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激素茅”,冲击港股IPO

侃见财经·2025年07月10日 11:42
“生长激素茅”,冲击港股IPO

2021年,随着生长激素要纳入十七省集采联盟消息的传来,长春高新的“好日子”正式宣告结束。

刚开始,集采对于长春高新的影响更多体现在股价方面。据统计,自2021年见顶513.3元/股之后,长春高新股价开始大幅下挫,仅2021和2022年股价跌幅就分别高达40.23%和39.68%,将前两年好不容易攒下的涨幅几乎全部跌去,不过当时其业绩仍然保持着正增长,且增速不低。

但是,到2024年后,长春高新的业绩却突然“绷不住”了。

财报显示,2024年长春高新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134.7亿元和25.84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5%和-43.01%,拉长周期来看,这也是长春高新近10年来,首次遭遇业绩“双降”,情况不容乐观。

进入2025年,长春高新的业绩进一步走低:一季度实现营收29.97亿元,同比下滑5.66%;实现净利润4.727亿元,同比下滑44.95%。

据侃见财经观察,其实集采对于长春高新的业绩影响十分有限,毕竟从2021年开始,长春高新已经将发展重心放到长效水针上,以期降低集采扰动。而调整的效果也非常明显,长春高新生长激素长效水针收入贡献已从集采前的11%提升至30%左右。

然而,在解决了集采问题后,长春高新又有一个更大的难题亟待解决,那就是生长激素市场“内卷”,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药企布局生长激素,其2024年业绩下滑正是受到了市场“内卷”的影响。

从目前来看,生长激素市场竞争加剧已然是大势所趋,而超过八成业绩来自生长激素的长春高新,未来日子还将更加艰难。面对困境,长春高新打起了海外市场的主意,希望通过冲刺港股上市开拓海外市场。

优势之“困”

作为国内生长激素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春高新一直被称为“激素茅”。

能称得上“茅”的企业,在业务上往往有着极深的护城河,而长春高新在生长激素行业也确实曾是“断档”的存在。

资料显示,长春高新早在1996年便开始布局生长激素业务,当年长春高新集团出资成立金赛药业,医学博士金磊以技术形式入股,并出任总经理一职。没过多久,金赛药业便研发出了国内第一支重组人生长激素粉针,成功填补了中国在生长激素这一领域的空白。

凭借先发优势,在后来20多年时间里,金赛药业一直稳居生长激素市场领头羊的宝座,而长春高新则上演了现实版的“母凭子贵”:2011到2021年,长春高新的营业收入从12.95亿元增长至85.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20.81%;净利润也由同期的1.1亿元增长至30.4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9.4%。

然而,随着2021年5月生长激素要纳入十七省集采联盟相关消息的传出,长春高新过了20多年的“好日子”正式宣告结束。

实际上,对于长春高新而言,集采对于业绩的影响其实十分有限,一方面许多生长激素厂商很早就将产品的销售腾挪出了公立医院这个集采“重灾区”,作为不依赖院内销售和医保支付的处方药,生长激素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划分至可选消费的领域;另一方面,即便最终无法避免集采,但集采更多也是针对价格较低的粉针,而在传出生长激素将被集采的传闻后,从2021年开始,长春高新已经将发展重心放到长效水针上,以期降低集采扰动。

真正对长春高新造成影响的,是集采背后涌现出的众多同类型、可替代的产品,以及生长激素市场从被长春高新垄断走向充分竞争的“新格局”。

虽然长春高新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但在生长激素行业并非只有长春高新这一家企业,例如在2018年时外企诺和诺德生长激素水针进入中国,2019年安科生物生长激素水针获批上市。但是,凭借先发优势,长春高新一直处于领导位置,一旦竞争对手“冒头”就会用价格战打压,像2014年全球第一支长效生长激素水剂收到来自CFDA核发的《药品注册批件》时,金赛药业宣布对旗下粉针剂型生长激素进行全面降价,不同规格平均降价20%。

然而,集采的出现,让长春高新在生长激素市场的垄断走向瓦解。目前,生长激素市场已经逐渐进入红海,低价的生长激素粉针和水针都已有多家企业生产,而长效水针在2025年也将有多款产品上市,长春高新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得不跟随降价。从业绩来看,2024年长春高新分别实现营收和净利润134.7亿元和25.84亿元,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分别为-7.55%和-43.01%,可以看到净利润下滑的幅度明显要大于营收下滑的幅度。

出海“破局”

从目前来看,在生长激素行业从垄断走向充分竞争后,可以预见长春高新的未来将愈发困难。

一方面,生长激素和市面上大部分的疫苗并没有太大不同,消费者没有明显的品牌认知,一旦市场上出现同类型产品必定会陷入“价格战”。

此前,虽然生长激素行业还有其他药企存在,但它们主要生产价格较低的粉针,金赛药业是国内唯一一家有生长激素长效水针的企业,还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疫苗企业扎堆布局生长激素长效水针,金赛药业的护城河已经走向了“崩塌”的边缘。

目前,市面上已经开始涌现出长效水针产品。根据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的消息,今年5月29日由特宝生物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全球首个Y型40kD聚乙二醇长效生长激素——怡培生长激素注射液正式获批,其适应症为治疗3岁及以上儿童因生长激素缺乏症所致的生长缓慢。

另一方面,生长激素这个品类与儿童人口数紧密相关。据长春高新披露的财报,去年国内所有地区营收出现了不同程度下降,其中西北地区下降幅度最严重,而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适龄使用生长激素的儿童数量在逐年减少。数据统计,2017年,中国出生人口为1723万人,到2019年降为1465万。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正是生长激素的黄金适用人群,随着适龄儿童数量减少,生长激素的需求量也将不可避免地减少。

整体而言,长春高新正面临着供给端和需求端的“双面夹击”,并且上面提到的这些情况已经成为大趋势,这也是为什么说其未来将愈发困难。

而长春高新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近几年,长春高新频繁发力新业务,以求寻找新的增长曲线,比如其倾注资源重点培育的百克生物。

财报显示,百克生物是长春高新旗下另一重要子公司,曾是长春高新重要的增长引擎,2023年百克生物营收同比增长70%,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6%。

不过,跟金赛药业相比,主攻带疱疫苗的百克生物竞争力有限,目前该领域主要由飞生物与GSK合作推广带状疱疹疫苗为主导,2024年百克生物实现营收12.29亿,同比下降32.64%;实现净利润2.32亿,同比下降53.67%。很显然,百克生物的发展也不太如意。

除了发力新业务之外,长春高新还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在2024年度业绩报告中,长春高新表示,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在满足市场需求中发展壮大;持续引进行业研发、BD领军人才,进一步强化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引进能力;不断扩大现有出口产品品类,拓展海外商业及学术活动,努力提升海外品牌知名度,寻找潜在的与国际大型药企合作机会。为了加快推动海外业务发展,长春高新甚至还打起了港股上市的计划。

根据长春高新发布的公告,公司拟在境外发行股份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启动本次H股上市的前期筹备工作。对于此次拟赴港上市,长春高新表示此举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国际化进程,增强公司在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品牌形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侃见财经”,作者:侃见财经,36氪经授权发布。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企业削减HRBP投入,职能BP角色回归管控,定位偏差数据缺失致效低。

8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