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22岁的智能客服公司,要加入大模型“百团大战” | 最前线

阿菜cabbage·2023年06月30日 16:07
有大模型,但没有满足客户的行业经验,是最实际的问题。

文 | 周鑫雨

编辑 | 邓咏仪

打开不少银行和电信业的App,进入客服页面,大概率会先和一个操着SOP话术的智能客服打照面——这些智能客服的背后,是成立于2001年的小i机器人。

6月29日,小i机器人发布了通用语言大模型“华藏”,正式加入大模型的竞争赛道。

但相对应的,是国内愈发拥挤的大模型赛道。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等机构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已公开披露的大模型数量达到79个。

而从自身的业务模式而言,小i机器人身上最鲜明的标签依然是智能客服:从智能客服到大模型,中间隔着算力、数据和算法的代差。而成立20多年后,小i机器人大模型研发还需要对抗业务的惯性,重新寻找商业模式。

面对质疑,“可控、可定制、可交付”,是小i集团创始人兼CEO袁辉提出的“华藏”的三个特点。

这三点听上去并不陌生,但袁辉认为,一个模型达到可交付的程度并不容易:小i过去20多年积累了很多客户,具有交付经验,“中国移动的标准、华为的标准,汇丰银行、中国银行的标准都是非常苛刻的标准。想让大模型成功,但没有满足客户的行业经验,你怎么做得到?这些是最实际的问题。”

具体到“华藏”的能力,小i机器人高级副总裁杜玉清介绍,除却撰写文案、数学计算等基本能力,“华藏”可以通过组建的扩展,为政企客户提供具体业务场景下的动态数据查询、分析和总结等服务。

基于小i机器人多年在金融、政府、医疗、建筑、文旅等领域的经验积累,未来华藏也将应用于以上行业的智能服务、数智营销、数据洞察、自动生产、经营风控、组织管理等场景。

至于“华藏”能否在大模型的“百团大战”中笑到最后,袁辉对36氪表示,检验模型效果的不是科学数据榜单,而是市场选择,“所有的商业客户、合作伙伴都会公开招标,他们的测试标准远超数据榜单,且综合性极强。”

袁辉认为,大模型创业潮也给了国内AI领域一次反思的机会。他在采访中直言,过去二十年一直没有机会为芯片、数据焦虑,而因为大模型浪潮,中国有机会开始考虑芯片、底层算力的问题。

欢迎交流!

欢迎交流!

+1
6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新的周期正在来临。

2023-06-3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