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文明·道路|2023首届中国智能社会治理论坛成功举办

江木南@36氪·2023年04月25日 20:04
智能·文明·道路|2023首届中国智能社会治理论坛,于4月22日-23日在武汉光谷成功举办

为建设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前瞻性探索智能社会治理新模式,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三方联合主办的智能·文明·道路|2023首届中国智能社会治理论坛,于4月22日-23日在武汉光谷成功举办。论坛设有一个主旨论坛和三个主题论坛。主旨论坛采用特邀报告形式。三个主题论坛分别为“人文社会论坛”、“智能技术论坛”、“产业生态论坛”,从理念、技术、产业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与智能社会治理”议题。

论坛开幕:共画中国智能社会治理实践新蓝图

开幕式上,武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山对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智能社会是人机物高度耦合、深度融合的社会模态,这为新时代国家与社会治理提供了无限潜能,同时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课题。”北京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董志勇在致辞中表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将联动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为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努力打造智能时代的“中国之治”。随后,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郝平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吴海涛共同为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活动现场还举行了“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签约仪式,并发布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行动方案》。此外,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还与浪潮新基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进行战略伙伴签约,构建智能社会治理的“产-学-研-用”生态。

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

主旨论坛:五位资深专家阐述最新洞见

在主旨论坛环节,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资深学者分别基于所在领域的视角,发表了关于智能社会治理的最新洞见:(1)通用人工智能赋能智能社会治理。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松纯基于什么是通用人工智能,通用人工智能的全球竞争格局,及其如何赋能国家治理现代化等问题,分享了前沿观点。他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人类即将迈入人机共存的智能时代,智能体将普遍出现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之中,需要从通用人工智能的角度来重新思考人性、社会和文明。基于通用人工智能理念,可以用U-V双系统解读人类与社会系统的行为(为机器立心),基于这些理念和思想,通用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与水平。(2)推动智能社会治理科研组织化。针对此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推动人类社会形态变迁,同时重塑着社会治理的观念与框架,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治理的智能化。张平文强调,智能社会治理涉及到多学科交叉融合,高校开展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与实践,需要改变过去传统的、由单一学科主导的方式,融合信息、计算、社会、管理等多学科及需求、评价等要素,进行有组织的科研,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智能社会治理团队。(3)智能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全国人工智能社会实验专家组组长苏竣首先介绍了智能社会发展的新态势,指出智能社会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新形态,并详细阐述了智能社会的特征。接下来,苏竣分析了近期ChatGPT技术发展对人类社会三个基本运行机制重塑的挑战,然后从社会风险、市场风险、舆论风险、认知风险、技术风险等五个角度,概括了智能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最后指出要以审慎、自信、积极的态度建设一个有人文温度的智能社会。(4)人工智能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洪永淼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结合技术发展趋势和具体案例,从AI替代劳动、AI改变资本与劳动者的关系、AI与消费者权益、AI驱动产业与国民收入分配、AI与经济全球化、AI与社会伦理规范六个方面,探讨了人工智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人工智能技术自主创新应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且人工智能技术要与人文因素相结合,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5)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助力智能社会治理。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科学技术法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平基于法律视角,首先介绍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特点和数据要素市场发展面临的五大难题,然后从“数据合规、政策声明、说到做到、不容乐观”四个方面阐述了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的法律原则和现实情况,指出数据要素市场健康发展离不开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且需要平衡发展与监管的关系。

