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睿智行」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今年量产前向4D毫米波雷达  | 36氪首发

田哲·2024年02月26日 08:00
复睿智行已获主机厂的4D毫米波雷达项目定点,年内完成交付。

作者 | 田哲

编辑 | 李勤

36氪获悉,复睿智行近日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由浙商创投领投,新航城基金、中山创投、平湖鑫翼创投、跨山问海实业投资、浙股集团坤鑫投资及桥新资本共同参与,毕马威担任首席财务顾问。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升级拓展4D毫米波雷达及感知融合算法,并进一步扩大公司产能。

复睿智行成立于2021年,是复星孵化的首家汽车科技企业,专注于感知融合技术的研发及落地。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智能驾驶功能不断增强,主机厂对传感器的要求相应提高,然而传统3D毫米波雷达,因缺乏垂直测距能力、分辨率较低等问题,影响智能驾驶,尤其是AEB效果。因此,具备3D垂直空间高清晰度探测能力,且具备全天候探测性能的4D毫米波雷达逐渐受到主机厂的欢迎。

2022年,复睿智行发布其首个自主研发的“哥伦布”系列4D毫米波雷达。据悉,复睿智行今年已获得主机厂定点,年内交付该系列4D毫米波雷达硬件产品及配套的算法开发。

复睿智行总裁兼CTO周轶表示,复睿智行在4D毫米波雷达的天线及算法投入了大量研发精力,以优化信噪比,降低漏报和误报率。

他提到,部分友商使用毫米波雷达MIMO天线阵列,雷达的虚拟成像孔径较小,而复睿智行4D毫米波雷达的虚拟成像孔径,相比友商大一倍,能量更聚焦以提升信噪比。

此外,复睿智行在4D毫米波雷达采用DDMA、SRA等最新算法,使得在同样的硬件条件和天线尺寸下,其产品信噪比更高。“在输出同样的条件下,信噪比越高,越能平衡4D毫米波雷达的漏报和误报,同时更好地满足主机厂的要求。”

周轶介绍,复睿智行4T4R的4D毫米波雷达产品每秒钟可测量周边环境20次,每次测量约产生2000 个点云,即每秒产生4万个点云,而更高端的产品,每秒可产生8万个点云。

在他看来,2024年将是4D毫米波雷达的规模化应用元年,将迅速替代传统的3D毫米波雷达。“两者的成本相近,但是4D毫米波雷达的通道数、信噪比更优,相比过往的毫米波雷达置信度更高。”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