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泡面,如何做成国货品牌的「诚信名片」
国货品牌白象又有新动作了。
6月29日,白象旗下首款以面饼克重命名的产品——白象“面饼120克”焕新上市。这款产品由“多半”更名而来,此次焕新不单单是名称的改变,更是在视觉上以直观、透明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开创了以面饼克重命名大分量方便面产品的先河。
此前,白象食品宣布将于6月内停止生产原(多半)包装产品。从承诺到落地,白象以高效的行动印证了“说到做到”的品牌信誉,而白象“面饼120克”系列产品的上市,也展现了白象对于消费者需求的仔细聆听与积极响应。
白象此举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新品一经上市便登上微博热搜,评论区大量“自来水”踊跃支持,又一次上演了品牌与消费者的双向奔赴。
01 一脉相承的“可信”
白象“面饼120克”系列产品的焕新上市,又一次将“可信”铭刻在消费者心中。
回溯6月初,当产品包装引发讨论,白象迅速发布声明诚恳回应,到6月底承诺正式履行,堪称食品行业教科书级别的反应——承诺掷地有声,践诺雷厉风行。
白象此次产品“焕新”,不仅仅是改换包装这么简单,背后需要动员供应商、渠道商等一整个链条,从生产线上的半成品、现有库存,到渠道流通中的产品均需承担难以想象的消化压力,加上更名后新产品的生产、营销、渠道等投入,牵扯到巨大的资金成本和人力投入。全新包装从零起步,万般艰难,但白象仍然坚定地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
这正是白象对消费者意见的接受与尊重,对消费者声音的迫切回应。而回首品牌发展路,不难发现,对于消费者心声的重视,始终贯穿着白象发展的方方面面。
自1997年品牌成立以来,白象先后推出了大骨面、大辣娇、汤好喝、走街串巷等百余款面食系列产品,口味版图也持续扩张,从经典的红烧牛肉面、老母鸡汤面、招牌猪骨汤面,到不断创新的麻辣小龙虾拌面、香菜面、蟹黄拌面,持续丰富着消费者的味蕾。
这种密集且高效的新品开发,将白象的研发储备、市场嗅觉与消费者需求洞察等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在白象28年的发展轨迹中,始终贯彻着“快、准、好”的准则。
“快”在敏锐洞察, 总能第一时间捕捉消费趋势与用户心声;“准”在精准响应, 无论是消费者建议的吸收采纳,还是新品口味的精准研发,总能直击需求痛点;“好”在品质与体验, 从“面饼120克”的实在分量到28年零食安事故,匠心品质与品牌温度始终在线。
在社会危急时刻,白象对消费者的关切,同样化身为守护的力量。
2021年7月,河南多地突发暴雨,引起洪灾。危难之际,白象不光连夜给灾区送了500万的物资和面,还第一时间搬空了工厂,并将办公区腾出,供市民休息。白象员工也自发将办公室的方便面、水等食物拿出来,解决市民燃眉之急。
这份在灾难面前的“第一时间”与“倾囊相助”,是白象品牌基因“可信”最温暖、最厚重的底色,彰显了品牌与国民血脉相连的责任与温度。
“可信”,归根结底是白象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原则,是言出必行的果断,也是企业担当的责任。白象正以一次又一次可信赖的行动向市场证明,真正的国货品牌,不光要进行单纯的产品迭代,更要有着强大的担当和执行力。
02 “坚持做正确的事”
白象也不止于“可信”,28年来,白象一直在精准捕捉市场脉搏,将消费者心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与服务。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白象捕捉到当时市场上方便面面饼的重量普遍在60-70克,消费者一碗下肚总感觉“吃不饱”,敏锐捕捉到这一消费者需求的白象,顺势推出面饼重量100克的方便面,解决了消费者“吃不饱”的痛点,也奠定了其“实在”的品牌底色。
随着消费者诉求升级,“不光要吃饱,更加要吃好”,对于“健康”“品质”的呼声越来越高,“少油少盐低卡”成为消费新风向。白象再次迅速捕捉到了消费者需求趋势的转变,对旗下汤好喝高汤面进行升级——在维持价格不变的基础上,实现产品“0添加防腐剂和0反式脂肪酸”的“双0”升级和配菜升级,让消费者吃得更安心。
