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线两年小游戏仅靠更换贴图翻红,月下载超873万,美国山海经重塑流量密码
在点点数据的热门地区手游下载月榜中,多款休闲、消除类别游戏纷纷空降双平台下载榜前列,这其中有近几个月以内上线的新产品,也有上线多年突然翻红的老游戏。而这些产品之间都有着一些相近的特质,比如游戏名和介绍之中都带有“Brainrot”,“Meme”等关键词;又或是其应用图标内都有着状似木头人、鲨鱼、长鼻猿的诡异生物。而这些也正是这数款产品得以走红的原因。
手持木棍的木棍人(Tung Tung Tung Sahur)、穿着耐克鞋的鲨鱼(Tralalero Tralala)、轰炸机鳄鱼(Bombardiro Crocodilo)、大脚树猿(Brr brr patapin)...不了解的读者或许一头雾水。但包含以上几款最具代表性的抽象生物在内的合集,即被中国网友调侃为“美国山海经”的一类产物当前在全球却是实实在在的“顶流”。
图片来源:应用商城活动详情页
荒诞+AI+二创,美国山海经重塑流量密码
“美国(外国)山海经”实则为一场AI技术进步赋能下的全民创作实践。而一切的起源则可追溯于2024年年初OpenAI发布的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所引发的文生视频创作潮。彼时,国内网友在热衷于将经典影视片段进行二创,恶搞人物角色相互格斗、吃汉堡或做出一些与原著剧情相悖的举动以吸引流量。
与此同时,国外网友则更执着于将日常生活中的动物、食物、工具和武器等融入到创作中,剧情则由AI自由发挥,再搭配一些魔性的BGM制作成视频。因而逐渐诞生出了一系列荒诞而又离奇的作品及角色形象。其中包括以猫咪动作和照片为原型的“猫meme”系列以及大量动物、物品拟人形态的视频、动图作品。
图片来源:网络
而伴随此类作品在TikTok、Youtube等社媒平台上的盛行,一些 TikTok 用户自嘲自己沉迷于无趣的短视频,体验到了“brain rot”,中文解释为“脑腐化”或“心智退化”,指一个人精神或智力状态的恶化或退化,特指过度接触低质量网络内容所导致的智力或心理退化。至此开始「brain rot」一词不胫而走,成为了此类作品的标签,甚至还在流行趋势的热度加持下成为了2024牛津年度词汇。
图片来源:网络
直到时间来到今年年初,有网友将一段意大利语音频搭配上了由AI生成的一条脚踩三只耐克鞋的鲨鱼图片剪辑成的短视频,继而宣告了第一只脑腐生物「耐克鲨鱼」(Tralalero Tralala)的出现,至此越来越多的网友也开始照着这一模板创造出了更多千奇百怪,超现实主义画风的生物。继而也将创作脑腐作品的热度推向新高。
图片来源:网络
由于此类视频都采用了同样的意大利语音频进行配音,因而便将这类生物统称为了意大利脑腐生物(Italian Brainrot Animals)。伴随其热度的一路飙升,网友更是基于这些生物在短视频社交平台上开始了新一轮的创作,如绘制图鉴为每一个生物标注战斗力并进行排行;围绕这些生物创作背景故事并制作剧情视频;制作各生物之间的战斗视频等等,进一步丰富脑腐生物的形象。
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与此同时,不少up主乃至平台也开始尝试用更多形式挖掘流量,如发起听声音辨别脑腐生物、看图速读生物名字挑战等。而正是在这些风靡海外社媒的挑战带动下,脑腐生物开始流入到国内互联网并毫无桎梏地迅速走红。同时其也在此刻被国内网友赋予了“美国(外国)山海经”的名称,且似乎由于大多数梗的发源地都来自于美国的原因,所以大多数网友更多称呼其为美国山海经。
图片来源:Youtube截图
至此,在全球网友的集体狂欢下,“美国山海经”成为了耳熟能详的流行符号,俨然是新的流量密码。在此情形下,其所隐含的巨大流量红利也引得来自各行各业资本的试探。除了印花服饰、挂件玩偶小火了一把之外,不少游戏厂商也悄然进场,将这些没有版权困扰而又具备可观流量的大IP融入到产品中,并成功吃到红利,即开头我们所提及的数款产品。
美国山海经爆火的背后,是跨文化交流的日益推进
“美国山海经”得以全球走红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其荒诞、幽默的本质。脑腐生物僵硬质感与半人半物的形态,触发人类对自身形体异化的本能恐惧,这种感受与克苏鲁文化中“不可名状的恐怖”一脉相承,能够瞬间抓住观众的眼球。而魔性的配音搭配荒谬的角色和情节又能在瞬间逗乐观众,让人们暂时忘却生活中的烦恼。
图片来源:网络
另一方面则在于脑腐文化本身在跨文化之间的普适性。无论是东西方社会,人们大多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往往渴望寻找一种轻松、无需深度思考的娱乐方式来放松身心。与此同时,在意义过剩的时代,脑腐文化也成为了对抗主流话语霸权的情绪出口。
