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A股上市公司,“送子”赴港IPO
机器人产业链企业,赴港上市热潮依旧高涨。
7月15日,市值超500亿元的大华股份发布公告称,其控股子公司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睿科技)的拟上市地点,由境内证券交易所调整为香港联交所。
需要注意的是,大华股份及其全资子公司大华机器人的机器人业务,于2020年12月“整体打包”转让给华睿科技。间隔不到一年,这家公司即于2021年9月在浙江证监局进行辅导备案登记,保荐机构为中金公司。
目前,港股共有3家上市机器人企业:极智嘉、越疆科技、优必选,且截至2024年底未实现盈利。另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有12家机器人产业链企业递表港交所,除了斯坦德、卧安机器人、乐动机器人、仙工智能等创企,另有A股上市公司埃斯顿、兆威机电,正在冲刺“A+H”。
作为一家专注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业务的科技企业,成立于2016年2月的华睿科技,致力于通过工业互联的感知、算法、方案和丰富应用,为下游用户提供完整链路的产品解决方案和系统服务。
2023年3月,大华股份曾发布公告称,华睿科技拟以增资扩股方式引入投资者,涉资2.6亿元,投资方包括蜂云资本、浙江龙盛、国轩高科、晨道资本、朱江明等。朱江明系大华股份主要创始人之一,历任大华股份副董事长,他作为零跑汽车创始人,目前担任公司董事长及零跑国际董事长。
大华股份昨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其作为控股股东持有华睿科技32.58%股份,董事长张兴明(大华股份副总裁)持股3.69%,位列第四大股东。此外,中信证券华睿科技员工持股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中金公司华睿科技员工持股1号单一资产管理计划分别持股5.95%、3.52%,分别位列公司第二、第五大股东。
来源:大华股份公告
官网信息显示,华睿科技研发人员占比超过60%,专利申请近600+件,在嵌入式软件、图像优化、识别算法、网络传输、导航定位、调度及运动控制等技术领域,均处于业界领先水平。
目前,华睿科技主营业务包括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两大板块,其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物流、汽车、3C、锂电、光伏和医药等行业。
在机器视觉领域,华睿科技研发了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智能基础算法平台,以及面阵工业相机、线阵工业相机、智能工业相机、3D工业相机、读码器、算法库和可配置软件等核心部件,实现高精度检测、识别、测量和定位引导等全方面视觉工业应用。其产品包含工业相机、线扫相机、智能相机、智能传感器、3D工业相机和镜头等系列产品,主要用于读码识别、缺陷检测、测量和定位,为客户提供产品一站式采购。
在移动机器人领域,华睿科技自主研发了潜伏、移载、叉取和巡检等各类型的移动机器人,融合激光、视觉、纹理等多种自主导航技术,并通过机器人调度系统,提供端到端的搬运、堆垛、自动巡检等行业应用。其产品包含潜伏、牵引、叉取和分拣等机器人,主要用于物流仓库和物料搬运,为物流搬运提供端到端的智能解决方案。
今年3月,大华股份发布的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1.81亿元,同比下降0.12%;归母净利润29.06亿元,同比下降60.53%。其中,以华睿科技为代表的机器视觉与移动机器人业务,以及热成像、汽车电子、智慧安检、智慧消防、存储介质等创新业务,营业收入55.66亿元,同比增长13.44%;该业务毛利率32.35%,同比下降2.62个百分点。
大华股份在公告中表示,本次分拆上市将有利于华睿科技进一步提升多渠道融资能力和品牌效应,通过加强资源整合能力和产品研发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把握市场发展机遇,以推进智能制造为方向,延续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布局和渗透更多行业,为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贡献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大华股份此次分拆华睿科技赴港IPO,也将有助于其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全球知名度。
目前,大华股份已投资建立68个海外分子公司,产品服务覆盖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在境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162.94亿元,同比增长6.31%,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50.63%,已超过境内市场收入规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直通IPO”,作者:王非,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