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双碳大事:中美发表阳光之乡声明;CCER三大配套制度发布;国鸿氢能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整理 | 薛昱婷
编辑 | 雪小顽
中美发布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
36碳获悉,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指出,中美两国决定启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开展对话与合作,以加速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气候行动。
关于能源转型,声明指出,在21世纪20年代这关键十年,两国支持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宣言所述努力争取到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增至三倍,并计划从现在到2030年在2020年水平上充分加快两国可再生能源部署,以加快煤油气发电替代,从而可预期电力行业排放在达峰后实现有意义的绝对减少。
声明指出,双方同意重启中美能效论坛,以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和设备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政策交流。两国争取到2030年各自推进至少5个工业和能源等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大规模合作项目。
关于阳光之乡声明的更多内容,详见36碳报道:《COP28召开在即,中美气候联合声明释放积极信号|36碳要闻》
CCER三项配套制度发布
36碳获悉,11月17日消息,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活动,规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组织制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注册登记规则(试行)》和《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与实施指南》,并予以公布。
同时,北京绿色交易所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保护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各参与方的合法权益,维护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秩序,制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和结算规则(试行)》,并予以公布。
以上三项制度是《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的重要配套制度,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交易市场制度基础,规范市场交易活动,维护交易市场秩序和各参与方合法权益。
全国户用光伏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
11月14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称,至今年9月底,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达到1.05亿千瓦,助推中国光伏发电总装机规模超5亿千瓦,达到5.2亿千瓦。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村地区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安装户数已超过500万户,带动有效投资超过5000亿元。
今年1-9月,全国户用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3297.7万千瓦,约占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的一半,超过全国光伏新增总装机的四分之一,是去年全年户用光伏新增装机规模(2525万千瓦)的1.3倍。
从区域分布看,截至今年9月底,山东、河南、河北户用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居全国前三位,装机容量分别为2448万千瓦、2084万千瓦、1666万千瓦,合计6198万千瓦,约占全国的60%。(国家能源局)
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35%
11月16日,由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大会在京举行。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郭俊表示,今年以来共有超过1700家上市公司披露可持续发展相关报告,数量再创新高;有3161家公司披露为减少碳排放所采取的措施及效果,超过全部上市公司的60%。
根据会上发布的《中国上市公司ESG发展报告(2023年)》,2023年,有接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单独发布ESG相关报告,披露率超过35%,相较去年有大幅增长。其中,环境领域、气候治理仍是焦点话题。具体来看,环境管理体系占上市公司环境领域行动情况的71.47%,有害排放与废弃物紧随其后,占比为67.39%。
社会领域方面,履行社会责任占上市公司社会领域行动情况比例为81.96%,员工权益与发展占比78.10%。管理领域方面,创造企业长期价值、提升企业发展机遇占上市公司ESG管理领域行动情况比例为83.73%,监管机构的合规要求、提升品牌与声誉的需求占比分别为79.03%、78.41%。(时代财经)
国家能源局:2025年后电化学储能电站纳入安全运行风险监测范围
11月16日,国家能源局官网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加强发电侧电网侧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运行风险监测的通知》,其中提出,各电力企业应于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本企业监测能力建设,2025年以后新建及存量电化学储能电站应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通知》从夯实安全运行风险监测基础能力、强化安全运行监测数据管理、加强风险监测分析及标准体系建设三大方面对全国电力安全生产委员会各企业成员单位、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有关电力企业提出了要求。(澎湃新闻)
格力集团异质结项目厂房交付,年产能7.2GW电池片和5GW组件
11月15日,由格力集团打造的珠海市产业立柱项目——鸿钧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举行厂房初步交付暨生产设备进场仪式。定制化厂房在经历198天的建设攻坚后实现初步交付,即将实现投产。
鸿钧异质结项目总投资约59亿元,计容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作为鸿钧新型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基地,具备年产7.2GW电池片和5GW组件的生产能力。鸿钧异质结项目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此次交付厂房面积约10万平方米,一期将于2023年底投产,二、三期在2024年底前陆续投产,项目全面达产后将可实现年产值超过百亿元。(珠海发布)
国鸿氢能上市聆讯获通过,拟于港交所主板上市
11月16日,国鸿氢能上市聆讯获通过,华泰国际为独家保荐人,公司将于港交所主板上市。据悉,国鸿氢能分别于2022年11月和2023年5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资料显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5个月,国鸿氢能收入分别为2.27亿元、4.57亿元、7.48亿元及1.43亿元。
国鸿氢能成立于2015年6月,主营业务为氢燃料电池电堆及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显示,国鸿氢能为中国氢燃料电池行业市场的领先企业,按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计,自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均排名第一,2022年市场份额21.9%;按氢燃料电池系统出货量计,公司于2022年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1.8%。(北极星氢能网)
“华晟新能源”完成超20亿元C轮融资
36碳获悉,“华晟新能源”完成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国绿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领投,中银资产与中邮保险跟投,无锡国联金投致源与新兴资产继续加码,融资总额超20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将用于华晟高效异质结产品的持续扩产,以及对于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的研发。
华晟新能源成立于2020年7月,是一家专注于超高效N型硅基异质结(HJT)太阳能电池、组件技术开发应用与产品规模化生产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欧盟碳关税认绿电,不认绿证
11月13日,在第十五届环境与发展论坛高峰对话环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绿色经贸合作研究中心主任许英明从涉及行业企业角度出发,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目前欧盟不认可绿证,只认可绿电购电协议。低碳产品不能减免碳关税,因为碳关税针对初级产品,而低碳产品往往是加工类产品。
关于在中国碳市场购买的碳配额能否抵扣碳关税,许英明表示,目前中国碳市场只覆盖了电力行业,未来纳入钢铁、铝等行业以后会部分程度抵销碳关税。在一级市场中,碳排放配额大多由政府免费发放,根据CBAM的规定无法抵扣碳关税。即使在二级市场购买的碳配额可以抵扣,但也非常有限。CBAM证书的交易只能在进口商和CBAM主管部门之间进行,不能在企业间进行交易。(新浪财经)
英国将在2026年推出碳关税
11月13日,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英国财政大臣Jeremy Hunt计划从2026年起,对从气候法规较弱的国家进口的碳密集型商品征税,这是在效仿欧盟正在采取的措施。这一计划有望在本月秋季声明中宣布,今年早些时候进行了一轮磋商,探讨是否引入CBAM,以保护工业免受碳成本较低地区的不正当竞争。(华夏能源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