在此前的文章《TikTok禁令宽限期限将至,暗流涌动下的美国社交市场有哪些新机遇?》中,我们提出了反主流已成为美国社交市场的新趋势。而“美国山海经”,乃至于此前“马桶人”的走红或也证明了这一趋势在不同领域之间的共通性,毕竟用户大多数是同一批人。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二者虽然在走红逻辑和形式上有着不少的相似之处,但“马桶人”的创作初衷是为了讽刺国外在马桶里装监控的变态行为,其所反映的是对于代表着权力的“监控人”的不满。其现象本身与社会背景的局限性,导致其所代表的反抗文化远不及脑腐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适性,这或许也是前者仅能够在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流行,而难以在国内掀起浪花的原因。
如前所述,“美国山海经”的诞生,本质上是一场由AI技术进步所赋能的全民创作实践。其源动力正是AI技术的突破性应用。借助TikTok、YouTube等全球性平台的传播力,加之其荒诞、幽默等特质,以及脑腐文化的普适性,这一文化现象不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共鸣,也有效促进了跨文化交流。
流行文化快速变化之下的机遇与风险
从本次吃下“美国山海经”红利的产品来看,玩法一部分就地取材于短视频平台上相关的几个经典挑战小游戏,如听声识图、跑酷变化门、声控跳跃等;此外最热门的玩法莫过于“合成大西瓜”,这些产品仅需将游戏内的角色贴图替换为“美国山海经”中的热门脑腐生物即可,产品研发上几乎没有任何难度。
图片来源:应用详情页截图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产品之一《Merge Fellas》,这款23年11月上线的老产品四月下载量仅3万多,而在加入了山海经生物元素后,五月下载量一举突破873万。
图片来源: 应用详情页截图
而从游戏性质上来看,这类超休闲游戏简单无脑,追求爽感的调性又与“美国山海经”荒诞、幽默的特质相符。与此同时,后者本身具备的流量属性也为此类产品的广告投放带来了大量优质的素材,对于采取混合变现模式的此类产品而言更称得上是恰逢其会了。
伴随跨文化交流的推进,以及对于技术演进节点的不确定性,我们仍旧难以对下一个“美国山海经”的出现时间节点乃至内容题材作出准确预知。但对于游戏厂商而言,能否快速对产品进行迭代是基础,如何快速辨别和捕捉能够风靡全球的热点事件及文化才是关键。
近几年来,依靠准确把握热点素材,成就爆款产品的案例比比皆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越南厂商,包括ABI、Bravestars、Xgame、ONESOFT等在内,可以说是把“什么火做什么”的策略发挥到了极致。除了技术水平难度较低的休闲游戏类别产出了《Perfect Tidy》、《Cookingdom》、《Goods sorting Jogo de Combinar》等爆款外,甚至还在鱿鱼游戏热播期间推出了《456 Run Challenge: Clash 3D》,蜘蛛侠端游宣传时推出了《Spider Fighting: Hero Game》,吃尽了流量红利。
图片来源: 应用详情页截图
而从本次“美国山海经”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也能给予些许启示。即文化的普适性或是重要判断因素。其中,不同脑腐生物形象中所具备的来自不同地区文化的象征符号,如配音中的意大利语特有的弹舌发音、“通哥”名称及手持木棍的行为所代表的宗教习俗、来自美国的耐克鞋品牌。以及脑腐文化本身的“躺平”属性都对消解文化隔阂,提升普适性有所帮助。
然而与此同时,“美国山海经”带来的流量狂欢之下,尽管美国山海经体现出年轻群体突破传统叙事的创意表达,但也反映出“娱乐至上”正在消解文化敬畏感,使网络空间沦为缺乏深度的文化碎片场域。创作自由所蕴含的文化误读风险仍需提起重视。
参考资料
1、“外国山海经”走红:别让娱乐消解文化
2、2024 牛津年度词汇揭晓!“brain rot”说的是你吗?
3、意大利脑腐迷因:荒诞背后的AI共创狂欢
4、ai生成的外国山海经,正在掀起一股“脑腐”热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点点出海”,作者:Leslie Luo,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