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普撤出电视液晶生产,日本液晶走向终焉
在与中企的价格竞争下,夏普的业绩持续出现亏损,宣布退出电视用液晶面板的生产。该公司考虑与母公司鸿海开展资本合作,有可能请求鸿海承担债务担保和接受第三方定向增发等……
夏普5月14日宣布退出电视用液晶面板的生产。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的合并最终损益为亏损1499亿日元(上财年为亏损2608亿日元)。与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激烈,夏普的业绩持续出现亏损。该公司进入台湾企业旗下已有8年,如今不得不再次推进根本性的业务结构调整。
夏普社长兼首席执行官(CEO)吴柏勋在记者会上透露了相关内容。该公司将在9月底之前关闭制造电视面板的大阪府堺市工厂并撤出相关业务。此外,在智能手机面板领域,将缩小三重县龟山市等工厂的生产规模。2024财年将征集自愿离职者。
吴柏勋(中)14日在线上财报发布会发言
同一天公布的2023财年财报显示,连续2年出现最终亏损。面板业务等计入了1223亿日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探讨与鸿海资本合作
“考虑展开资本合作”,吴柏勋14日在财报发布会上提出方针称,将与母公司台湾鸿海工业进行紧密合作。
自2016年进入鸿海旗下以来,夏普首次出现自有资本比率低于10%的资本不足问题。截至2024年3月底,夏普拥有1574亿日元的净资产,考虑到鸿海稳固的财务基础,夏普并未处于经营受影响的水平,但在大型电子企业中相形见绌,因此急需增强资本。
夏普有可能请求鸿海承担债务担保和接受第三方定向增发等。
夏普的标志
夏普14日宣布,计划将秋季停产的堺市电视面板工厂的旧址改为数据中心。曾被称为“液晶的夏普”的该公司的经营将迎来重大转折点。
此外,该公司还透露了出售半导体业务和智能手机摄像头模块业务的方针。如果实现,加上电视面板、合计占到合并营业收入(2023财年,2.3219万亿日元)2成以上的业务将消失。其目的是通过出售资产来确保营运资金。
除了以大尺寸面板领域的人员为对象征集自愿离职之外,中小尺寸业务也将削减人员。夏普将削减固定费用,将液晶业务的营业损益从2023财年的亏损832亿日元转变为2024财年“亏损幅度大幅缩小”(吴柏勋)。
夏普的业绩一直被液晶业务左右。在与韩国企业和中国企业的投资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于2009年投入4300亿日元,成立了生产电视面板的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
日中韩的大型面板企业相继启动新工厂,导致供应过剩,成为SDP在2012~2016年经营不振的主要原因。
向苦苦挣扎的夏普伸出援手的是看好其在液晶领域培养的“品牌号召力”的鸿海。由于台湾式的彻底的削减成本做出贡献,2017财年以后夏普盈利稳定,也有观点认为其经营已经实现健全化。
但是,在将SDP重新变为子公司的2022年,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近期的大尺寸面板价格已降至3年前高点的一半,但在2022年时前景充满不确定性。
鸿海创始人郭台铭旗下的投资公司为了救助夏普,一度收购了SDP的过半股份。在2022年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对夏普再次面临面板行情波动风险提出了质疑。
当被问及当时的判断是否正确时,吴柏勋解释称“前管理层经过适当的程序做出了判断”。
鸿海的经营一把手、董事长刘扬伟在夏普14日发布中期经营方针之后的声明中强调称,“(夏普)计划与鸿海合作推进设备业务的轻资产化,我也支持这一方针”。
日本液晶走向终焉
曾被称为“液晶的夏普”的日本夏普将大幅压缩液晶面板生产。由东芝、索尼(现索尼集团)、日立制作所的液晶面板业务整合而成的日本显示器(JDI)的合并业绩到2023财年(截至2024年3月)已连续10年陷入最终亏损。曾与半导体共同拉动日本机电业的液晶产业已渐渐迎来终焉。
夏普开展从液晶面板到电视机的一贯制生产,在面板大型化等方面曾是领跑世界的厂商(2003年开发的45英寸电视机的试制品和当时的社长町田胜彦)
夏普在2001年发售液晶电视“AQUOS”,并以2004年投产的龟山工厂(三重县龟山市)作为宣传,开展了营销。2005年之前,夏普一直在电视机面板领域与三星电子等韩国厂商竞争,但进入2010年代后,卷入了与持续大幅增产的中国企业的价格战。
美国调查公司DSCC的数据显示,2023年夏普的电视机液晶面板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9%,位居世界第5。排名靠前的是京东方科技集团(BOE、26.5%)等清一色的中国厂商。韩国企业已转向高清晰的OLED面板,夏普因此失去了拥有竞争力的领域。
日本的面板企业在面向智能手机等产品的中小型面板领域也面临严峻的形势。开展相关业务的JDI在2023财年的合并最终损益为亏损443亿日元。智能手机用面板方面,由于整体转向OLED而导致订单减少。JDI会长兼CEO斯科特·卡隆(Scott Caron)表示:“持续供应过剩,属于结构性不景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日经中文网”(ID:rijingzhongwenwang),作者:日经中文网,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