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之春:全国首单技术产权(技术交易)ABS花落西安
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力度、广度、精度正在不断提升。
8月25日,西安高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高新金控集团”)主导的秦创原-华鑫-西安高新区技术产权(技术交易)1期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以下简称“高新技术交易ABS”),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挂牌上市仪式。
据了解,这是全国首次把“技术交易合同应收账款”作为底层资产打包的ABS,在为广大小微科技型企业送来春风的同时,“硬科技之都”产融互动的加强正在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
西安高新金控集团“高新技术交易ABS”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举行挂牌上市仪式
全国第一单示范效应 西安高新金控集团三大组合拳分解
高新技术交易ABS总储架规模5.27亿元,首期规模1亿元,期限3年,票面利率3.85%。其中,ABS优先级发行规模9500万元,每份面值100元,预期收益率3.85%,预期到期日2026年7月1日;次级发行规模500万元。
作为西安高新区创新金融服务的主要载体,西安高新金控集团为本次发行一大看点,其通过下属子公司参与技术产权(技术交易)证券化产品发行,亮相的三大组合动作也引发市场关注。
首先,项目由西安高新金控集团的下属子公司西安高新金服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新金服”)作为原始权益人,在初期向入围企业发放委托贷款。在后期将委托贷款打包成资产专项计划,通过西安高新金控集团和专业机构增信,实现项目在公开市场融资。
其次,高新金服的子公司西安创新融资担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新担保”)在中间为委托贷款提供担保,入围企业通过自有专利或技术合同应收账款提供反担保。
再次,VC登场。项目中的优质科创企业可成为西安高新金控集团风险投资的重要标的,在集团内部实现投保联动的综合金融服务。
据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说明书显示,高新金服是西安高新金控集团重点布局的普惠金融版块,意在紧密围绕西安高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多层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赋能区域中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高新金服总资产25亿元;创新担保则承担部分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职能,在资本补充和业务运营方面得到股东及高新管委会的有力⽀持,综合服务能力居全省前列。
而西安高新金控集团子公司西安高新技术产业风险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则多年来深耕本土市场,在陕西省“2023年度省级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中,其投资的60家明星项目成功入选,能够引入风投更是ABS发行体系外的创新之举。
此次西安高新金控集团以“金服+创新担保+风险投资”三大组合拳推出技术交易ABS,不仅为科技型小微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赋能,同时也极大程度的挖掘西安高新区以及整个秦创原的科技潜能,全国第一单具有示范效应。
另外,省市区三级金融联动也成为本次发行另一大看点。
在省级层面,ABS由陕西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增信”)提供差额支付承诺作为信用增级措施(基础资产由创新担保提供保证担保)。陕西增信控股股东为陕西金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为陕西省人民政府,主体评级为AAA,资本实力较强。
在市级层面,西安市科技局和西安市财政局在去年12月印发《西安市技术产权资产证券化(票据化)试点工作指引(暂行)》,在资金奖补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西安市科技局通过西安市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基金为ABS提供50%的风险敞口分担;西安高新区根据《西安高新区关于支持硬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予以贴息支持,实现了政府、国企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的创新合作。
“技术顺差”突破口 第一批12家科技型小微企业亮相
一个重要的数据显示,陕西长久的处于“技术顺差”中。根据科技部火炬中心统计,2022年全年陕西技术输出合同数量为68537项,排在了全国第4,仅次于北京、江苏和湖北,技术输出合同成交额达到3049亿元。但技术输入合同数量为35140项,与输出数量相差近一倍,成交额只有1592亿元。如何让陕西更多的科技成果留在本地转化成为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而从发展路径来看,也有一定惯性的错位。例如2017年时,陕西科研院所、高校研发经费占全省的53%,企业仅占42.6%,后者远低于全国77.6%的水平。
站在新场景下,西安高新区通过ABS给出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创新性引入技术合同应收账款作为委托贷款的反担保质押物,运用证券化这一融资途径,企业可以将流动性低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转换成为流动性高的证券商品。
