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专访 | 车联网无上限,「四海万联」构建万物智联车生活
讲一个鲜为人知的冷知识,十年来备受业内关注的车联网其实最早诞生于六十年前的“阿波罗计划”。
1962年,通用汽车参与阿波罗计划,为其研制月球车的惯性制导技术以及导航系统,也由此催生出了车载导航和通讯技术,这也被视为当代车联网技术的第一座里程碑。
时间来到1996年,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通用在月球车车载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研发了最早的民用车联网系统,命名为OnStar,中文被翻译成安吉星。
过去十年,全球汽车产业进入了深度转型期,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中国的乘用车市场不但率先进入了结构性调整期,而且发展速度明显领先于全球,甚至有着一枝独秀的势头。
“我们认为未来国内汽车赛道的发展趋势一定是智能化和网联化充分融合,融合不是简单的叠加,需要通过大量创新来打破传统,从而实现全新的人车体验。”四海万联是国内车联网赛道一家极具特色的创业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兼CEO朱志凌向36氪表示:“在车联网这个行业,四海万联希望能成为一家小而美的公司,成立近八年来,我们没有盲目扩张,而是从技术、效率、成本等方面攻克车联网疑难杂症,从而满足了汽车厂商的真实需求。”
四海万联
如何成为一家小而美的车联网公司
以小而美为目标的四海万联,已经为国内外超过30家主机厂提供车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以及网联车辆运营,累计服务了千万车主。
从软件到服务、从智能硬件研发到整体解决方案,车联网产业链上有着大量专而精的细分赛道,其中每一个环节都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亟待创业公司去加速开启。
随着过去几年一些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车联网市场获得了巨大增量,但同时由于竞争加剧,不得不牺牲创新来拼速度,造车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行业中的长尾问题数量不降反增。
因为要服务于和人身安全息息相关的汽车行业,互联网背景的车联网公司存在一些先天短板。这种情况下,小而美的公司显得更加难得。它们可以沉下心来推敲研发细节,专注于产品、场景、业务和体验,把产品和服务都做到极致。
“但是做一家小而美的车联网公司并不容易,前提是要先能够做到小而全。即使聚焦在一个细分领域,也先要把车联网产业链中不同环节的开发、测试、设计以及软硬件互通的能力先全面掌握,才有可能成为与车企直接对话的Tier1。所以,四海万联是从小而全这个角度先构建自身的产品能力,然后通过灵活拆解这些能力去获得与产业链上下游充分合作的机会,从而达到小而美的状态。”朱志凌详细阐述了小而美背后的逻辑。
四海万联CEO 朱志凌
车联网引入的各种新技术给乘用车市场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但是回到现实,车联网产业链冗长,玩家众多,面对万亿级市场,如果没有核心Knowhow必然无法切到属于自己的那块蛋糕。
四海万联的创始团队来自长期位于世界500强Top50的威瑞森通信公司(Verizon Communications),其旗下的休斯车联网是全球领先的车联网技术服务公司,长期服务于奔驰、大众等国际顶级OEM的经历,使四海万联的基因延续了严谨和规范。
朱志凌自信地说:“四海万联在刚刚起步只有 10 个人的时候,就配备了三个测试人员,我们的测试用例非常规范,具体到每一个T-Box(车载终端)都有上万条,超过同类产品两个数量级。”
某国内造车新势力车联网自研比例非常高,其中包括T-Box 、平台、APP 都是其自研的。但是四海万联从2019年开始就同该品牌汽车建立了合作关系,而合作的起点是四海万联帮助其解决了在特定地点OTA无法升级的难题。
朱志凌进一步介绍到:“再举个例子,我们16年开始和日系豪华品牌合作,从帮其解决增加 APP服务为契机,逐渐进入供应商体系,至今为止,双方已经合作了七年的时间。”
把握车联网行业发展的脉搏
一直以来,四海万联秉承把服务作为车联网的核心价值,在定义自身业务的时候,不管是软件和硬件,都将其作为达成服务的手段。而最终在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来自需求侧的实际业务也在驱动企业的研发能力、运营能力同步快速增长。
