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宝洁破6000亿
全球美妆十强2024年第一份财报来了!
1月23日晚间,宝洁集团公布了2024财年第二季度(2023年10-12月)财报。报告期内,宝洁净销售额为214.4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38亿元),同比上涨3%;净利润为34.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亿元),同比下滑了12%。
根据宝洁此前公布的财报,青眼号外梳理发现,2023年全年,宝洁实现净销售额839.6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021亿元),净利润则达到了148.6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6亿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宝洁集团自然年的净销售额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
一年卖了6021亿!
青眼号外梳理发现,2023年四个季度,宝洁集团分别实现净销售额1439亿元、1473亿元、1570亿元和1538亿元;实现净利润分别为245亿元、243亿元、367亿元和250亿元。
2023年全年,宝洁实现净销售额达到了6021亿元,相比2022年全年的5760亿元上涨了4%。也正是这4%的增幅,使得宝洁集团2023年自然年(指1-12月)业绩首次突破了6000亿元。
业绩突破6000亿元大关,对宝洁而言显然具有历史性意义。但实际上,从其2023年全年的业绩变动幅度来看,这个美妆巨头也未能躲开去年行业业绩降速、利润缩水大环境的影响。
从净销售额看,去年四个季度,宝洁集团销售增幅均为个位,且均处于中位数;从净利润来看,其第四季度更是出现了下滑现象。
青眼号外随之梳理发现,这是宝洁公司近五年来首次在Q2出现净利润的双位数下滑。据宝洁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10-12月,宝洁净销售额约为1538亿元,比去年同期的1489亿元上涨了3%;净利润则为250亿元,同比下滑了12%,净收益额甚至落后于2020财年Q2(2019年10-12月)。
美容增速最低,仅1%
从上文不难发现,2023年全年,降低宝洁集团业绩增速的主要是四季度表现不及预期。在今日宝洁公布的财务数据中,也说明了原因。
分部门来看,在2023年10-12月,宝洁公司五大业务板块均实现了一定增长,织物和家庭护理部门依旧是宝洁第一大业务板块,净销售额规模在所有业务部门中最大,为532亿元,其次是婴幼儿及家庭护理、美容、健康护理,以及理容板块。
截自宝洁集团官网
值得一提的是,曾凭一己之力扛起宝洁整个美容部门增长(连续十五个季度销售额增速超过20%,2018财年销售额更是增长了30%)的SK-II再次在财报中被“点名”。
从净销售额增速来看,美容部门在2023年10-12月以276亿元,同比上年同期仅1%的增速落后于全公司。就此,宝洁在财报中提及,该板块皮肤和个人护理有机销售额下降了个位数;主要是SK-II品牌销量下降导致的,但销量下降的影响又被价格上涨所抵消。此外,受益于涨价策略,护发产品在北美地区有机销售额增长达到高个位数。
SK-II业绩连年不及预期,也让宝洁不再把宝压在单一品牌上。早在2022年3月,宝洁就成立了专业美妆部门(Specialty Beauty Division),隶属于美容护肤版块。有行业观点指出,宝洁方面希望通过成立专业的美容部门来帮助宝洁重拾高端化,同时实现美容业务的进一步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6月这个仅成立一年的新部门还任命了新主管,由曾任欧莱雅美国总裁的Colin Walsh执掌。
彼时,宝洁美容公司首席执行官Alex Keith还表示,相信Colin Walsh能够在领导Ouai和所有的专业美容品牌进入下一个增长阶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从结果看,这个小部门并未对美容板块的业绩增长贡献更多力量。
而受价格上涨、优质产品组合的推动,宝洁理容部门、织物和家庭护理部门、健康护理部门、婴幼儿及家庭护理均实现了有机销售额的增长。其中,理容部门以6%的增速领跑公司,实现净销售额124亿元。
一边涨价、一边减重
过去两年,“涨涨涨”策略成为宝洁发展的主旋律,“靠涨价撑起的增长”似乎也成为了行业对宝洁业绩的印象。
上文也提及,宝洁对2024财年Q2五大业务部门业绩增长的总结,“价格上涨”也是最核心的关键词。具体来看,报告期内宝洁集团整体出货量下降了1%,但价格同比上年同期上涨了4%。
截自宝洁集团官网
但涨价显然并非长久之计。从近年来宝洁中国市场的表现,也可看出一二。从数据端看,宝洁在2024财年Q1财报(2023年7-9月)中就提及,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潜在市场增长疲软,中国市场表现起伏不定,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有机下跌6%,成为当季唯一出现下滑的市场。
具体到品牌端,去年9月,宝洁旗下纯净护肤品牌First Aid Beauty急护美人突然关闭天猫官方旗舰店,且抖音平台旗舰店商品也已清空;2022年12月,宝洁旗下高端护肤品牌Snowberry关闭了天猫官方旗舰店,京东等电商平台也进入促销阶段,即被外界视作退出中国市场的信号;另有媒体公开报道,去年4月,宝洁还关停了进入中国仅2年的高端美容仪品牌OPTE。
而作为宝洁高端美妆的“门面”,SK-II也深受日本核污水排海的影响。据青眼情报数据显示,去年一年,SK-II线上销量同比下滑了5.8%,位列中国化妆品市场第6,在淘系平台,其市场份额更是跌至第10名。
或是因为品牌发展受阻,除了涨价之外,通过重组和减值计划持续地调整和布局,也成为了过去一年宝洁的重心。
2023年10月,就有消息称,宝洁考虑以1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62亿元)估值出售沙宣中国业务,并已开始评估投资者对该业务的初步兴趣,正在考虑的选项包括出售全部或部分股权。随后的2023年年底,宝洁还公开表示将在未来两年内承担约180亿元的重组和Gillette吉列减值费用。宝洁在文件中表示,在截至12月31日,将对2005年收购的吉列业务计提约93亿元的税前非现金减损支出。
有观点曾指出,在宝洁的发展过程中,其每当业绩承压,都曾出现过更大规模的缩减计划,如2014年,宝洁通过出售、停产以及自然淘汰的方式剥离了旗下90-100个非核心品牌;2017年,又再度砍掉100个品牌。
从结果来看,一边涨价一边减重的宝洁,总归是稳住了业绩增长的大局面。宝洁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詹慕仁也直言,“第二季度取得了强劲的业绩,使我们能够提高每股收益的核心增长,并保持本财年的最高展望。”据悉,2024财年全年,宝洁预计净销售额增长2%-4%,相比2023财年的8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80亿元)上涨到837亿美元-853亿美元之间,财年净销售额预期首次突破6000亿元人民币。
现如今,2023年全年,宝洁已提前完成了“奔6”的目标,从财年的维度,宝洁飙向6000亿的关键在于2024年上半年继续稳住市场。
注:除表格和特殊说明外,文内货币单位均按1月23日汇率换算为人民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青眼号外”(ID:qingyanhw),作者:号外,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