第一批高新技术交易ABS的底层资产是西安高新区1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持有的31项核心技术专利(15项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评估值11439万元)和14个技术合同项下的4587万元应收账款。
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占比最高,合同笔数3笔,合同本金金额2700万元,占到27%;其次是制造业2笔,合同本金金额1900万元,占到19%;此外还出现了太阳能光伏、光热、风力发电新能源以及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从整体来看,首期入围企业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及智能制造等西安高新区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行业。
对此西安高新区表示,重研发轻资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缺少机器设备、建筑物等实物资产作为抵押,融资渠道非常单一,很多时候还面临融资成本高、贷款周期短等问题。高新技术交易ABS的成功上市,是一次重要融资渠道创新,成功将企业“沉淀的无形资产”转化为“低成本的流动资金”。据悉,西安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众多,2022年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607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060家、达到5008家。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安高新金控集团将以技术产权证券化项目破冰为契机,着眼大格局、融入大战略,更好地把握金融服务发展大势,持续发扬首创精神,大胆探索金融产品创新,全力推进新金融、融合新要素、激发新动能,致力构建特色金融综合服务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在技术产权服务经济发展中探索更多‘高新经验’,为科创金融改革贡献更多‘高新力量’,努力在加快实现区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彰显国有企业担当,奋力开创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西安高新金控集团董事长解严在挂牌仪式现场致辞时表示。
普惠金融ABS版 企业平均融资成本低至4%
众所周知,“短小急频”的小企业融资是世界难题,融资工具既要实现阳光普照,还要以普惠方式降低费率。
因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和融资期限短的原因,从传统融资的资金成本现象来看,根据抽样调查数据,小微企业光是过桥贷就占到融资成本的45%—50%以上;从时间成本来看,以往企业借贷按年度计算,从筹措还贷资金、银行批复、续贷担保等一系列流程要占用两个月,实际使用资金也就十个月。
因此,在拯救百万“蚂蚁雄兵”的普惠行动上,各级政府正在积极探索创新工具。
对此,高新金服有关负责人介绍说,“ABS的发行不仅让科技型中小企业用技术产权融到了钱,更重要的是融到便宜的钱,委贷成本政府贴息之后降到3.99%。”
根据模拟测算的融资成本,西安市科技局和高新管委会每年提供2%的融资补贴后,企业首年融资成本3.0%,第二年及第三年融资成本4.5%,企业融资年化平均成本为4.0%。参考目前市场上5月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4.57%,该数据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而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交易ABS以4%的低资金成本不仅获得了3年期的融资,同时实现了在公开市场上亮相。
例如亮相的企业E,合同本⾦⾦额900万元,通过质押实用新型专利,质押率高达81.24%,技术产权评估价值1107.89万元;企业F通过质押发明专利+实⽤新型+技术合同应收账款融到合同本⾦⾦额900万元,质押率也达到51.78%,其中技术产权评估价值1088万元,技术合同应收账款650.16万元。
据统计,12家企业平均质押率高达55.20%。而目前市场上,凡是以知识产权质押为中小企业融资的银行,质押折扣率仍然较低。一般而言,房产、车辆的折扣率可达60%以上,而知识产权质押折扣率一般不及50%。
即使从总的数据来看,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上半年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7.37万亿元,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115.12万户。而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达到2676.6亿元,该数字占全国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0.98%,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对我国社会总融资的贡献度依然有待提高。
面对科技创新,西安作为“硬科技之都”,西安高新区在其中更是身兼重任。有数据显示,仅西安高新区2022年辖区内总成交额排名前20的硬科技类企业共成交技术合同8411项,成交金额680.59亿元,占该区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45.24%。由此看来,西安首创、全国首单技术交易ABS诞生于此亦有土壤优势,未来仍有巨大的存量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