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研究生宿舍,为啥是全校最破的

槽值·2023年12月26日 12:05
年轻人想要上岸,岸上没有宿舍。

“别管我了,考研哪有不疯的。”

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已经结束,艰辛的考试过程之后,考研人们或许都畅想过一战成“硕”后的研究生生活。

除了无需像本科生那样早八打卡,有补助和奖学金,准研究生们还期待着住宿条件的升级,不再挤在四人间或六人间里。 

不过,目前看来,这些有关研究生生活的“畅想”,可能都会变成“幻想”。 

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宣布,不再为研究生、尤其是专业学位硕士生提供宿舍,学生们需要自己解决住宿问题。

早出晚归、挑灯夜战只为上岸——

上岸后才发现,岸上没有宿舍。

01 住不上的研究生宿舍

和本科生统一住宿不同,研究生宿舍从一开始,就不能覆盖全体研究生。

一般而言,非全日制研究生往往没有宿舍,他们在学习阶段同时从事其他职业,只在周末来学校上课。 

如果说不给非全日制研究生提供宿舍还情有可原,那么越来越多的全日制研究生,也逐渐丧失了“住宿资格”。

据公开资料,不能为所有全日制学生提供住宿的高校包括但不限于: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湖南师范大学…… 

抬眼望去,不乏顶级、重点高校的身影。

有些高校选择把住宿资格留给外地生源。中央民族大学在招生简章里提到,原则上北京生源的学生不安排住宿。 

更多的时候,学校不以本地和外地分配宿舍资源,而是按照专硕和学硕来划分。

学术硕士的学制为三年,侧重理论积累和学术研究,专业硕士的学制只有两年,侧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和在外实习。 

相对于学术硕士,专硕研究生得到宿舍的概率更小。 

比如,北京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校本部)明确,专业学位研究生学校不安排住宿。

复旦大学从2019级开始,除“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等特定类别的研究生外,也不再为专硕生安排校内住宿。 

图源:复旦大学招生简章 

没有宿舍住的同时,专硕学费还往往比学硕更高。

大多数学校全日制学硕的学费为8000元/年,小部分院校更低,如重庆理工大学、贵州民族大学部分专业学费为7000元/年。 

部分院校学费稍高,如苏州大学的部分专业,学硕学费一般一万元已经封顶。 但专业硕士每年的学费却在1万元到10万元之间,甚至更高。

大部分院校的专业硕士学费在1-2万/年之间,复旦大学新闻传播专业的专硕学费达到了8万/年,北京大学金融、审计等专业的专硕学费更是达到了12.8万/年。 

如果你选择考取这些高校的专业硕士,负担就不仅仅是高额的学费,很可能还有不菲的房租。 

以复旦大学为例,在其所在的上海杨浦区租一个十平米的小单间,月租金价格在3000~4000元左右。

图源:自如租房

非全日制研究生有自己的工作,经济能稍微宽裕。 

但全日制的研究生们的补贴和奖学金,却很难全部覆盖学费和高昂的房租。

“拿到梦校的录取通知书,开始担心自己上不起这个学。” 

那么问题来了,高校们为啥不能给全体研究生提供宿舍

02 研究生为啥没宿舍

研究生们住不到宿舍的直接原因,就是“僧多粥少”。

受就业和政策等因素影响,各大院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

2022年,中国的研究生招生规模超过110万,其中硕士超过100万,博士超过10万。 

相比于2013年硕士招生计划的54.09万,目前的数字翻了一倍。

扩招一方面让更多人“上了岸”,暂时缓解了就业压力; 

另一方面,也让研究生住宿形势更为严峻。

面对住宿难的问题,很多高校通过动用校内荒废资源来缓解压力。

湖南科技大学此前通知,让22届四个学院的研一新生在一处荒废多年、刚修缮不久的校区学习和生活。 

但由于楼梯老旧、设施粗糙,部分学生难以接受,希望能回学校本部。

湖南科技大学学生实地拍摄荒废的校区

还有些高校运用了“钞能力”,既然现在的宿舍楼不够容纳学生,那就盖新的。

武汉大学在2020年兴建了4栋宿舍楼,力保2021年9月的研一新生入学; 

同济大学彰武路校区新建了研究生公寓,预计能满足2000余名新生住宿需求; 

