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黄仁勋“三顾大陆”,与雷军亲密合影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07月14日 16:13
老黄不来,苏妈可就来了。

7月14日,知情人士透露,黄仁勋已于上周末抵京,受邀参加第三届链博会,这也是他今年第三次来华。随后,腾讯科技也拿到了其与雷军的合影照片。

黄仁勋与雷军会面合照 

一年三次,比出门在外的打工人每年回家的次数都多

硅谷CEO访华频次排行榜上,库克和马斯克排名最靠前,前者2024年三次,后者基本一年一次。现在,作为英伟达CEO的黄仁勋,已经追平库克,稳坐硅谷CEO访华榜榜首。

有一个细节——过去网友都盯着硅谷大佬来华的各种花边,吃煎饼果子、包子、火锅等等,但去年马斯克可谓风尘仆仆,还被拍到身穿西服、脚踩运动鞋,整个停留不到24小时。当时外界普遍认为,马斯克此行是为了推动FSD在大陆市场的全面落地。

问题来了,英伟达的先进芯片早就禁运了,特供中国大陆市场的H20也被卡住了,黄仁勋,他这次来干什么呢?

7月9日,英伟达市值首度超过4万亿美元,图片由AI生成

黄仁勋不来,苏妈可就来了

“中国大陆市场太重要了。”黄仁勋在很多场合都说过这句话。

这可以从两个关键数据得到印证:其一,中国AI芯片市场有望达到500亿美元,美国公司需要保留进入这个市场的渠道。其二,英伟达在大陆市场的份额,已从拜登政府初期的95%大幅下滑至50%。

市场很大,英伟达被动收缩得很厉害。

收缩也反映在官方财报里当中——2026财年第一财季,英伟达在中国大陆(含香港)市场的营收55.22亿美元,占当季总营收440亿美元的12.53%,同比2025财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21%。而在巅峰时期,大陆市场对英伟达的营收贡献一度达到25%。

如果产品不受限制,中国大陆能贡献多少营收?221%,321%,都有可能。所以,单纯基于营收体量和增速潜力看,任何一家公司都没有理由放弃中国大陆市场。

市场对黄仁勋的认知存在多重镜像:从早期“皮衣教主”的硬核极客形象,到如今因特供芯片策略被贴上“阉割术大师”标签。但需要澄清的是,中国科技企业采购英伟达产品与支持国产芯片并非二元对立。事实上,头部企业普遍都有自己的方案:百度培育昆仑芯,字节联合寒武纪,阿里有平头哥。

现实困境在于,当前国产供给量与AI巨头动辄十万级的算力需求存在巨大落差。

按照寒武纪的财报和沐曦的招股书的营收来推算,单一品牌国产AI芯片一年能供给的数量也就几万张卡的水平,而大厂要做AI,需要的是10万卡、20万卡。需求和供给之间缺口太大,客户需求也不会因为供给不足而主动收缩。

爆买英伟达,还有一个更深层的逻辑——全球AI军备竞赛的紧迫性。

据外媒报道,OpenAI累计用户已达8亿,距离10亿量级一步之遥,这个体量下,它可以做搜索、做社交、做支付乃至做手机,巨头们要想不被颠覆,只能不断地迭代模型和算法,而这都建立在“算力叙事”之上。

所以,无论是硅谷巨头还是中国科技企业,都在疯狂囤积算力——一方面,微软年采购48.5万张英伟达芯片,字节爆买23万张GPU;另一方面,微软、Meta等等相继下场自研。

科技公司自研芯片路线图,标红为已发布,*代表待确认,来源HSBC

在这种背景下,性能受限的特供芯片,可以看作是合规条件下的“商业最优解”,最后又都可以回归到生意的逻辑上。

再进一步延伸,对英伟达来说,保持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出镜率也很重要。

一位国产芯片从业者说,“黄仁勋不来,苏姿丰、陈立武可能就带着解决方案来了。苏妈来大陆也很勤,经常到客户那里去拜会。”

“皮衣老黄”与“西装老黄”

