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首家退市房企「蓝光发展」:与黄金时代共同谢幕的千亿神话

尹子璇@36氪四川·2023年06月07日 15:03
蓝光退市,房地产的辉煌时代正逐渐落幕。

文 | 尹子璇 李霜霜

图片来源 | 企业官网

“我们尽可能找到一丝丝引路的光,在黑暗中摸索这头未知的大象。”

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光发展”)创始人杨铿说出这话时,是「蓝光发展」上市第二年,也正是它的黄金发展时期,杨铿正探索地产业下一个蓝海市场。

杨铿没有想到的是,现在却是最适合用这句话来形容「蓝光发展」的时候。

6月6日,曾经的“四川房企一哥”「蓝光发展」正式终止上市暨摘牌,公司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至此,昔日四川第一大房企成为上交所首家退市房企。

从杨铿开拓房地产行业,到「蓝光发展」成为2023年首个A股强制退市房企,正好31个年头。

31年,「蓝光发展」先是完成了辉煌转身,棋高一手落子商业地产,而后成功借壳上市,又用4年时间从百亿黑马跃入了千亿军团。在高光时刻,「蓝光发展」曾荣登“川企第一股”。最终,却又是最鼎盛时期资不抵债,仅3年光阴,盛极一时的「蓝光发展」如今只落下一地鸡毛。

进军时刻:房产业初现时代光辉

一切正如那首在当年传遍大街小巷的歌曲——《光辉岁月》。

1992年,那一场震动全国的“南巡讲话”之后,整个中国都被亚洲雄风吹拂着,所见之处生机勃勃、生意盎然,所有的企业都是高歌猛进、草莽争锋。 

这一年,全国掀起经商热潮和股市热潮,各行各业的发展也都活力十足。汽车工业在这一年狂飙突进,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增幅超过50%;跨国公司都迫不及待地进军中国市场,曾经一度搁浅的通用汽车、摩托罗拉、杜邦等公司的投资也全数恢复。

这一年,一些产业的辉煌还只是初见苗头。彼时,王石已经带领万科在深圳上市,但冯仑和胡葆森各自创办的万通和建业才刚刚起步;许家印还是一个踌躇满志初涉大城市深圳的普通青年;杨国强则正在佛山索要自己的工程款,随后毅然接盘了这一索款不成的房地产项目……

时代的光辉已经照耀在了他们的身上,但当时的他们或许还一无所知。

没人能预想到,时至今日,王石、胡葆森与冯仑、被称为“地产三剑客”,成为楼市“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杨国强实现了从穷小子到中国规模最大房企之一碧桂园创始人的身份转变;许家印的一举一动依然被外界广泛关注……

而时代的春风也从沿海地带吹进了天府之国。

1992年,时任成都工程机械集团技术开发部主任的杨铿经沿海考察后,放弃了手里的“铁饭碗”,开启了房地产的开拓之旅。

很快,杨铿交出了第一份“作业”——伫立在成都春熙路东大街的蓝光大厦,彼时,成都的二环路尚在扩建,蓝光大厦26层的高度足以俯瞰这座正新兴发展的城市。而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亲自为蓝光大厦题写名字,「蓝光发展」也从此打开了进军商业地产的大门。

蓝光大厦 

强势迅猛:创下千亿神话

199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式结束福利分房制度,标志着中国商品房市场的正式开启,同时第一次将房地产确立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房地产的黄金时代来临。 

21世纪的头十年,众多公司乘势而上,「蓝光发展」则是其中高歌猛进的一家企业,不断开发地产项目、延长产品线、拓展全国市场。

在新千年开始后,「蓝光发展」确立“以房地产为主业,深耕商业地产,进军住宅产业,不断拓展产业布局,丰富产品形态”的战略。2000 年,深埋在成都人记忆中的成都玉林生活广场和蓝色加勒比两大标杆商业地产大获成功。其中,玉林生活广场位于西南第一商圈春熙路,引人关注;2002 年,「蓝光发展」开发第一个住宅项目——成都御府花园,进军住宅领域。

而「蓝光发展」迅猛强势的发展手段才初见端倪。2002年,「蓝光发展」在成都市首次土地拍卖上拿下长顺下街两宗土地,后来这两宗土地成为新城市广场旁的蓝光金色夏威夷;第二年,「蓝光发展」在成都国土局出让的21宗土地中拿下8宗。

2000-2005年,从玉林生活广场、蓝色加勒比、耍都再到香槟广场,春熙路东大街几乎成为“蓝光一条街”;很快,「蓝光发展」走出成都、布局全国,并于2008年和2010年先后在重庆、北京拿地。

“风浪越大,鱼更贵”,这句在2023年风靡的台词拿来形容当时的房地产发展非常合适。即便如此,在一众行动大开大合的企业中,杨铿和「蓝光发展」的激进依然排得上名号。

2009年蓝光花满庭从拿地到预售用时58天,创下房产界记录;2012年随着“7090”政策(建面90㎡以下住房面积占比必须达到总开发建设面积的70%以上)的提出,蓝光“COCO”系列产品快速涌现,打开了「蓝光发展」的无锡、长沙、武汉等市场。

