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甦:102项专利背后的创新达人

36氪广东的朋友们·2024年01月29日 09:00
发明创造赢得的不仅仅是荣誉,也是财富。

文|晴岚

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胡文辉在新闻发布会上回顾2023年的时候曾表示:“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持续为全球创新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当简甦——一个普通的中国公民,对自己的2023年做年终总结的时候,发现名下已经拥有102项专利,而且这个数字今年还在增长,他自己也吃了一惊。

回头看,简甦笑言,是老父亲给自己取的名字预示着自己的人生道路:更生,不断重生。在这个名字的暗示之下,他觉得自己的人生一次次地被扔到新的赛道里,一次次从零开始,激发、唤醒了自己的创新潜能。

第1个实用新型专利,小试牛刀一战成名

1984年,中国颁布了专利法。简甦因为工作机缘,在6年后,即1990年申请了个人也是当时单位的第一个专利。而大多数普通人知晓专利概念,已是多年以后。

1990年,简甦还是一个才毕业三年的毛头小伙,彼时,他所在的单位接到了部里下达的任务,参照国外先进技术,开发音频电力负荷控制系统。当年国家用电紧张,经常拉闸限电,为了使得拉闸片区内一些重要用户用电不受影响,需要在电力线上叠加可被终端识别的音频信号,达到精准控制的目的。

这一任务涉及到数字技术范畴,超过了单位老工程师们的技术认知。简甦带着绝对信息差的优势,主动请缨。他曾经在西安上大学,跟随老师多少接触过科技前沿的信息,知道攻克这一任务需要运用单片机芯片的知识,知道需要去上海复旦大学购买技术资料和仿真机,去北京中关村购买电子元器件……有方向,有勇气,还肯拼命,最终技术难关被攻克,担当该项目技术骨干的他也一战成名。而因为音频接收机创新程度较高,简甦按上级要求提交了专利申请。“那时候,我们对专利都无感,觉得这和做实验、写论文一样,就是工作的一部分。”

第一个专利就此诞生,随后,项目又拿到了当时机械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初试牛刀的成功让简甦拥有了创新的自信。

第1个发明专利,破除壁垒展现价值

1996年,简甦跟随着南下的潮流,来到广东科龙空调公司(以下简称“科龙空调”),一切从零开始。

那时家电行业的核心技术主要被日本品牌所垄断,简甦发现整体采购的空调电控器,神秘而昂贵。科龙空调完全引进NEC的芯片及其软件,科龙的工程师只是担任组织实施的配合角色。不甘当无聊配角的他,研究一番后,觉得空调控制器就是使用了集成度更高的单片机,电路设计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软硬件自己都可以突破。

他一方面越级说服领导同意自行研发,另一方面寻找到NEC的竞争对手东芝半导体,以帮助他们开拓市场为由,寻求技术支持。东芝半导体被他说服,不但提供了仿真工具,还带来一大纸箱厚厚的英文资料。“我记得其中最厚一本比砖头厚多了。”他硬啃完资料后开始设计,历经数月颠倒黑白的连续奋斗,完成了软硬件的全新设计,随后在几个同事协助下反复调试验证,最后,研发成功了。因为软硬件都自主可控,还创造性地实现了红外在线编程功能,性价比一下子就实现了大幅提升,推动了整个空调控制器供应链的加速发展。

“当时空调采用NEC芯片的控制器成本要300多元,而我们制作的这套控制器的成本就是一个零头,而且软件执行的灵活性很好。我们设计的模板就是,在底层的程序之上,增加了一个可改写的程序,这样空调的功能和产量改变都比较灵活,从此掌握了产品设计的主动权,这个控制器成为一个模版,慢慢扩散到整个空调行业。这让我觉得我对中国空调迅速占领世界市场,是做出了贡献的。”

这次,简甦自己明白创新价值,主动为这一技术申请了发明专利,这是科龙集团第一个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2003年授权),只是当时国人心目中的专利概念只是一个荣誉。简甦记得后来做过一个小研发,在空调遥控器上安装了背光灯,便于使用者夜晚使用遥控器。这一小改动引得松下空调的人特意来科龙公司,询问使用这项专利需要支付的费用,而他们得到的回复是:这项技术根本没有申请专利,随便用。

当然在民企,老板懂得算成本账,发明创造赢得的不仅仅是荣誉,也是财富。科龙当年奖励了简甦十万元的奖金,“比起我当时每个月1600元的工资,这是大手笔。“展现实力与价值后,简甦在科龙也得到快速提拔,一路被提拔至电子公司副总经理。数年间,他推动立项的智能交通项目后来演变成为百度地图,参与的智能家居项目获得过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己的收入也从月薪1600元跨越到年薪39万元,简甦也从一个相对单纯的科技人员成长为科技背景的高级管理人员,完成了从创新走向创业的准备。

