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见证国家崛起的辉煌篇章

36氪领读·2025年07月21日 15:06
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是20世纪后半期以来世界最重要的现代化运动。

我们这一代是奋斗的一代、幸运的一代!我们亲身经历了我国经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岁月,亲身经历了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快速发展的时代。作为恢复高考制度后的七七级大学生和八一级研究生,我见证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步伐,见证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时代进程,我们深深为国家发生的深刻变化和取得的辉煌成就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我始终认为,新中国经济史是建构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学术园地,是能够发现理论并产生理论的重要基础学科。撰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这部著作的初衷,就是想把我知道的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成功经验、历史规律和伟大实践告诉青年一代,青年一代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贺耀敏

本书简介

本书叙述的是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迅速崛起,改变了20世纪后半叶以来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现当代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的奋斗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生动展现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并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伟大进程;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并开始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强起来并开启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进程。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这就是我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和70多年经济建设经验的最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贺耀敏,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高级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国家“四个一批”人才。曾获宝钢优秀教师奖、中国百名优秀出版企业家、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奖)、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称号和韬奋出版奖等荣誉。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重点研究课题10余项。著有《共和国建设的高级工程师:袁宝华》《数字解读中国:中国的发展坐标与发展成就》《谱写发展奇迹:新中国重大经济成就精讲》等,主编或联合主编有《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六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中国经济这十年》《新中国经济简史》等著作,主持编纂“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100卷)、“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100卷)、《袁宝华文集》等学术丛书与文集,发表论文近百篇。

前言(节选)

人类社会的“发展奇迹”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从一个东方文明大国逐步衰落并成为由西方列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现代化的道路迷茫而遥远。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改写了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轨迹,中国从一个人口众多、一穷二白、科技文化水平落后的国家,一跃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最有增长活力、最具国际影响力的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谱写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从世界近现代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实现了最短时间最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们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表达了强烈的愿望,毛泽东在1955年10月29日的一次会议上说:“我们的目标是要赶上美国,并且要超过美国。美国只有一亿多人口,我国有六亿多人口,我们应该赶上美国。李富春同志作过报告,不是说赶上美国不要一百年吗?这个看法我也赞成。究竟要几十年,看大家努力,至少是五十年吧,也许七十五年,七十五年就是十五个五年计划。哪一天赶上美国,超过美国,我们才吐一口气。”“我们在整个世界上应该有这个职责。”

邓小平提出我国实现现代化的“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江泽民在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报告中首次论述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二〇〇〇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胡锦涛在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意义:“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高质量发展是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结合。70多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保持了同期世界较高的水平,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更是实现了世界最高的发展速度。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不断提升。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1.7%,居全球第十位,2000年升至世界第六位,2010年超过日本并连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持续提升,2017—2024年经济总量连续跨越80万亿元、90万亿元、100万亿元、110万亿元、120万亿元和130万亿元大关。2024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34.9万亿元。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稳定力量,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在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我们已经完成了十三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计划)建设,经历了包括“156项工程”在内的国家工业化奠基工程建设,经历了“三线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高潮,经历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到浦东开发、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经历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见证了北斗组网、神舟飞天、中国高铁、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新中国7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表明,在经济文化基础落后、人口众多的大国建设现代化的国民经济,不应该也不可能照搬任何其他国家的经验与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虽然中国在经济建设中出现过曲折、走过弯路,但仍赢得了比西方国家更快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改写了世界经济版图,也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般认识。中国成就了一个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发展道路的经济快速发展的经典事例。

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第一章新中国成立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第一节新中国的成立与全面恢复国民经济

第二节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第三节“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第四节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步建立

第二章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与曲折发展

第一节中国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第二节经济建设出现挫折和国民经济全面调整

第三节“文化大革命”时期国民经济的曲折发展

第四节以三线建设为重点的大规模工业建设

第三章实现伟大转折与改革开放的开始

第一节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二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形成对外开放整体格局

第五节在体制改革探索中快速发展的经济

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发展

第三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与发展

第四节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第五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第五章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科学发展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发展

第二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节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第四节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五节经济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六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上)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二节全面深化改革的措施和成就

第三节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村农业现代化

第四节推动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七章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下)

第一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第二节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第三节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四节筑牢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物质基础

结束语坚定不移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新中国经济大事记

后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北京赛区路演选拔即将启动,7月25日期待您的参赛!

1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