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万网友围观的「最强」打工人,靠1份假简历拿5份工资,硅谷AI公司被骗麻了
AI 时代的「最强」打工人出现了。
骗倒全硅谷,一人打几份工,拿 offer 拿到手软,引来 1375 万人的围观,并直接屠榜海外各大社交平台。
这事要从 Playground AI 的创始人 Sohail Doshi 今天在社交媒体上发的一条爆料说起。他表示,一位名为 Soham Parekh 的印度工程师,靠着一份几乎 90% 造假的简历,同时在 3-5 家初创公司上班。
Sohail Doshi 表示,入职第一周就发现对方不对劲,于是立马开除,临走前还苦口婆心地劝对方别再骗人了,没想到这位印度老哥非但没收手,还越战越勇,继续多线作战。
打工人经常被资本做局是惯有的事,如今,资本被打工人明显地反向薅羊毛,还真是头一遭。随着事件热度飙升,YC 总裁 Garry Tan 也亲自下场发文表示:
如果没有 YC 社区,这个人可能还在继续操作,甚至永远不会被发现。YC 的创业者联盟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存在,它帮助创始人们比单打独斗时更容易取得成功。
根据 Garry Tan 的说法,这位印度老哥专挑 YC 支持的创业公司下手,同时在至少三家由 YC 支持的创业公司打卡上班,最多甚至五家,并且每家公司都以为他是全职。
可以说,如果 YC 系创业公司没雇佣这位印度老哥,那就说明这家公司都不算成功。
作为全球最著名、最有影响力的创业孵化器之一,YC 主要专注于早期创业项目的孵化和投资,旗下投资组合公司不乏 Airbnb、Dropbox、Stripe 等知名科技企业。
冷知识,OpenAI CEO Sam Altman 曾经担任过一段时间 YC 的总裁。
Soham 不仅在多家 YC 系公司之间轮换,还有许多非 YC 系的公司也有过类似的被诈骗行为,越来越多上当受骗的苦主现身说法。
Fleet AI Agent 工程师表示:「他已经从事这项工作多年,并且同时在 4 家以上的初创公司工作。这个家伙真是狡猾!我很庆幸只跟他合作了一周。我有几个朋友雇了他好几年。」
天使投资人 Michelle Lim 看到爆料后,也火速发文:「取消他的试用!」
最社死的当属 OUTERBLOC 的员工。他前脚发文欢迎这位老哥的加盟,还配文:「他面试太炸了,客户全在夸他」,后脚形势逆转,帖子瞬间被打脸。
别急,还有高手。那位靠着开发 AI 面试作弊神器拿下 a16z 1500 万美元融资的 Cluely CEO Roy Lee 也声称面试了这位印度老哥。
终日打雁,叫雁啄了眼。不过,考虑到这位 CEO 本身「整活」能力就不低,也有可能是在顺势碰瓷,主打一个谁红蹭谁。
那么 Soham 怎么做到瞒天过海的?从简历上看,Soham 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候选人。
他本科毕业于印度孟买大学,GPA 为 9.83 / 10,硕士毕业于佐治亚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而后者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并称为美国三大理工学院。
现在,这两间学校的风评遭受一万点的暴击。
此外,他的工作经历也被包装得相当过硬,拥有丰富远程全栈与平台工程经验,先后在多家 AI 初创公司担任高级软件工程师,主导构建了分布式工作流系统、协同编辑平台、AI 模型可视化与部署工具。
并且,他的技术栈还涵盖前后端开发、微服务架构、CRDT、LoRA、Pulumi、GraphQL 等,专注于 AI Infra、DevTools 和大模型相关工程优化,具备从 0 到 1 搭建复杂系统的能力。
面试过 Soham 的人也都一致认为他的表现堪称完美。一位曾面试过他的人认为他是一位非常熟练的工程师,轻松跻身候选人前 1% 或前 0.1%。有试用期合作过的老哥更是直呼他人很好。
但纸里终究包不住火,而问题就出在「干活」这件事。
等到正式工作(或者工作试用期)真正开始的时候, Soham 会找一个又一个的借口,解释为什么缺席会议,或者为什么工作被推迟,亦或者他每天都会找个借口请假半天,比如说要见律师。
