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DA软件解禁到稀土博弈:中美科技战的攻守转换

互联网法律评论·2025年07月04日 11:53
美国突然撤销对华EDA软件限制,背后是中国稀土管制的反制威力。这场围绕芯片设计与战略资源的博弈,揭示了中美科技竞争的新战场——谁掌握关键供应链,谁就握有谈判筹码。

2025年7月3日,美国商务部通知全球三大芯片设计软件供应商——新思科技(Synopsys)、Cadence和德国西门子,近期在中国开展业务时需要申请政府许可的要求不再有效。根据 TrendForce 的数据,到 2024 年,上述三家公司在EDA 的全球市场份额分别为 31%、30% 和 13%。

这一解禁针对的是5月23日美国商务部出台的一项对华EDA禁令,当时美国政府告知上述芯片设计软件公司,要求它们在向中国出口软件之前必须获得许可证。该限制是美国特朗普政府为回应中国对稀土、磁铁出口管制所采取的行动。

然而,时隔一个多月,美国就取消了这一命令。因为6月27日中美双方已确定一个框架,中方将依法审查稀土等管制物项的出口申请,美方将取消相应的限制措施。一位熟悉美国政府的消息人士不无玩味地评论其中的逻辑:“美国先是升级了局势,然后又缓和了局势。他们对更多商品实施了限制,以迫使中国放弃稀土贸易。

与此同时,7月2日欧盟外交政策负责人卡娅•卡拉斯在布鲁塞尔会见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后,发表了一项声明:敦促中国终止对稀土元素出口的限制。他认为,中国对稀土的限制对欧洲企业构成重大风险,并危及全球供应链的可靠性。

稀土显然已成为中国在目前进账的贸易谈判中“最有力的工具”。不过,就像在之前的文章中所分析的,中国不会永远受到美国EDA软件的掣肘,美国也在稀土方面试图重新拾起接力棒,弥补其供应链缺口。

“工业维生素”的威力:中国如何用稀土反制美国技术封锁

稀土究竟是什么?

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稀土是由元素周期表中的17种金属元素组成的,分为轻稀土和重稀土两种。中国尤其在重稀土分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

2025年4月4日,我国政府宣布对所有自美国进口的商品加征34%的关税,并对钐、钆、铽、镝、镥、钪、钇等七类中重稀土材料实施出口管制。稀土元素被称为现代工业的“维生素”,这17种矿物虽然用量不大,但却是200多种商用、高科技和军用国防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供应稳定至关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我国实施管制措施涉及的七大类中重稀土元素,恰恰是这些产业中最不可替代的关键材料。

而稀土永磁材料是由钕、钐等稀土元素与铁、钴等金属制成的合金。全球超过50%的电力消耗来自电机,与传统电机相比,使用稀土永磁电机可节能高达15-20%。此外,稀土永磁材料的应用使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变频电器、3C智能电子产品等实现了轻量化和小型化。

预计到2028年,全球高性能稀土永磁体消费量将达到22.71万吨,2023年至2028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7.2%。

值得注意的是,人形机器人领域是未来高性能钕铁硼磁性材料及元件需求增长的重点领域之一。磁性元件是采用钕铁硼等磁性材料与金属和非金属通过粘接或注塑工艺形成的组件,是人形机器人生产的关键部件。

我国目前主导着重稀土元素供应链,包括稀土的矿藏量以及稀土开采与加工技术。世界上最丰富的矿藏位于江西省。中国控制着全球约80%的稀土精炼产能,镓等关键稀土元素的产量占全球产量的97.67%。截至2023年,中国生产了全球99%的重稀土元素,并且仍然生产着全球90%的稀土磁体,这是国防制造业的关键原料。

对中国而言,这一战略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而是一项深思熟虑的国家资源和安全政策。4月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紧急召开闭门会议,曾提出:将镝等关键元素的价值与黄金价格挂钩,使其从工业投入品提升为地缘政治资产;另一项提案是将以人民币而非美元结算稀土交易,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宏伟目标。