近几年,当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把“吃”变成了一项承载着社交分享、个性表达与情绪释放的载体。白象带着前瞻的视野,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创意满分的“新奇”产品。
从2023年捕捉到市场空缺以及香菜党对于香菜产品的需求,白象推出了香菜面,俘获了香菜党的胃;到2024年又一次剑走偏锋,推出折耳根拌面,满足了年轻人的“抽象需求”;再到今年,发现年轻人开始把吃辣当作一种自我表达和过瘾的生活方式,白象又和卫龙合作,推出了首款辣条拌面……白象始终敏锐地捕捉着年轻人的情绪变迁,用一次次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成为了年轻人味蕾的满足者、食品新风尚的引领者。
当下,消费者回归理性,认同“产品可以买贵的,但不能买贵了”,愈加追求产品性价比及包装透明化。白象“面饼120克”系列产品应势而生,包装醒目突出“面饼120克”信息,直截了当地突出面饼重量,让消费者一目了然、快速选择。
与此同时,这也是对消费者诉求的精准回应。以面饼重量命名,将包装透明化进行到底,性价比与情绪回应的双重加持,正中消费者下怀。
这种“被看见、被重视、被满足”的闭环体验,才是白象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深度情感联结、拉近距离的关键密码。
03 “消费者至上”的底层逻辑
消费者的诉求,从来不是品牌锦上添花的选择题,而是关乎品牌生死存亡的必答题。
纵观整个人类商业史,那些能够穿越周期、屹立潮头的伟大企业,都将“消费者至上”作为品牌发展的使命。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在访谈中反复表示,“我们聚焦客户而不是关注竞争对手”,这与苹果创始人乔布斯的理念不谋而合,“你需要以客户体验为出发点,然后逆向思考技术应用,不能从技术出发,然后设法找地方把它卖出去。”
听取消费者声音的重要性,已经在许多品牌身上得到过印证。
譬如,作为电子游戏产业的开创者,任天堂2012年推出了Wii U主机,但因为机身定位模糊,缺乏游戏的连贯性,最终销量惨淡,股价大跌,甚至有媒体称“任天堂已死”。在经历了Wii U的失败后,任天堂进行了反思,捕捉到消费者对于家用与便携性游戏机的双重需求,以及对于游戏阵容的首要追求后,任天堂推出了 Nintendo Switch,完美实现了“主机+掌机”的融合,成功扭转了Wii U的滑铁卢,实现了销量的10倍增长,其首发护航大作《塞尔达传说:荒野之息》也成为现象级作品。
拥有139年历史的可口可乐,也曾遭到过消费者的强烈抗议和愤怒。1985年,为了应对百事可乐在市场上对于自家品牌的冲击,可口可乐推出全新配方的“新可乐”(New Coke),并决定停产原版可乐。但可口可乐低估了消费者对原版可乐的情感连接和品牌忠诚度,新产品上架后,可口可乐每天要接到1500多个愤怒的投诉电话。在新品上市79天后,可口可乐重新引入了原版配方,并以“可口可乐经典”的名义重新上市。产品的回归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销量也迅速回升。
一系列案例都在表明,真正伟大的品牌,其核心能力不在于能不能预测未来,而在于能不能及时捕捉并快速响应消费者当下的心声。
而白象的每次行动,也彰显着其始终理解并践行着“消费者至上”这一底层逻辑——无论是对于品类与口味的创新,还是对品质的升级迭代,白象不光致力于听见消费者的声音,更是“听见即行动”,将消费者的心声从期待变成现实。这也为白象赢得了深厚的信任,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强大的市场竞争力,与宝贵的市场先机。
在信息爆炸与选择过剩的当下,品牌最强大的“护城河”,是深度理解消费者需求,并以敬畏之心将需求转化为现实。而始终坚持和消费者“双向奔赴”的白象,不光有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更有机会引领行业迈向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