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科学大奖是如何诞生的?
紫光国芯、诺瓦星云、拓尔微电子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联易软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是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的《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像紫光国芯、诺瓦星云这样一家家牢牢根植于西安高新区的科技企业还有很多,他们如一棵棵小树般,在西安高新区这片“科创雨林”的滋养下,孵化孕育、茁壮成长,共同织就了一颗全国最亮的科创明珠。
4项成果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丝路软件城企业西安紫光国芯SeDRAM®技术成果“三维异质集成高带宽低功耗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关键技术及应用”、诺瓦星云“基于物联网的显示屏云发布与智能诊断技术及应用”、拓尔微电子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同研发的“高性能高电压开关电源芯片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联易软件与西安工程大学共同研发的“数据要素驱动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应用实践创新”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是陕西科技方面的最高层次奖项,涵盖了自然科学、技术发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等多个方面,旨在对取得重要创新突破、重大应用成果,以及技术成果产生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优秀项目予以表彰,代表着陕西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
此次,作为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的西安高新区众多企业获奖,不仅是对企业科研水平的肯定,也反映了高新区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扎实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加快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提速起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率先锻造新质生产力,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信心与决心。
基于对“硬科技”清醒而敏锐的认知和对未来产业赛道的布局,西安高新区近年来不断完善科技服务体系,持续加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聚焦“双链”融合发展,围绕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重点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一系列硬科技成果在这里加速呈现。
其中,此次获奖的西安紫光国芯针对当前计算体系架构中普遍存在的处理器与存储器性能不平衡的“存储墙”困境,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三维异质集成DRAM架构。该架构显著提高了访存带宽,降低了单位比特能耗,使得访存效率获得大幅提升,为海量数据搬运速度慢、搬运能耗大的性能瓶颈提供了领先的解决方案。
诺瓦星云显示科技再次实现突破,点靓陕西视频显控价值链,成长为全球极具竞争力的LED显示解决方案服务商。2月8日,诺瓦星云在创业板鸣响上市钟声,上市当天即录得逾200%的涨幅,在随后的交易日中更连续冲破整数关口,股价最高突破500元,创下陕西省上市公司股价新高纪录。
拓尔微电子在校企合作的共同努力下,系统展开了高速低功耗高可靠性电平转换电路、输出电压高精度增强方法、高压峰值电流模式新型控制架构等方面的研究,针对高电压大负载应用中DC-DC变换器的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等关键难题,从模拟模块性能提升到环路架构设计等多方面展开技术创新,实现了高性能高电压DC-DC变换器的设计及产业化。
联易软件以数字科技推动陕西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为省市数字经济发展注入联易力量。
此次获奖,是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肯定,更充分展现了西安高新区这座平台的科创实力。
高能级平台孕育硬核成果
4项科技大奖代表了西安高新区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而创新成果的孕育生长,绝对离不开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在西安高新区这样高能级平台的引领下,各项硬核成果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产业领域的一株株参天大树。
回看来时路,从1991年,西安高新区获批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到当下,国家“双中心”核心区建设正式启动,年度GDP达3332.55亿元,同比增长8.1%,经济总量分别占陕西省、西安市的9.9%和27.7%,经济增速居国家高新区前列……西安高新区历经30余年耕耘探索,初心不变,始终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
在持续巩固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传统产业优势的同时,西安高新区在增材制造、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应用、5G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持续发力,一批代表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项目正在快速集聚、加速形成。
2023年,西安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332.55亿元,同比增长8.1%,占西安市总量的27.7%,占全省9.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5%,占西安市比重的49.26%。
全区拥有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147家,其中国家级56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6.64%提升至8%、年均增长0.45%。
探索形成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机所、西北工业大学“一院一所一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近3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13个,组建超过520人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年均技术合同交易额超过1100亿元,2023年达到1505亿元,人均交易额居国家高新区第一。
当前,西安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从2020年的2705家增加至55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从2434家增长至5085家。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15家、占全省39.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6家。新增上市企业20家,总数达到77家。聚集国家和省、市级高层次人才500余名,硬科技创新人才1.4万名,建成博士后科研平台122个。
西安高新区的“科技试验田”已结出累累硕果,但是服务经济发展、服务企业价值创造与传递的立区本质却从未改变。
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西安高新区持续推进“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提速办、集成办、智慧办、就近办”,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容缺受理、告知承诺”、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简化事项办理繁琐流程;“掌上预约多点叫号智能引导系统”,实现掌上预约、智能引导、就近办理、一键导航……一项项创新改革举措的落实,推动西安高新区政务服务质效不断提升。
在金融支撑方面,西安高新区不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加速形成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格局,年度融资贴息、风险补偿各类政策奖补超10亿元,布局光子补链强链基金17.5亿元,累计境内外上市企业达77家,储备各类上市后备企业195家,以“金融活水”浇灌出盛放的科创之花,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正是基于这样的“内外双修”,西安高新区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主阵地、主引擎、主平台,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自主创新实现高质量跨越式的发展之路,不断涌现出一个个“高新奇迹”。
新质生产力在这里拔节生长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时第一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到“新质生产力”正式进入中央文件,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原创性概念,不仅为西安高新区指明了新发展阶段激发新动能的决定力量,更明确了重塑全球竞争新优势的关键着力点。
当前,西安高新区正在积极践行从超前孵化、概念验证、产品研发、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推广上市的全周期全链条成果转化服务,打造全国独具特色的产业孵化区,也是有关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的极好观察样本。
其中,以西安“双中心”建设为牵引,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整合科技创新资源,构建形成“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聚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以中国科学院西安科学园为主引擎,推动科学中心建设提速起势,加速大科学装置、高能级实验室、共性技术研究、中试小试平台四大功能集聚区布局建设,预计今年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完成主体施工,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开工建设,陕西空天动力创新中心建成投用,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启动搬迁,光子科技陕西实验室、西电半导体陕西实验室规划建设。以丝路科学城为主承载,推动科创中心建设提速起势,加速集聚新兴产业项目、高端科创人才、优质金融资本等创新资源,实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众所周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的“关口”,也是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西安高新区在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的同时,持续深化“三项改革”,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抓手,进一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点。将通过深化校地院地融合,推进西北有色院全面建设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西工大联合建设未来产业科技园,与西安光机所联合布局建设光子未来产业集聚区。加快创建概念验证中心、小试服务平台、共享中试平台、集成式孵化平台,完善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服务体系,引导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及时高效应用到具体项目和产业链上,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以培育新质生产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主要实现路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培育未来产业。作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主阵地,西安高新区始终以培育新产业为支撑,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实现路径,加快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优势主导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抢先布局光子、氢能储能、无人机、空天动力、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赛道,打造“55611”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四梁八柱”。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主体,也是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主体。在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策源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增长点、做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链的基础上,西安高新区不忘营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好生态。深入实施“育小、登高、升规、晋位、上市”五培工程,让各类创新型企业竞相涌现,打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梯度培育链条,推动新质生产力在这里茁壮成长。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是抢占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动能、增强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身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大使命,西安高新区必将以加快推动西安“双中心”建设为重要抓手,因地制宜锻造新质生产力,努力开辟产业新赛道、增强经济新动能、闯出发展新路径,当好全省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