美国的稀土困局:从外包依赖到千亿重建计划

虽然名为稀土,但它其实在矿藏中并不那么稀有和罕见,只是加工稀土很很有挑战性:一方面,稀土加工需要专门的技术诀窍,全球专家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国包头、赣州等稀土产业中心;另一方面,稀土开采会产生大量放射性废物和有毒物质,而严格的环境法规使得美欧国家难以扩大产能。

讽刺的是,美国曾是稀土的主要生产国、加工国和稀土金属制造国。但几十年前,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以及许多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美国国内采矿业发生了转变。美国立法者开始将采矿业视为一个可以外包给其他国家的行业,并于1996年关闭了美国矿业局。

从特朗普第一届政府开始,美国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稀土和关键矿产成为政府的优先事项。

在拜登的领导下,美国倡导了多项举措,以对抗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国于2022年6月启动了“全球基础设施与投资伙伴关系计划”,旨在投资6000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项目。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第一天就宣布国家能源紧急状态。特朗普为加强美国矿产供应链安全所做的努力,在其政府对乌克兰、格陵兰岛甚至加拿大的态度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据近期报道,特朗普正在考虑利用冷战时期的权力来推动稀土项目。

在其2024年国防工业战略中,美国国防部设定了到2027年建立一条能够满足美国国防需求的稀土供应链的目标,旨在在稀土供应链的所有关键节点建设“从矿山到磁铁”的国内产能。这些关键节点包括采购、分离、加工、金属化、合金化和磁铁制造。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关键节点都必须发生在美国境内。

据《纽约时报》估计,重建美国稀土供应链将耗资数千亿美元。过去五年,美国已投资超过4.39亿美元,其中近4500万美元授予了MP Materials公司,该公司拥有美国唯一的稀土矿。

美国两党议员还提出了包括《稀土磁铁安全法》《关键矿产安全法》在内的立法,旨在推动美国国内产业多元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

全球替代迷局:国有化浪潮与供应链的漫长突围

稀土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很小,因此中美贸易谈判中,中国方面承受的经济损失较小,而美国却遭受了巨大的痛苦。

世界各国正在投入大量资源,寻找中国稀土的替代品。

美国投资了 1000 万美元,用于探索从煤灰、酸性矿井废水和其他废物流中提取稀土矿物的技术开发和替代来源。最近美国与乌克兰签署了一项投资协议,允许美国获取其矿产资源,并保证美国对乌克兰稀土和其他关键矿产的投资。尽管如此,分析人士表示,构建新的关键矿产开采和加工供应链需要数年时间,美国不可能一下子就生产出更多稀土金属。

2025年3月下旬,欧盟宣布了47个新的矿产项目,其中5个涉及稀土金属,以实现其原材料来源多元化,这是欧洲“关键原材料”目标的一部分。尽管欧盟将稀土列为关键原材料,但当地稀土开发仍面临公众环境担忧和冗长的审批程序。

日本和澳大利亚探索了一种合作模式:澳大利亚提供稀土矿物,日本提供精炼技术。但这种合作规模有限,无法满足全球需求。

不过随着各国在关键矿产资源上的竞争和替代方案,都将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关键矿产资源国有化。关键矿产资源的替代来源集中在南美洲和非洲,这些国家的政府正在意识到这些矿藏的重要性,并努力保持对它们的控制:

玻利维亚长期以来一直将其锂资源置于国家控制之下;智利正计划将其锂产业国有化;刚果民主共和国正在重新谈判外国合同;纳米比亚将于2022年禁止出口未经加工的关键矿产;墨西哥于2022年通过立法,将其锂储备国有化;印度尼西亚禁止原矿出口,并要求国内进行精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Internet Law Review”,作者:互联网法律评论,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曾陪丈夫赴美敲钟,如今有望携手港交所敲锣。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