的客流量。
今年夏天用大屏玩梗的商场,大都尝到了这个甜头。从评论区能看出,有不少人打完卡直接就进商场逛街了。
据统计,一些热门户外LED大屏所在的商圈,周末和节假日的客流量比以前增长了50%以上。
举个例子,重庆嘉年华大厦外墙的超高清LED巨屏,因为面积高达3788平,被称为“亚洲第一屏”。它正对着观音桥地铁站,每天有180万人经过,不管播放什么内容,都能第一时间吸引眼球。大量的客流量不仅提升了商圈的人气,也为商圈内的商家带来了更多的潜在客户。
五一广场上的弧形裸眼3D屏“长沙之星”,也是当地的一大标志景点,每日人流车流超过150万人,周边的餐饮、服装、娱乐等店铺的生意都变得异常火爆,销售额大幅增长。
另一方面,户外大屏爆火后可以现金+流量两手抓。
过去,很多商圈户外大屏的主要客户都是大品牌,毕竟每平米上万的价格,小品牌也负担不起。
但随着户外大屏成为流量焦点后,它能承包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比如很多饭圈粉丝,会给自家偶像包下地标性大屏过生日;城市文旅可以用大屏为城市IP打call;就连纽约时代广场的大屏,普通人花个275元也能在国际上露脸。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钱赚,这个万能定律放在户外大屏行业更是能量翻倍。
更重要的一点是,各行各业都想做的出海业务,户外大屏早已靠它赚得盆满钵满。
中国户外大屏发展至今,从上游LED芯片研发,到中游的LED封装,再到下游的LED应用产业链越来越完善。
从2011年开始,中国制造的LED显示屏就陆续进入纽约时代广场,在这个“世界十字路口”展示的LED屏,有超60%来自上海三思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14年前这家企业的LED全彩屏就开始进军美国纽约时代广场,迄今一共建了超12000平方米显示屏,占据半壁江山。
近年来,冬季奥运会、夏季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欧洲杯、NBA等世界级比赛上,中国的户外大屏也频繁刷脸。
户外大屏从昔日的“土味”代表,变成如今的“网红”地标,不仅能搞抽象逗乐年轻人,也能走向世界震惊老外。
能让人忍不住拍照打卡的商业,都是隐藏的金矿。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云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