2015年4月16日,经过积极的扩张和纳储,「蓝光发展」于2015年4月16日在A股借壳迪康药业上市,股价一度达到13.56元/股。

而仅仅在上市四年后,「蓝光发展」从百亿级别发展至千亿级别,销售额达1015亿元,较上市之初的183亿翻了5倍,这一年,杨铿在福布斯中国400强富豪榜的排名上升至296位。

杨铿和「蓝光发展」一时风头无两。

无人能想到,千亿神话瞬间筑起,又在顷刻之间覆灭。

蓝光嘉宝在港交所上市

行业“凛冬”:依然激进拿地

2018年,地产行业紧绷着一根弦,政策要求持续调控坚决遏制房价上涨,限制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再加上国内外经济形势下行,房地产行业增势不再。

当万科董事长郁亮高呼“为活下去而战”,头部房企开始放停脚步的时候,「蓝光发展」依然没有停下来。有数据显示,2015—2020年,「蓝光发展」单年拿地数分别为15宗、18宗、31宗、85宗、48宗、60宗。

很快,享尽风头的「蓝光发展」迎来了高发展的转折点,2020年后其状态急转直下,3年负债超400亿元。

2020年,是问题与端倪开始显现之时,「蓝光发展」还处在强势发展的盛况下,观望的人还抱有希望,「蓝光发展」必能以铁血手腕力挽狂澜。

但是,2020年,「蓝光发展」土地投资计划总额不超过400亿元,而其规模扩张依然强势,在土地市场获取土地60宗,拿地金额526.6亿元,其中溢价率超过50%的有21幅。激进拿地与高溢价拿地使「蓝光发展」有息负债随之上涨。随着2020年8月“三道红线”的政策出台,「蓝光发展」财务持续恶化。

同花顺财经显示,2020年10月,「蓝光发展」在广东佛山里水项目中,因管理与沟通问题,未与平安旗下公司达成一致的还款时间,进入平安银行黑名单,此事件成为债务危机爆发前兆。

很快,融资难题出现,杨铿踢到了硬石头。年报显示,2020年末「蓝光发展」资产负债率82.04%,正处于高管辞职、信用下调的多事之秋;据21财经报道,在强大的债务压力下,「蓝光发展」推进保交楼、与金融机构洽谈、制定化债方案、“精兵简政”等常规工作,却没有实质性进展。为化解债务危机,「蓝光发展」出售资产,2020年9月将迪康药业全部股权以9亿元转让。

临危卸任:债台高筑留残局一片

2021年2月,「蓝光发展」开启了资产自救之路,折卖了蓝光嘉宝服务与土储项目,获得十几亿元,然而对于总体债务而言是杯水车薪。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2021年,在「蓝光发展」进入腥风血雨的重要路口时,杨铿选择辞职,将“95后”的儿子杨武正推上了舵手的位置。杨武正有较高的学识,持有美国德雷塞尔大学金融本科学历与英国华威大学金融硕士学历,在成为「蓝光发展」董事后一个月,兼任总裁。

然而,新人如何能帮助大象转身?且此时的「蓝光发展」仅违规债务本息合计就达到45.44亿元。「蓝光发展」高发展、高举债,在负债重、房企融资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发展已经难以为继。且杨武正坚定“不会转让股权,不会甩卖公司”的态度,这一策略是地产大亨的底线,但同时也让债务情况持续恶化。

「蓝光发展」的转身大门被杨铿亲手关闭。

2022年4月,「蓝光发展」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201.16亿元,同比下降53.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38.34亿元,上年同期为净利润33.02亿元,同比下降518.92%。

在「蓝光发展」2023年的家书中,被父亲杨铿推向台前的蓝光董事长杨武正说,“2023年我们会面临更艰巨的挑战,但是勇气与光芒会伴随在身旁。怀揣勇气与光芒,一起去翻越每座高山。”

但时代的大山先倒在了「蓝光发展」的身上,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的同时,也让企业走上了“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的路线,房地产行业高红利减退,企业亏损成一大趋势。据公开数据,2022年A股66家房企净利润亏损的企业数量达到40家。截至2023年5月31日,A股有超10家房企股价低于1元/股,或触发强制退市,国内房股除「蓝光发展」外,中天金融集团、泰禾集团、嘉凯城集团等企业因股价持续低于1元,已经或可能被终止上市。

2023年5月9日,「蓝光发展」收到上交所下发的《关于拟终止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上市的事先告知书》。5月10日起,「蓝光发展」停牌,等待退市审议。停牌前,「蓝光发展」的每股股价为0.4元,市值约12.14亿。

经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蓝光发展」于5月30日收到上交所《关于四川蓝光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终止上市的决定》。

房地产的辉煌时代正逐渐落幕,尽管大局之下是积极的楼市调控,「蓝光发展」的境遇依旧艰难。业内专家分析表示,融资环境没有趋好的情况下,「蓝光发展」应加快项目销售和存量资产处理,避免到期债务违约,若接连违约,其资产将会大幅缩水,有可能会因此破产。

杨铿在公司大会上常常提到一首他亲自写的诗《向前方》,“踏平坎坷横扫迷茫,山高水远云天翱翔。行者匆匆,青丝染霜。我心依然,壮志激昂。”「蓝光发展」尚存一口气,向来一往无前的「蓝光发展」,此刻还会选择继续前行吗?

+1
2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川哈院以具有特色的“三位一体”产业化模式运营,集平台、研究院、公司于一体。

2023-06-07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