推动行业“变天”的88项专利

2009年~2020年,这11年简甦申请了88项专利,其中有三项发明专利申请了PCT,已先后获得日本、印度美国的专利授权(印度专利授权后期放弃)。这些专利都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VOCs治理,为的是赢回蓝天。

VOCs是挥发性有机物的总称。日常接触的油漆、胶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溶剂,有机溶剂挥发后就称为VOCs,通常有害,有刺激性气味。包装印刷、锂电池等很多行业生产中都会用到大量有机溶剂,溶剂在生产过程中挥发后排放在大气中,严重污染空气形成雾霾。

简甦从2008年开始投身节能环保领域,2010年创办了广东环葆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环葆嘉节”),“环保+节能”是公司的名称,也是他技术创新的方向。

源于在空调行业的技术积累,简甦首先想用冷凝的方式回收有机溶剂,没有什么比循环利用更美妙了,不但不污染空气,还节省购买溶剂的费用,企业与环境双赢。这个思路在蓄电池隔板制造行业取得了成功,溶剂的回收率超过99%,每年创造的经济价值超过5000万元。但冷凝回收这条技术路线在包装印刷行业的尝试却受挫。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提高废气中的浓度,因此简甦与团队研发了减风增浓(后期起名为ESO)的系列技术。此时,中国印工协VOCs治理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李建军正满世界为包装行业找VOCs治理解决方案,他主动联系了简甦,提出了经济可行的基本原则。思想碰撞之下,简甦灵机一动,换了一个思路看待自己的当家花旦:减风增浓后废气中VOCs浓度同步上升,但还够不上冷凝回收的经济浓度,既然回收溶剂的效果不理想,那就改变应用路径,回收热量。

把废气中的溶剂变成燃料,配合RTO设备(一种处理废气的环保设备)直接燃烧产生热量。这样不仅不需要添加天然气去辅助燃烧,还能把燃烧废气的热量循环运用在生产上。当节能环保变得有利可图,企业的污染治理才可持续。第一主角做不成就做第一配角。“ESO+RTO”的解决方案就此出炉,在印工协的推动下,在整个包装印刷行业得到推广应用,技术路线也列入环境资源部的技术指南中,实质性地推动了在蓝天行业的“变天”行动。

环葆嘉节能获得中国印工协VOCs治理突出贡献奖、专利一等奖,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支持这些奖项的就是由88项专利构成的核心技术。

试图改变人类命运的专利

2019年底,疫情来了,所有需要进入现场操作的环保项目停滞了,简甦在家呆得有点无聊。作为六十年代生人,他觉得自己总有点责任感。“新冠疫情是全球性的公共卫生危机,需要更多的人合作发挥出相关的能力进行抗击。我们在空气领域的技术沉淀让我们有研发阻止病毒扩散的空气系统优势。”

作为一个及其不爱戴口罩的人,简甦注意到那些小孩带口罩之后,脸憋得通红。“这是缺氧的表现,会影响他们的智力发育的”。所以,他就想找到一个安全呼吸的解决方法——做一个无形的空气面罩。

“新冠病毒被验证说完全被过滤是不太可能的。因此我们的设想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比如学校教室、电影院、体育场馆,最好有一个安全的空气源,通过管道不断提供新鲜、干净空气。管道接在每个人的空气面罩装置上,不同于防毒面具,它就像一个棒球帽,空气从帽檐部分喷出来,在脸部形成严密防护的空气‘罩体’。

“无形的空气‘罩体’,既不影响视线、交谈,也没有任何使用不适。干净、清新、不含病毒,不含粉尘的新鲜空气不断喷射,而周边环境受污染的空气,又绝对不会接触到口鼻。”在简甦的设想中,这个空气罩在任何空气传染风险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简甦原本的美妙畅想是在日本奥运会,每个人在场馆带上空气面罩就可以自由看比赛,自由欢笑与交谈。所以,整个疫情期间,他都在加班加点与病毒传播速度赛跑。最终,空气面罩的功能性问题得以解决,也成为了他的第101项、102项专利。但是疫情结束了,需求不明显了。空气面罩也有一个性能问题没有解决:噪音偏大。这个项目就暂时放下了。

目前简甦的发明兴趣又转入一个新的领域,尚未公开的的第103项、104项及后续专利,将会再次改变一个热点行业。他说找合适的机会再去克服空气面罩的噪音问题。毕竟,疫情虽然结束了,但是进一步扩展到劳动保护需求,以及花粉症、过敏人群的日常使用需求,空气面罩还是有价值的。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编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新市场、新消费才是新型工业化的基础。

2024-01-2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