后面,这些借口越来越荒谬,直到所有人开始意识到他明显在撒谎。
其次,远程办公给了他很大的保护壳。无需面对面开会,也不用到公司办公,他只要掌握好日历安排, 只通过 Slack 或邮件浅浅冒个泡,就能在每家公司之间周旋自如。
再者,他还钻了另一个空子:初创公司的用人焦虑。早期创业公司节奏快,压力大,常常急于填补职位空缺,有时候连背景调查都没时间做完。
很多 YC 创业公司还互相参考招聘流程,一家公司录过的人,另一家也会默认靠谱。这种熟人的推荐链反而成了他的通行证。更别说,很多创始人身兼数职,难以兼顾审核流程。
尤其借助 ChatGPT、Claude 等 AI 工具,极大加快了他的编程速度,能够交出一份看起来还不错的成果,这也方便他腾出更多时间辗转腾挪。
当然,也不排除这个「印度老哥」其实只是个门面,背后还有个专业团队在接力操作。但企业一边用 AI 增效,而另一边化身时间管理大师的 Soham 也用 AI 狠狠给企业上了一课。
几个小时之前,Playground AI 创始人 Sohail Doshi 收到了一条来自 Soham 的私信:
我是真心在寻求建议,因为我真的很热爱这份工作。我是不是已经彻底毁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我现在还能做些什么来改善局面?如果需要的话,我也愿意坦白一切。
这场闹剧被戳穿后,有嗅到商机的网友迅速上线了一个以 Soham 命名的 AI 面试教程网站,手把手教你拿 offer。
截至发稿前,已经有 2847 人排队候补了。
课程页写得明明白白,API 月费仅 10 美元,支持「无限借口 • 全天候创意 • 被解雇可退款」。(附上地址:https://www.thesohamparekh.com/)
什么是 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度)?这就是教科书级别的实例。
就价值观而言,Soham 的行为几乎无从洗地。正如一位 Reddit 网友所说:
你可以说我保守,但这家伙的行为真的让我无语。他自己都说了,他啥都不干,只领工资,等被开除。这已经不是「打擦边球」,而是连最基本的工作义务都放弃了。我知道大家讨厌资本家、讨厌大公司,但就事论事,他这种玩法对 OE 群体本身就是一种破坏。
网友提到的 OE,即 Overemployed,中文翻译过来是「过度就业者」,指的是一些远程打工人同时在多家公司担任全职岗位,但不让任何雇主知道自己「身兼数职」的行为。
这个词最早在 Reddit 上的 r/overemployed 社区流行起来,如今成了「OE 打工流」的根据地,大家分享经验、晒收入、怎么用 ChatGPT 应付会议、亦或者如何编造「高情商请假理由」。
根据 ResumeBuilder 的一项调查,69% 的远程工作者有副业,37% 同时在干两份「全职」。而在 r/overemployed 论坛里,很多人表示靠同时打 3~5 份工,一年收入 50 万到 80 万美元。
而实现这些的诀窍,就是一件事:用尽一切手段维持「我很忙」的假象。
比如远程办公不开视频、不接闲聊、不主动提问;任务拆分再拆分,能拖几天是几天;代码靠 Copilot 写,文档交给 ChatGPT 改,Slack 上看起来永远显示「在线」。
最经典的案例,还是来自 2021 年 Hacker News 网友的匿名投稿:
我现在同时拥有 10 份完全远程的工程师工作。门槛低得惊人,几乎没有监管,就算表现不佳,大家也非常宽容。我通常可以「躺平」4 到 8 周才会被某家公司开除。今年我的年收入按当前速度估算,大概能达到 150 万美元。而且现在找工作的流程也快得多。公司急于招人,选择也多得数不过来。我只需要花两到三个小时的总时间,就能拿下一份新工作。
很难不怀疑,这哥们就是 Soham 本人;哪怕不是,也间接说明这种现象的普遍性。基于此,也顺势诞生了今天科技圈年度地狱级笑话:
微软今天裁员 9000 人,发现全是 Soham Parekh。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PPSO”,作者:十四,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