同济大学彰武路小区研究生公寓效果图/图源:上海轨道交通俱乐部 

南京工程学院于2022年1月开始盖新宿舍楼,预计明年4月交付,届时将容纳该校近2000名研究生。 

但并不是所有高校都有充足的资金,不少地方行政部门的审批公示中,大学宿舍楼的资金来源是“学校自筹”。

对于位于一二线城市的学校来说,即便钱凑够了,也很难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找到新建宿舍楼的区域。 

研一新生越招越多,宿舍楼却还是那几栋,再破的毛坯房宿舍,也需要抢了。

03 众人哄抢“毛坯宿舍”

在铺天盖地关于“没宿舍”的吐槽声中,有宿舍住的研究生快被羡慕疯了。

但当这些“幸运儿”们真正走进宿舍,才会发现一切福气都在背后标好了代价。 

长满蜘蛛网的毛坯房已不再让人恐惧,至少暗示着这里还有生命的存在。

真正让人想逃的是难见阳光的“阴森”环境,窗户摇摇欲坠带来的不安全感,以及厕所年久失修散发出的瘆人气息。 

“羡慕研究生有宿舍住的,这福气给你要不要?”

另一个让学生们欲哭无泪的槽点,是宿舍人数的增加。

明明本科时期住的是上床下桌的四人间,费尽千辛万苦考上研究生,却要面对住宿条件的“降级”。 

中国人民大学八人间的学硕宿舍,不仅是上下铺还是铁架床; 

北京邮电大学十人间的大套房,唯一的优点是南北通透充满阳光。

“一进屋人直接傻掉,我是谁,我在哪,为什么?” 

虽然要面对“从普通本科考进985211,住得更破了”的落差,但上网看看别家的研究生宿舍,心里一平衡,这书也就读下去了。 

况且,即使条件再差的宿舍,也很有可能是“抢到手的”。

在宿舍紧缺的情况下,很多高校都实行研究生住宿申请制度,例如中南大学。 

学校的宿舍被分为了三个档次:600元/年,4人间、6人间,无卫生间;1000元/年,包括4人间、6人间,带卫生间;1200元/年,4人间带卫生间。 

其中1200元的宿舍最火爆,数量也最少。

开学前,数千人同时登录学校系统“抢”宿舍,能否抢到宿舍拼的就是手速、网速以及运气。 

如果“落选”,意味着学生暂时没有宿舍可住,只能自己租房,好在部分学校可能会发放补贴进行弥补。

事实上,在2001年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学生宿舍的基本建设标准。 

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公寓分别为4人1间、2人1间、1人1间,人均建筑面积相应为8平方米、12 平方米、24平方米。 

如今二十余年过去,能实现这个标准的高校依旧寥寥无几。

但无论如何,想要“上岸”的年轻人,注定要面对这样艰难的选择:

是选择自己负担高额的房租,还是接受破破烂烂的宿舍?

即使岸上没有宿舍,挤在独木桥上的年轻人们,也想先上了岸再说。 

参考资料:

[1]中央民族招生https://yx.muc.edu.cn/yjs/baodaoxuzhi/zhusuxuzhi/

[2]北大招生简章: 20220919154422268077.pdf (pku.edu.cn) 

[3]清华招生简章: 清华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tsinghua.edu.cn) 

[4]重庆理工学费: 重庆理工大学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cqut.edu.cn) 

[5]贵州民族学费: http://yjsy.gzmu.edu.cn/info/1015/5182.htm 

[6]苏州大学学费: http://cwc.suda.edu.cn/ce/c8/c10237a511688/page.htm 

[7]复旦学费: http://www.xwxy.fudan.edu.cn/node2/fdxwxy/n1339/n1340/n1343/n1364/u1ai115639.html 

[8] https://news.sina.com.cn/c/2022-01-27/doc-ikyakumy2923207.shtml 

[9]南京工程学院盖楼: https://jjc.njit.edu.cn/info/1045/1878.htm 

[10]同济大学建宿舍: http://www.hwbim.com/ExampleDetail/index.html?id=5302a652-ed22-4787-a037-0f0d7b8a1631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作者:公开课白小哲,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互联网世界的横纵之争。

2023-12-26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