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绿皮书 —— 速览奥林匹克盛会的碳足迹之路
北京时间8月12日凌晨,法国巴黎法兰西体育场内,斩获2金1银三枚奖牌的中国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作为亚洲运动员代表登台,与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与各大洲的运动员代表们一起吹灭奥运圣火,第33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
(图源:新华社)
回顾本届奥运征程,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收获40金27银24铜,创下自1984年全面参加夏季奥运会以来境外参赛历史最好成绩 ,射击队摘得首金、网球女单登上最高领奖台、男子自由泳打破世界纪录——全国观众共同见证了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高光时刻。在“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场之外,东道主们在践行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赛场”上同样不断刷新成绩。
本期PC绿皮书, 请与我们一同聚焦“绿色奥运”,速览巴黎与历届奥林匹克盛会的碳足迹之路。
(图源:新华社)
2024年巴黎奥运会
时隔百年,巴黎在这个盛夏第三次点燃奥运圣火,成为继伦敦之后第二个三度举办奥运会的城市。而早在申办阶段,巴黎就承诺将举办有史以来最为可持续的一届奥运盛会——巴黎奥组委以不超过150万吨二氧化碳为目标,力争将碳排放总量减少至往届奥运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并从交通、建筑、运营三大维度实行严格管控:
交通:构筑绿色网络
巴黎奥运会有超过80%的场馆都在奥运村10公里范围内,组委会配备了4.6万辆共享自行车,在赛事期间可通过长达60公里的自行车交通网络连接所有奥运场馆,配合电动与混合动力车队的加持,极大地缩短了通勤距离与能源消耗。
(图源:澎湃新闻)
建筑:旧馆重获新生
本届奥运会有95%的赛事都被安排在现有或临时搭建场馆内举行,除了翻新1998年世界杯主场馆法兰西体育场外,地标景点亦摇身变为奥运赛场,如沙滩排球赛场位于矗立着埃菲尔铁塔的战神广场上,马术赛场则置身凡尔赛宫中。
(图源: ABC新闻网)
(图源:搜狐网)
运营:租赁与旧材料替代
在巴黎奥运会的200多万件体育器材、电子设备中,有四分之三都来自租用,赛场内的基础设施则通过旧材料改造而成,如再生塑料制成的领奖台、洗发水瓶和塑料瓶盖改造的观众座椅等。
(图源:CCTV2 天下财经)
2022年北京冬奥会
两年前,“冰墩墩“在大街小巷爆火的冬日里,北京冬奥会同样将低碳管理贯穿赛事筹办始终。
(图源: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报告)
大规模二氧化碳制冰
在当届冬奥会前,二氧化碳制冰的大规模应用并不常见。北京冬奥会对压缩机、换热器和回热器等核心硬件进行迭代升级,开创性地利用二氧化碳大面积制冰技术,取代了会破坏臭氧层的氢氟烃,不仅减少了20-30%的能源消耗,更为运动员打造了“最快制成的冰”。
(图源:澎湃新闻)
绿色冬奥村
北京冬奥村秉承“绿色办奥”理念,采用国际领先的“健康建筑”金级标准设计建造,可为居住者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其综合诊所是超低能耗示范建筑,在节能减排的同时提升使用体验。
海绵型赛区
此次冬奥会优先收集与存储雨水、天然降水和地表水,宛如一块巨大的海绵,实现水资源的全收集与利用,减少造雪用水的额外资源消耗。
2021年东京奥运会
在东京,从颁奖台到火炬,从场馆建设到能源使用,奥组委将绿色可持续理念深植于赛事的每一处细节之中,“减量化”、“再利用”、“再回收”是该届盛会的主导理念之一。
可逆设计的奥运村
东京奥运村广场的建筑框架由4000块木板制作而成,并标好来源地以便于赛后返还——再度用来打造公园长椅或学校校舍,而床铺则由硬纸板制成,赛后还将被回收并用到未来的纸制品生产中。
(图 源:澎湃新闻)
“无处不在”的氢能
东京奥组委不仅将氢能作为了本届圣火传递的燃料,还在奥运村内配备氢能源自动驾驶汽车和氢能发电装置,充分发挥氢能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的特性,以达到减少总碳排量的目的。
(图源:能源界)
从1992年西班牙巴塞罗那奥运会在历史上首次提出 “绿色奥运” 的目标,到1999年《奥林匹克运动21世纪议程——为了可持续发展而运动》问世,再到近年来多届奥运会将低碳理念贯穿于赛事设计全过程,这一汇聚各国运动健儿的最高级别运动赛事,逐渐发展成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全球性环保盛会,“绿色奥运”目标也成为了衡量奥运会影响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从场馆建筑的改造升级到碳排放的精准计算,我们正迎来低碳科技全面升级的“绿色奥运2.0”时代。
(图源:中国奥委会官网)
在绿色低碳的风向标下,面对产业转型的十字路口,保利资本基于ESG理念革新和拓展投资策略,坚定推动环保新材料行业发展——以投资项目万华禾香板业为例,该项目旨在以回收农林剩余物替代砍伐树木,有效降低了焚烧农林剩余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据中科院广州研究所计算,每生产一立方米的禾木板,可降低碳排放1.425吨,相当于多种植了14棵树 [1] 。
未来,保利资本将持续依托在地产行业的深厚累积,打造“低碳智慧人居产业链链长”,重点关注围绕储能、充电场景、碳排放的建筑能源管理和新材料产业链布局,为行业发展带来更多“绿色可能”。
[1] 根据中国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1株胸径5厘米左右的树每年可吸收10千克二氧化碳,植树10棵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吨。
参考文章:
巴黎奥运会官网
生态新都:2024年巴黎奥运会玩“环保”?一起来了解这届奥运会有多“绿”
英语世界:巴黎奥运速递 | 把环保进行到底
凤凰空间:“寒酸”的东京奥运会却是史上最烧钱的一届?日本想用这3个理念,扭转未来的设计风向
绿石碳:6.23国际奥林匹克日丨盘点历届奥运会背后的“绿色低碳”元素
环球零碳:北京冬奥会:如何成为碳中和经典教科书
海淀体育:北京2022年冬奥会“可持续”宝藏——可持续的低碳
21世纪经济报道:独家专访联合国原副秘书长Erik Solheim:绿色、低碳的北京冬奥会将为可持续奥运树立新的典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保利资本PolyCapital”,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