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盘500亿的速度太慢了
11月13日,2023年票房大盘正式突破500亿大关。
而这也是疫情爆发以来,票房大盘第一次突破500亿。
目前来看,2023年电影大盘最终的表现,已经远超我们在今年年初以及春节档过后的两次预测,最终票房有望突破540亿。但相对比暑期档之后的市场的预期,还是差了不少的。国庆档以及整个10月、11月的市场表现相对较差,也给整个贺岁档市场表现以及明年春节影片的业内预期蒙上了一层阴影。
2023的500亿并不顺利
1月31日,影史最快年度100亿票房成就达成。
不过,这个成绩并不值得电影人们欢呼雀跃,今年最快破百亿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今年春节(大年初一)是2017年以来最早。我们也总结整理了从 2017 年至今内地电影大盘破百亿的时间节点,从中也可以清晰的发现一些规律。2018-2022年,都是大年初四-大年初九就完成了百亿成就,今年等到大年初十才完成,甚至可以说得上是近几年最慢的一次了,当然这也是因为今年春节提前,春节前累积票房太低造成的。
相对比第一个100亿,第二个破百亿的速度更值得我们关注。春节档结束后,大盘迅速遇冷。国产片方面,和疫情三年冷档期无片可上的尴尬情况不同,今年国产片显然更注重了所谓“周末档”的重要性,但是票房表现却很难重现疫情前的爆发力,口碑极佳的《保你平安》最终票房仅有7亿也相对证明了冷档期现如今的惨况;而进口片方面更是惨淡,票房体量甚至跌到了疫情前的2-4成。
在如此不温不火的三个多月后的5月7日,今年大盘才达到200亿的成就,这个速度更是除了2020年和2022年之外最慢的一年。
幸好在五一档之后,票房大盘逐渐回暖。《人生路不熟》和《长空之王》在五一档的加持下票房表现产出预期,而进口片方面《银河护卫队3》和《速度与激情10》也都逐渐走高。时间进入6月中旬后,伴随着中高考结束、学生群体放假以及端午档到来,暑期档正式被点燃。端午节至今23天票房产出超过60亿,如此亮眼的表现,也加速了300亿成就的到来。在200亿落后2017年同期的情况下,300亿目标比2017年早了整整一周,也显现出今年暑期档前半程超预期的爆发力。
而比300亿更让人惊喜的,是仅仅35天后的400亿。暑期档中后段,《封神第一部》的较强后劲以及《孤注一掷》的惊人爆发都让整个暑期档的惊喜持续了下去,虽然《热烈》和《巨齿鲨2》票房表现中规中矩,但《茶啊二中》和《学霸》也成为了这期间的两部黑马。这个速度不仅仅超过了2017年,也比2018年和2019年更迅速。也助力今年暑期档刷新了影史记录。
然而,400亿的速度有多快,500亿的速度就有多慢。2023年大盘在8月18日达到400亿之后,到11月13日才最终慢慢磨到了500亿。分阶段来看,8月18日到8月31日暑期档最后两周,有着28亿的大盘表现,9月1日到9月27日27天贡献了18.5亿,9月28日国庆档新片到10月6日假期结束9天贡献了29.2亿,最后10月7日到11月13日38天取得了24亿。可以说无论是国庆档的爆发力、票房后劲,还是9月、10月、11月普通周末档期的表现都让人失望,市场又回到了今年2-4月的冷淡状态,而这还是每个周末都有值得关注的国产电影公映的情况。
2023最后还能冲多少亿?
虽然我们在三个月前就曾经预测,从8月下旬开始,尤其是七夕档结束之后,电影市场或许会重新回到今年2-5月的冷档期环境中。
从最终结果来看,暑期档最后两周的表现反而没有那么糟糕。但同时暑期档之后的表现反而比想象中更差了一点,也显现出档期效应在目前的电影市场中已经越来越重要。
2023年只剩下最后46天,最终想要追平2017年558亿的大盘表现目前来看具有一定的难度,毕竟整个贺岁档的重中之重在于跨年档,基本只会给大盘带来2-3天的加成。
目前来看,11月最后一个周末会是目前冷档期大盘的一个突破口。十多年前,11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往往是贺岁档第一部大片的标志,也是贺岁档的开始起点。虽然最近几年伴随着贺岁档的失势,这个惯例逐渐被打破。但今年《我本是高山》和《涉过愤怒的海》两部或许拥有着话题度和关注度的影片会给市场带来一些惊喜,有望合力砍下10亿票房。
而正式进入12月之后,目前档期分布也较为合理,影片较为平均地分配在四个周末公映,当然这也给前两个周末的影片带来了较高的压力。如果口碑表现不如预期,或者口碑发酵较慢,会马上被次周到来的片海砍掉排片。目前来看《瞒天过海》《照明商店》《三大队》《怒潮》《敦煌英雄》《潜行》《一闪一闪亮星星》《金手指》和《年会不能停!》以及《海王2》都有一定的票房潜力,助力今年最终票房达到540亿量级。而如果想冲击550亿,或许还需要更多的影片定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电影情报处”(ID:dianyingqingbaochu),作者:坦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