英伟达市值于7月9日盘中首次突破4万亿美元,朋友圈几近刷屏,大家都在感慨英伟达创造了历史。

英伟达的成功有运气成分,也不乏努力的成分。作为一个准4万亿市值公司的CEO,黄仁勋一而再、再而三来大陆市场,安抚员工、安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关于黄仁勋的中国行,外界看到的都是公开的,其实还有一些行程未被披露。

去年底,黄仁勋现身中国香港,出席港科大的活动,与沈向洋对谈,背后其实还有一个隐秘行程——拜访中国两家客户的1号位

在《英伟达之芯》作者斯蒂芬·威特看来,黄仁勋的成功也来自远见。去年我们和斯蒂芬·威特有过一次交流,他做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

“假设有一群人在码头上钓鱼,其中一个人拿着网在海滩捕鱼,码头上的人们都在嘲笑他,但这个人还是坚持了十年,期间一无所获,直到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条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大的鱼,你认为那家伙是运气好,还是有远见?”

不过,给大陆客户定制特供产品这件事情上,努力大于远见,有时候也需要一点运气

有一个关键时间线值得注意:

4月7日,黄仁勋身着西装现身,与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合影;

4月9日,美国政府通知英伟达,H20出口无限期需要许可;

4月14日,英伟达官宣5000亿美元投资美国计划;

4月15日,特朗普盛赞英伟达此举,承诺加快发放出口许可,同日英伟达公告称收到H20出口无限期许可通知。

上述时间线背后,是黄仁勋为了生意的来回腾挪,知情人士透露,黄仁勋实际得到了特朗普关于H20许可的口头承诺,并在内部同步了此事,这一点在特朗普的社交媒体上也能得到佐证,但最后为何而变卦则原因不明。

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称加快向英伟达发放出口许可

虽然当时没有拿到H20的出口许可,但英伟达也不吃亏,5000亿美元投资承诺换来了中东市场,算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毕竟在拜登时期的《AI扩散规则》当中,对中东市场的限制也非常严格。

为了争取中国大陆市场,黄仁勋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从“皮衣老黄”,变成了“西装老黄”。不管是出席海湖庄园晚宴,还是来北京参会,黄仁勋都脱掉了标志性的皮衣,换上了一套更显沉稳的藏蓝色西装。

很多英伟达的内部员工都说,黄仁勋的这种转变让人觉得辛酸,为了市场、生意,黄仁勋不得不收敛个性,取而代之的是谦卑和恭敬,从皮衣老黄,“摇身一变”成为西装老黄

没有H20,但大概率有B20

最近几周,业内传闻英伟达将在9月份向大陆客户提供新的特供版芯片B20、B30、B40,甚至传闻有云厂客户已经拿到了测试产品。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现在所有特供产品,都要事先报备。市场上传闻的B20、B40这些产品,在H20被禁之前内部的确有过讨论,但还没有定论。

关于B20、B40这些产品的推测和传闻是符合商业逻辑的,毕竟黄仁勋再三来华,目的之一就是沟通解决方案,而具体拿出什么产品,要看勾兑的结果,至于最终叫什么名字,并不重要。

从目前流传出来的硬件规格看,B20的可能性要高于B40,前者在硬件规格上与国产头部产品基本对齐,甚至内存还不如国产,B40可能性小主要是因为其传闻保留了900GB/s的NVLink互联,该性能已经超出了2022年的管制标准,当时的特供版H800,虽然保留了NVLink,但带宽只有400GB/s。

H20只是发了(无限期出口许可)letter,没有出规则,(流程上)放开还是比较容易的,”一位长期跟踪科技政策的从业者透露,他也强调现在卡点不在行政层面,而在于立法层面

对这家4万亿美元市值的巨头来说,再拿H20的出口许可机会不乐观,新的特供产品也还未落地,英伟达在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已处于无货可卖的状态

一季度的业绩会上,英伟达称由于出口管制措施H20销售受限,计提了55亿美元损失,涉及到库存、准备金以及采购承诺等,如果按库存占比50%估算,将有超过15万张库存的H20放在仓库里吃灰,英伟达还预计第二季度将产生80亿美元收入损失,如果换算成单卡,接近45万张的出货量。两个季度,禁运致其损失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67亿元)。

可能会有人问,这些H20不能在海外销售吗,无法进入特殊渠道吗?

