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谱,问界M7续航仅10.6公里,直播一度中断,最后仰望U8夺冠
零下40度的漠河,从未如此热闹。
在无数网友见证下,懂车帝冬测开放日结果出来了,领克08 EM-P率先退赛,问界M7只跑了10.6公里,仰望U8再次夺冠。
此外,直播间中途一度被掐断,也引发不少争议。
“围攻”懂车帝
最近汽车圈最大的瓜,莫过于懂车帝被各大车企“围攻”。
起因是前几天,懂车帝发布了新能源车冬季测试的视频。
在混动车型纯电续航测试中,问界、吉利、长城等一系列车型,纯电达成率均不到40%。
面对这个测试结果,不少车企表示不服。
率先开炮的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
“坑人的测试,误导民众!科学与严谨才是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则!”
随后,长城、吉利、岚图加入“战斗”,纷纷质疑懂车帝冬测结果。
网上一时间流言四起,甚至出现一张懂车帝的“冬测商业合作档位表”。
根据网图显示,最贵的合作权益,要价1600万一席。
尽管懂车帝官方迅速辟谣,称没有接受任何形式充值,没有车企能干涉结果。
但是,网上还是有很多争议言论。
作为回应,懂车帝宣布将会在12月14日,在黑龙江漠河举行冬测开放日活动,并全程直播。
还会邀请车企工作人员、媒体、用户全程参与。
测试一波三折
今天早上8点半,直播如约开始,上午先进行的是混动车型的纯电续航测试。
科小编注意到,这次直播无论是在抖音,还是懂车帝自家App,均关闭了弹幕和评论功能。
根据现场温度计以及天气预报信息,今天漠河气温为-40°C。
这是什么概念?
不仅与广州有60°C以上的温差,科小编隔着屏幕,都觉得寒风刺骨。对于新能源车来说,更是地狱级的考验。
要知道,上次懂车帝测试的时候,现场温度也只有-20°C。
因此,直播中主持人也表示,这次的温度太极端,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随后他补充道,测试得出的是相对客观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果不其然,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整备阶段领克08 EM-P发动机出了点小状况,不过最后还是解决了,能够继续参与续航测试。
而且不仅场内出了问题,场外也有一些状况发生。
懂车帝开播没多久,之前一直沉默的特斯拉,突然发了一条微博。
表示自家团队每年都会进行大量严苛的极寒测试,媒体脱离行业标准测试,会对公众产生误解。
然而,懂车帝这次测的是混动车型,所以特斯拉根本不在名单上,这个时间点发微博,有点耐人寻味。
这次参与续航测试的车型,分别是仰望 U8、问界 M7、魏牌高山、领克 08EM-P、岚图 FREE、腾势 D9 DM-i。
基本上之前“围攻”懂车帝的品牌都安排上了,还顺便带上了上次的冠军。
测试规则与此前基本相同,尽管车型少了,但整备时间还是花了超过80分钟。
上午9点25分左右,测试才正式开始,6台车编队同时出发。
然而,主持人刚在白板上写下这几台车的名字,对讲机就传来消息。
跑了短短6.5公里,领克08 EM-P 的发动机就介入了,成为第一个出局的车型,不排除与之前发动机问题有关。
主持人刚了解完领克的有关情况后,对讲机又传来问界的消息。
问界M7在纯电行驶了10.6公里后,发动机就开始介入,成为第二个出局的选手,剩余电量31%。
第三个退出的是魏牌高山 17.4 公里,电量 29% 的时候发动机介入。
有意思的是,在10点20分左右,懂车帝直播突然中断,显示“主播暂时离开”,具体原因不详。
有网友猜测,这是太多人被举报导致的封禁。
直播间恢复正常后,测试仍在进行。
第四辆退出的是腾势 D9,电量 24% 发动机介入,纯电跑了 18.9 公里。
第五个退出的是岚图 FREE,跑 36.8 公里。
坚持到最后的,依然是仰望 U8。
在跑了 65.5 公里,电量 23% 的时候,发动机才正式介入。
这个纯电续航里程,是倒数第一的十倍。
下午的直播是麋鹿测试,主要考验车辆在冰雪路面的操控性。
测试过程这里就不展开说了,直接公布最终结果:
除了问界M7和领克08 ME-P,其他车型都通过了测试。
其中,问界M7就算使用雪地模式,在时速50KM情况下,尝试四次都出现了侧滑的情况。
任何实验都无法还原真实场景
在实验结果出来后,网上依旧争议不断。
有网友觉得,问界是求锤得锤。
也有网友高呼,比亚迪仰望遥遥领先。
还有不少网友仍然存在质疑,认为懂车帝直播测试不够科学严谨。
有人怀疑直播掐断后,车企在后台做了手脚。
甚至还有人好奇,仰望U8能有这个成绩,是不是没开空调。
实际上,任何实验都无法100%还原用户的真实使用场景。
暂且不论懂车帝是否有猫腻,-40°C环境下的纯电续航,对于99%的用户来说,参考价值不大。
如果加入-20°C、-10°C、0°C的对照组,实验结果或许能更能说明问题。
当然,像科小编这种生活在广东,现在还穿着短袖的用户,压根不需要参考这个冬测成绩。
更何况,参与测试的都是混动车型,即便是成绩垫底的领克 08 EM-P,在发动机介入后依旧能正常行驶,而不是原地趴窝。
此外,每家车企调教不一样。
有的觉得环境温度重要,所以发动机介入及时,让车厢热起来,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
有的车企觉得电池状态不错,电量也比较高,发动机没必要及时介入。
因此,测试结果会有巨大的差别。
所以说,无论测评如何专业,网上骂战再激烈也好,我们作为用户看个乐子就行。
真正要做出决定时,还是要以自己的判断为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科技每日推送”(ID:apptoday),作者:骆展鹏,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