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年收入买不起卡罗拉看日本

日经中文网·2025年07月07日 11:57
任何人都能使用的普通汽车

“卡罗拉”是面向普通民众的汽车的象征。它奠定了日本汽车立国的基础

丰田的卡罗拉(Corolla)反映出了日本贫穷的现实。对平均年收入除以车价得出的“卡罗拉价格指数”进行计算后发现,在日本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后,卡罗拉的价格曾降至日本人年收入的2成多(0.2),如今已上升至5成。

在美国则一直维持在年收入的3成,日美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卡罗拉堪称面向普通民众的汽车的象征,回顾其历史可以看出日本的工资跟不上物价上涨的实情。

01

“‘任何人都能使用的真正的普通人的车’诞生了,这是丰田的心愿”。1966年10月第1代卡罗拉发布时,被誉为丰田汽车销售公司(现在的丰田)“销售之神”的神谷正太郎如此说道。

当时,丰田已经推出名为Publica(1961年上市 )的面向普通民众的汽车,但销量增长乏力。1966年4月,日产汽车的阳光(Sunny)上市,卡罗拉在半年之后推出。

日产阳光的发动机排量约1000cc,丰田卡罗拉为1100cc。当时正值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虽说是面向普通民众的汽车,但卡罗拉通过“多100cc的富余”,展示了高一个档次的质感。当时日本的平均年收入为54万8500日元,第1代卡罗拉的标准车型价格为49万5000日元。卡罗拉价格指数为0.90,处于普通人很难买得起的水平。

丰田在1979年推出了第4代卡罗拉,当时被称为“一亿总中流时代(全体一亿日本人都是 中产阶级的时代)”。第4代卡罗拉采用了4个之前主要用于高档车的圆形前大灯,营造出了高档感。价格约85万日元,是第1代卡罗拉的1.7倍,但由于日本的平均年收入已飙升至279万日元,卡罗拉价格指数降至0.30。

虽然是同一款汽车,但由于日本的工资持续上涨,卡罗拉价格指数在1982年创出了最低值0.27。这一水平相当于年收入 的4分之1。同年,卡罗拉的累计销量突破1000万辆大关,成为面向普通民众的汽车的代表。

1987年推出的第6代卡罗拉在1990年的日本国内新车销量达到30万辆,创出历代之最。当时日本处于泡沫经济时期,卡罗拉提升了内饰的质感等,由此转向了高 端路线。

第6代卡罗拉的价格为123万日元,超过100万日元。但由于日本的平均年收入继续上升,达到370多万日元,因此1987年的拉罗拉价格指数仍只有0.33。由于泡沫经济时期日本人的消费意愿高涨,1991年推出的第7代卡罗拉仍延续了高端路线。

2 019年推出的第12代拉罗拉的价格指数上升至0.55。这一水平大约是日本人年收入的一半,难以称之为面向普通民众的汽车。第12代拉罗拉从一开始就将混合动力(HV)款作为标准车型引入,并搭载了先进的通信和安全功能。混动款卡罗拉的价格比传统汽油车上涨了4成多,达到240万3500日元。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泡沫破裂,过去持续上升的日本人的工资水平陷入停滞。如今,卡罗拉已成为昂贵的车型。

02

卡罗拉曾经支撑了日本汽车产业的崛起。在卡罗拉大卖的同时,日产推出了类似的面向普通民众的车型阳光,本田也推出了思域。激烈的销售竞争促进了日本国内汽车生产扩大,并推动了包括相关零部件厂商在内的产业发展。日本各大车企还致力于出口,到1980年日本的汽车年产量超过1000万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然而,中国汽车巨头比亚迪等新兴企业凭借低 价车快速崛起。丰田对于卡罗拉也开始开发SUV款、运动款等之前没有的车型。卡罗拉能否继续成为面向全球普通民众的汽车将左右日本汽车产业的兴衰。

美国工资水平上升,卡罗拉依然触手可及

在美国,卡罗拉仍然是一款触手可及的汽车。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及标普全球汽车(S&P Global Mobility)的数据,2023年美国的平均年收入为约8万美元,卡罗拉的价格为约2万7000美元。卡罗拉价格指数在2019年以后的5年间一直保持在0.30多。

在美国,卡罗拉的平均价格在截至2023年的5年间上涨了超过2成,平均年收入也增长了2成。在日本,同一时期卡罗拉的平均价格基本保持在近250万日元,但年收入仅增长6%。因此,卡罗拉在日本变得比在美国更难以购买。

虽然美国的汽车价格涨幅较大,但工资也保持同一水平增长。从卡罗拉的日美比较,可以看出物价和工资循环不顺畅的“日本的贫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作者:日经中文网,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星巴克中国选择降价,恐影响其高端形象;反之,坚守高价,又担心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