首先,海外市场根本不需要H20这样的产品,因为是性能受限的产品,其市场吸引力几乎为0;其次,H20也不可能通过官方渠道违规流入大陆市场,这一点可以在通用对阿尔斯通的收购案中找到答案。

2019年,法国阿尔斯通公司高管弗雷德里克・皮耶鲁齐基于个人亲身经历,出版了《美国陷阱》一书,书中提到,通用公司在收购阿尔斯通过程中联手美国司法部,利用 “长臂管辖” 和美国《反海外腐败法》,以莫须有的商业贿赂罪名逮捕皮耶鲁齐,致其两度入狱,总共在监狱中度过了25个月的煎熬岁月。

显然,没有人会冒着这种风险,从公司层面来推动H20这种已经受限的产品继续流通。

黄仁勋更不会做这件事,而且他的每一步动作还得和行政部门保持同步,所以这次来华之前他又去见了一次特朗普。

稳定4000名中国员工的“军心”

黄仁勋所谓的“中国大陆市场太重要了”,是由一群中国员工来兑现的。

目前,英伟达在中国大陆三地设有分公司,分别是北京、深圳和上海,员工规模在4000人左右,占全球总员工数的比例大概11%,恰好对应大陆市场11%-12%的季度营收贡献。

过去几年,黄仁勋保持着来华与中国大陆员工们一同参与新春晚会的习惯——前年,黄仁勋在北京扭起秧歌,去年则大跳APT之舞。

中国的4000名员工当中,相当一部分长期在大客户的办公地驻场,提供技术和商业支持,并且保持着极高的稳定性。之前,黄仁勋在年会上透露,英伟达全球员工的流失率为2%,大陆员工流失率最低,每年只有0.9%。

超低离职率,与英伟达的薪资和股权激励也有关系,后者往往占据员工收入的大部分。

根据腾讯科技了解的信息,英伟达每年还会向有突出贡献的员工发放“CEO特别奖”,近年来名额还在增多,但奖金数量相应有所减少。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英伟达管理层向深度学习解决方案架构师Leo Tam发放CEO特别奖——1000股英伟达股票,黄仁勋亲自转发邮件致谢,可以说将情绪价值拉满。考虑当时的股价和拆股等因素,这1000股如果持有到今天,市值超过650万美元。

英伟达全球运营副总裁Jay邮件告知股票激励,黄仁勋转发邮件,来源:Leo Tam

此外,近年来也有一些英伟达中国公司的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晒个税申报记录。2024年一位用户在小红书上发布的个税申报截图(下图左)显示,疑似英伟达北京公司的一名员工2024年度平均月薪11.42万元,年度累计收入合计1688万元。

社交媒体上用户分享的疑似英伟达员工个税申报信息,仅供参考

超高的薪资、激励,超低的离职率,以及这4000名员工,与黄仁勋的频繁到访有什么关联?

很显然,如果一直被限制而拿不出解决方案,中国大陆市场收入持续为零,这部分人可能会面临一个最现实的话题——裁员

裁员在今天的硅谷大公司当中,并不稀奇。不久之前,微软官宣裁员9000人,谷歌则在年初宣布裁员12000人,3月份亚马逊也跟进了裁员计划,拟削减14000个岗位。

有机构统计,自2024年到2025年5月份,硅谷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裁撤了总计约40万个岗位。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在中国大陆市场数据中心产品销售几乎断档的情况下,黄仁勋的频繁到访,除了安抚市场、安抚客户,也带有安抚员工,稳定军心的作用,而这一点在过去很少被关注和提及。

要保住这4000名员工,黄仁勋就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解决方案”。

去年底他在北京公司的年会上对员工说,“许多中国研究者都是用英伟达的显卡玩着电子游戏长大的,我已经为这一天培养了你们很多年”。言外之意,英伟达需要这些大陆员工持续地服务本土的研究员。其实在年会上还有一句话更加直白,他说:“只要你加入英伟达,就会和我一起变老,我感到很自豪。”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腾讯科技”,作者:苏扬,36氪经授权发布。

+1
1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吴恩达YC演讲:执行速度关键,应用层机遇大,人类主导AI。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