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用Kimi做内容的网红已经杀疯了

斗战胜佛小组·2024年03月27日 15:09
流量网红的AI时代。

1.技术信仰派VS市场信仰派

朱啸虎和月之暗面老板杨植麟在前几天有一场不算battle的battle

battle的争论点是:大模型有没有戏。

技术派信仰是肯定有未来,而口袋里没那么富裕(看LP脸色)“VC大佬”则认为 应用才是未来,我们有庞大的市场,搞应用快速搞钱才是真的,技术上我们投降于大漂亮就好了。

都2024年了,市场红利已经掩盖不了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的本质,但你看还有人跟你讲马上赚钱最重要。

不得不说,说这个话的人是聪明的,毕竟LP爸爸在那里看着呢,这本质也是一种对于短视资本快速逐利的表态。

忽然有一天早上王东东忽然在想,做自媒体的我怎么又陷入自媒体内容二元对立争议流量的陷阱里?难道大模型,就不能边砸技术,边变现么?

2.一场关于边发展边搞钱的探索

上周组了个局,喊了几个朋友,有网红、有二级龙头选手、有AI领域连续创业者,也有从事媒体行业。

大家就讨论一个话题:当下的发展下,如何利用Kimi马上搞钱。

组这个局的目的是,我们从下游把Kimi搞钱的一些套路聊明白了,甚至找到一些有结果的人,那么大模型的中美之战,中国一定会领先,而不是每天被大聪明盘问。

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Kimi是什么吧,就在上个月,AI创业公司“月之暗面(kimi)”近期已完成新一轮超10亿美金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小红书、美团、阿里,老股东跟投。

聊着聊着发现,这个局上的人,还真是有通过非传统方式从大模型上大搞特稿的人

我们简单把当天的交流整理了出来,发现有三类。

前金融从业者,现马拉松大V“跑的比鸡早”和我说

A:“最早使用大模型去提升生产力是华尔街那帮贪婪的孙子”。

他们把金融的信息,以及无数20 dollars华尔街实习生的活儿,全部用大模型 替代掉。金融是高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所以华尔街的人驱动力最强,这也是为什么漂亮国有这么多看好大模型的金主,而我们的某些所谓的投资人不看好大模型,本质来讲还是和顶级的金融家眼光档次差太多,充其量是随着时代红利有影响力的金融拼缝儿的。

B:最近拿大模型赚钱比较疯的一批人是二级市场的一拨儿游资。

这里由于信息比较敏感,就不在这篇内容详细发布,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2023年11月30号,资本市场发生了什么,再往前的2023年春节过后,缅A发生了什么。

前两种可能离大家比较远,这次交流的第三种拿Kimi搞钱的方法,值得给大家细致分享一下。

C:普通人(网红)用Kimi武装自己的方法。

鸡哥原身也是金融从业者,只不过更多做的是一级市场,后来因为体重到了250斤影响健康,跑步减肥,爱上了马拉松。 认识了前面的六里屯小王子之后,又搞起了网红。 (小王子以前是互联网连续创业者,一直在做流量和AI应用)

3.风口上的鸡很好飞

搞内容矩阵是极其分裂的,一方面学的就是上面我们说的华尔街体系,利用先进生产力量化一切流程。

鸡哥的内容始于2023年视频号爆量的初期,很多人还在纠结抖音的时候,鸡哥就无脑的冲入了视频号。

“从做金融的角度来讲,在一个可复制的蓝海市场里捞增量要远远强于在存量市场(抖音)证明自己”

鸡哥的一条马拉松吐槽视频,直接爆了,涨了几万视频号粉丝,自此,鸡哥理解了,什么都不如大风刮来了的粉丝爽。鸡哥跨越了很多人做网红的第一个难关---小火一下。

4.小火之后是最难的

无数普通人获得偶然流量的爆发,并不能承接的住。

鸡哥曾经看过一篇特别接地气的文章, 是刺猬公社《实地探访山东新媒体村,农妇做自媒体收入破万》”

里面讲了非常朴素的山东大妈媒体村的爆款套路,我觉得比市面上所有的那些知识付费课都牛逼。

一方面,做一级市场出身,在央企子公司当过CEO的鸡哥,对于内容体系的流程化管理抓的够狠, 另外一方面学习山东大妈媒体村的工作思路,不求精致,只求爆款。 最后再结合头部网红 与粉丝共创的方法足以。

具体打法流程,直接抄毛选。

鸡哥说:

“我们很早就研发自己的内容系统和插件做内容创作,基本上实现了90%的内容创作流程都是自动化。Kimi出现之前我们就一直从GPT3.0时候开始全面使用了,只是把流程拆的无比的细致,那时候GPT产出内容能力还是有限。但是从效率层面,用AI去做的每一件事儿都节省了具体的人力成本,以及创意成本。

这就是一个非常朴素的生意,朴素到2023年时候的山东大妈媒体村都能用的很好。

我不认为我比大妈们强到哪儿,但是在技术管理我会投入更多,然后在内容层面学习大妈们的务实。”

5.Kimi技术在内容板块的低估

举个例子,传统的流量爆款恒等式还要人去想,要靠所谓的网感

对于鸡哥来说:流量恒等式=热点+独特观点+争议性。

每个新媒体人都在挖空心思研究,流量到底在哪里?

流量每天就在那里摆着,不是照搬也不是无脑,每个爆款视频和文案背后都是被精心设计过的。

热点不用多说,可以迅速吸引大量用户注意力,具有快速广泛的传播力,能够迅速凝结成巨大的流量池。但如何让你的内容脱颖而出,就需要找出你的独特观点。

但如何知道全网的观点,让你的观点如何脱颖而出呢?

传统的方法,就是海量刷视频,从爆款视频开始关注每家言论,寻找突破口,但AI时代让这个过程变得更简单,你可以借助大模型去寻找多方面多角度的观点,深度分析用户,找到那个最适合他们胃口的,这不仅能增加你内容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建立起品牌和个人形象,给用户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仅有这两点还不够,你依然可以借助大模型,让你的内容带有一些争议性,做过内容的朋友都知道,争议性的话题往往更吸引人,尤其是互动量要远比声音一边倒的视频高出很多,高互动也是你成为高爆款的根源,你很难想象一个只有10条评论留言的内容跑出百万量级的播放。

6.精品化大模型能力是核心

大模型时代,缺的不是大模型,而是把大模型用精细化的人。

举个例子,同样是人,同样做一件事,为什么很多结果不一样呢?

我们不去研究太多变量,其中的一个变量,足以致命——流程。

我不是迷信流程,但是牛逼的流程对于生产力的提升,提升到极致,就是无敌。但是牛逼的流程怎么来,从哪里来,怎么优化,这里面就是大家在使用大模型时,拉开差距的点。就像同样创业,为什么很多品牌会放出加盟,无数人要花钱去加盟。

加盟卖的本质也是专业的流程化这个事情,餐馆奶茶,你个人也能开,为什么很多人选加盟呢?本质就是专业的流程加影响力加供应链,就是赚钱的王道。放到线下很多人懂,但是一到线上,就不会迁移了。

7.无限复制的能力是赚钱的本质

矩阵和流程化

矩阵无论是品牌还是超级个体而言,都是当下最重要的存在,有些企业不惜重金求才,搭建新媒体团队来完成矩阵账号的搭建。

可能有的大模型老师给你讲,“你对大模型说,给我输出100篇内容,于是大模型就会给你文章”,听过这句话的老板,相信此刻早已对大模型失去了信心。就算Kimi现在可以完成200万字阅读,可以实现长内容输出,出来的文章也很难通关。这时候有人会问,是不是大模型有待更新?不,就是你的流程化有问题。

当你完成流程化搭建,产能会迅速提升,而矩阵,只是注册账号的时间。

8.让大模型升级你的技术团队

如果你需要一个60分的矩阵,刚才的步骤做完,你已经是流量矩阵专家了,而如果你需要做到85分甚至100分,一个优秀的技术团队必不可少。

技术团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可以开发出更为高效便捷的工具,利用大模型提供的api接口,叠加自身开发的其他功能,让流程自动跑,低价值低效率的工作程序化执行,提高效率只解决核心创造问题。

9.Kimi时代,赚钱的公式到底是什么?

也许你快速读完上面的内容,很想知道这个问题。

华尔街有一个说法,叫20 美金实习生,什么意思呢,就是但凡你是时薪20美金的实习生, 你的工作在未来的一段实际大概率会被AI替代掉。 赚钱的本质是,有人帮你赚钱,你抽取更多利润。

有人有无数的矩阵,帮你赚钱。有人有无数的员工产生内容,帮你赚钱。 有人把无数员工的工作用机器人替代,赚钱。

在红起来的日子里,总有人会问你赚钱了么。

这个问题其实可以翻篇了,AI提升的是赚钱效率,悲观者可能正确,但是乐观者正在赚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斗战胜佛小组”(ID:DZSF10101),作者:王东东,36氪经授权发布。

+1
7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不完整的数据会污染数据库,降低其业务质量。

2024-03-2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