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主企业强力助推,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继续保持“高增速”
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陕西一张耀眼的支柱产业名片。
据《西安晚报》消息,近日,从西安市汽车产业链供应链联盟获悉,今年1~4月,我省汽车产量为39.5万辆,同比增长19%,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为28.2万辆,同比增长49%,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占全国新能源产量的13.0%。陕西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汽车产业作为陕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汇集了比亚迪、吉利、陕汽等多家龙头企业,持续促进汽车产业链壮大。在陕西新能源汽车产量保持高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产业链链主企业的强力助推。
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助推西安乃至整个陕西汽车产业发展的蓬勃向上,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强势崛起已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今年一季度,西安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62.8%,以高增速领跑全国。
产业链闭环已成
在国内汽车产业,尤其是汽车“智”造产业版图中,东南、中部甚至东北省份一直都保持着传统优势。近年来,作为西北桥头堡的陕西西安,则在保持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另辟蹊径着重布局新能源汽车。
在2022年,陕西西安以101.52万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量,弯道超车众多城市,摘得全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的桂冠。新能源汽车高速增长离不开核心技术突破、产业规模壮大等多方面共同作用,同时技术攻关与产业扩容也一直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目标。作为“后起之秀”的陕西,在产业布局方面的稳扎稳打和精心谋划,成为逆转的关键。
36氪从陕西省汽车产业链布局图上看到,西安市分布有西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陕西秦汉汽车零部件产业园、丝路融豪工业城和延长泾渭新材料产业园等汽车相关产业园区。咸阳分布有陕西沃德新能源科技产业园、武功汽车零部件产业园。还有铜川卡美特零部件产业园、宝鸡市蔡家坡百万平方米厂房、渭南卤阳湖装备配套产业园等等。
龙头带动作用明显。今年一季度,西安比亚迪在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等关键技术得到突破,迎来了技术、产品和市场的爆发,实现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产量14.7万辆,同比增长16倍以上;实现产值196.3亿元,同比增长359.8%。
西安吉利汽车在自主品牌“星越L”和奔驰smart电动车双向发力,2022年实现新能源销量达32.9万辆,同比增长300%,成为国内新能源增速最快车企,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攀升,3月已突破25%。
如今,陕西已成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国最大的生产基地。截至目前,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已在陕西布局相关企业超过20家,大力推进乘用车产业链快速延伸,吸纳了锂电池、云轨系统、半导体等制造企业,逐步形成了包括乘用车、商用车、电机、动力电池制造以及汽车金融等产业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格局。
36氪获悉,天眼查显示,近日,西安盛世新景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全资持股,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机动车修理和维护;汽车零配件零售;二手车经纪等。
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几乎汽车产业链全链条覆盖,并且仍在强链补链中。长久以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深度布局,让陕西抓住了弯道超车的机会,这些龙头企业的入驻,以自身强大驱动力助推新能源汽车产业崭露锋芒。技术创新助推产业发展,汽车制造业产能的爆发式增长,已经拉动了整个陕西的工业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继续押注新能源
在企业发展与消费端,陕西在向内紧抓产业发展的同时,也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助推成果走出去。
4月份,满载165辆吉利星越L汽车的55个集装箱,搭乘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鸣笛驶出。搭乘中欧班列“出海”的吉利,是新能源汽车“西安造”成为带货“顶流”的积极尝试,也是近年来,西安借助优质项目重构汽车产业格局,以实现西安市及陕西省汽车产业弯道超车、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发展,陕西省将继续落实“三个一”工作要求,力促稳增长,促使新能源产业迈上新台阶。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下文简称《实施意见》),从创新农村地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模式、支持农村地区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宣传服务管理等三个方面,提出了11项具体举措。落实这些举措,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引导农村居民绿色出行,可以将乡村振兴与发展绿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这一消息重磅利好新能源。
今年3月份,陕西省政府曾印发《进一步提振信心恢复活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扩大汽车消费和绿色智能消费;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引导充电桩运营企业适当下调充电服务费。西安市也推出《西安市支持新能源汽车扩大生产促进消费若干措施》以真金白银助力汽车企业发展,给予消费者购置补贴。
陕西将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激增,配套充电基础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大。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陕西将新建各类充电桩35.54万个,其中公用充电桩6.09万个(含乡镇充电桩1.22万个),个人及专用充电桩29.45万个,能够满足80万辆至1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一位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人士告诉36氪,推进新能源汽车下乡和刺激农村新能源车消费,对相关产业来说必然是利好。地方政府应该适时研究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采取一些补贴优惠鼓励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等活动,扩大陕西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不过,在具体落地执行层面,乡村建设充电桩或许还存在盈利难的问题。
据悉,国内充电龙头企业特来电已经开始发力,西安特来电方面透露,将在持续构建城市充电网络基础上,有效推进乡村下沉市场的充电网络投资、建设和运营,为新能源汽车全面、高效发展助力。
可以预见,陕西将在新能源汽车上持续发力,紧抓市场浪潮,多维蓄势赋能,以高质量产业助推经济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