现代车联网诞生的十多年来,历经三次迭代,2020年车联网进入4.0时代,也正式迎来了车联网概念的爆发之年。根据普华永道所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我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将从2021年的2100亿元增长到2026年的8000亿元,五年增长近3倍,网联汽车渗透率将在2030年达到56%。
在用软件定义汽车的趋势下,智能汽车被戏称为“一部手机+四个轮子”。这个说法也不无道理,只是对于智能汽车而言,它的iPhone时刻还没有真的到来。
2020年,四海万联开始创建“万物智联车生活”的车联网4.0新世代,以泛在V2X (U-V2X)的广义车联网,为终端用户打造个性化车生活服务。
联网后的智能汽车,将会逐渐弱化交通工具属性,同时车辆的娱乐属性、生活属性和社交属性会被不断强化。随着软硬件、通信、物联网等技术的共同发展,软件定义汽车正在加速落地。
“万物智联车生活”涵盖了车联网硬件服务品牌“沃德车小智”、软件服务品牌“四海物智云”和智能物联服务品牌“万联智车行”,并以服务平台为支撑,拓展出立体的弹性产品矩阵。一方面让车主可以享受到百变的车内空间,另一方面让车联网生态可以直接服务全生命周期的汽车后市场。
朱志凌表示:“我们充分发挥连接器的作用,构建了服务于智能汽车的连接底座,能够赋能海量的生态伙伴,可能他们原来不具有连接能力,四海万联为其适当定制改造,与现有的协议进行对接,让其成为服务车企的AIoT设备。”
秉承国际化视野、完成智慧交通新布局
从2022年开始,新能源汽车的出海已经悄然成为一个超级风口,伴随着出口整车登陆越来越多的“新大陆”,国内的车联网产品和服务也实现了反向输出。
基因使然,四海万联成立初期的愿景就是成为一家国际化的创新企业,朱志凌谈到:“我们创始团队从外企的舒适圈出来创业,就是相信中国的新能源智能汽车快速成为市场主流一定是大势所趋,从公司的起名就可以看到我们这个企业的愿景‘四海之内万物互联’。”
四海万联是国内最早布局前装车联网出海的创业公司之一,其第一个提报的产品即出口美国。2017年9月四海万联研发的4G T-Box取得美国FCC、PTCRB和AT&T的相关认证,成功出口美国并应用在新能源汽车上,支持全车ECU和自身软件的OTA升级。同时,双语版的车联网平台也在美国成功部署并持续运营。
尽管受到疫情和贸易冲突等不可抗力影响,但随着一切重回正轨,四海万联的出海业务仍然保持了上升的势头,已经建立了面向欧洲市场的车联网运营平台,朱志凌介绍:“我们今年非常欣喜地发现,已经有一些欧洲公司和伙伴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找到了我们。”
“上个月有一家让我们非常感动的奥地利公司,先是觉得车联网的功能很好,然后通过拆解车辆找到了我们T-Box上的Logo等信息,接着找到了我们的网站,用留言等方式辗转找到了我们。”朱志凌对新的机遇充满了期待。
面向未来,无论是车联网,还是自动驾驶,终极目标一定是实现完整的智能交通体系,从 2022年四海万联开始尝试探索智能交通体系中的创新型应用,在交通部、工信部和国家气象局三部委的联合试点中,用车路协同的方式改善恶劣天气对于交通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的近100个试点路段中,四海万联成功承建了四川雅西高速的恶劣天气交通管控平台。通过从智能交通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解决了这个项目智能化改造中的明显痛点。朱志凌谈到:“从技术上看,我们的前装车联网平台信息化能力,用到现在的智能交通项目中,事实上是在降维打击。”
下一步,在试点结束之后,四海万联将凭借四川的优秀示范项目,大力发展西南省区的智能交通类项目,在3年之内完成该区域的大范围推广,并将在西南地区实现从试点到商业化落地。
关于四海万联
深圳四海万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四海万联“)成立于2015年7月,定位于领先的智能互联产品和服务提供商,拥有一批资深车联网行业专家和技术研发团队,曾参与卫星移动多媒体相关的行业标准制定。其业务覆盖车联网相关软件硬件、汽车AIoT产品与服务,同时提供数据运营、网联专业咨询与测试服务。已为国内外30+主机厂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服务千万车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