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朱松纯做报告

人文社会论坛:智能时代的人与社会

在人文社会论坛环节,来自不同高校的资深专家学者们就智能时代的人与社会议题开展三个方面的探讨:(1)智能技术驱动下的未来设计与中外文化交流。北京大学教授、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就未来设计与智能社会治理展开论述,认为古典设计的目的是制造美的外观,现代设计的目的是改善产品的功能,未来设计的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未来设计师将与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一道,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贡献力量;北京大学教授、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吴杰伟阐述了智能技术驱动下中外文明互鉴的路径,并对此展开思考,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与治理关乎世界发展与创新的方向,人工智能与文化外译是文化传播价值链的重构,通过寻找智能技术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作用并利用智能技术实现文化重演,可以更高效地促进不同地区民众之间的互相理解,和更充分地展现不同时期的文明互鉴。(2)智能社会的数据要素、数字化赋能与数字经济治理。武汉大学教授、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丁煌认为数据要素在存在形态和使用价值方面具有特殊性,运用数据要素驱动数字经济发展,政府的角色和作用至关重要,在未来发展中,应推进数据要素流通助力数字技术释放更多潜能,包括深化数字技术对政府治理的赋能、推进公私数据融合支撑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理顺政务数据管理和使用的权责关系、明确政务数据与企业数据的差异和科学持续推进政府统筹能力建设;武汉大学教授、经管学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罗知就数字化赋能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展开论述,认为近年来通过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的驱动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罗知表示,未来中小企业、数字化服务商和政府三方共同破除痛点、降低门槛、多元协同是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重要途径;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洪亮针对大数据中蕴含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知识关联,介绍了知识大图对时序多元语义关系进行统一组织与表示的方法,认为基于知识大图实现精准、实时动态、可解释的金融风控,可以应用于全流程的金融风险治理场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长江学者杨汝岱认为,高质量发展要求中国经济增长模式逐步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型,要实现这一目标,数字经济发展是潜在的突破口,杨汝岱认为,通过数字经济的发展降低交易成本、优化配置效率,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中国经济实现稳定增长的路径之一。(3)智能社会时代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毅认为当前算法治理(将算法作为工具辅助治理,而非把算法作为治理对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然而在实践中算法治理出现一些异化现象,如大数据杀熟、数字控制等问题。针对当前算法治理异化现象的具体表现,张毅认为算法规制是应对算法治理的重要手段,并从技术规制和制度规制两方面分析了算法规制的路径及方式;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人工智能研究院研究员、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认为随着AI赋能城市治理不断深入,城市治理正在从技术创新驱动、政府主导和生产导向型的现代化进程,向体系创新驱动、平台+生态型的开放式价值共创导向的现代化进程方向转变,未来城市治理应采用最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将社会主义城市治理制度优势与中国传统城市治理文化精髓有机结合,并建立现代公共服务机制和一般治理理论,以及多层次、标准化、智慧化的现代城市服务体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社会建设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赵延东介绍了科技伦理的基本准则,认为通过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社会影响进行研判和分析,同时具有技术伦理风险和实验伦理风险,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时应特别重视伦理治理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副教授,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杨晓雷认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智能技术赋能法律活动和法律工作不仅具备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并且在未来广泛且深入的社会实践中,将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并形成更大的社会需求。

北京大学教授、艺术学院院长彭锋做报告

智能技术论坛:社会治理“必先利其器”

在智能技术论坛环节,来自不同高校和机构的资深专家学者们就智能社会治理各方面的议题展开探讨:(1)人工智能对经济学研究的影响。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邓小铁基于计算经济学视角,认为在智能决策的框架下,有望将博弈、均衡相关的一些经济学基础问题走通,从而推动更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而智能社会时代的互联网经济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海量的研究和实践机会;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助理教授、经济系副主任李博认为,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经济学研究带来了全新课题、提供了更丰富的数据和新的研究框架,促进了经济学研究范式的转换,在多智能体强化学习框架下可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和社会分工的影响,并据此提出关于人工智能技术产权的政策建议。(2)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风险感知和社会治理的影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教授高剑波阐述了其基于GDELT数据库和人工智能相关技术分析国际关系,得到了若干有关国际关系未来发展趋势的结论;北京大学长聘副教授、智能学院院长助理宋国杰从ChatGPT的基本原理出发,介绍和分析了ChatGPT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前景,并认为ChatGPT在生成信息可信度和可控度方面的缺陷会给监管带来困扰,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一定负面影响;北京大学智能学院教授童云海介绍了基于物联网和视频识别的城市运行信息智能感知标识、基于互联网的城市社情民意采集和民情事件感知标识等技术,认为这些智能技术为构建全面感知、数据汇集、功能集成、联勤联动、共享开放的“一网统管”网格化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提供了关键支撑。(3)社会智能学习和智能社会治理。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吕鹏认为,通过智能社会学习和社会智能体模拟得到的精准化社会知识,是解决社会困境的关键,如果我们把有益的社会知识传达到人民群众中的每个人,就会涌现出群体智能并改善社会福利,从而实现智能社会治理。(4)智能社会时代的数据治理和算法治理。国家信息中心信息与网络安全部政务外网认证管理处处长魏连介绍了政府侧在《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约束下,基于数据治理推进智能社会治理的相关管理机制、技术创新方案和落地实践经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认为在数字时代大背景下,加强多元共治、提升综合治理能力,是算法治理的应有之义,并且多元共治与“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化治理理念一脉相承,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公民应积极履行各方责任,全方位提升算法治理效能。

北京大学讲席教授、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邓小铁做报告

产业生态论坛:探讨“产学研用”生态

在产业生态论坛环节,六位产业界精英结合公司具体业务,从不同角度就智能社会治理和智慧城市建设等议题展开探讨:(1)信息交互在智能社会治理中的应用。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华介绍了手机信令大数据在空间治理、经济治理、民生治理等场景中的诸多成熟应用,认为手机信令大数据已有效赋能城市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可进一步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运营与智能治理。(2)人工智能技术推进智慧城市治理。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CTO李小波认为,智能渲染和可视化方案,不但能够破解城市大规模复杂场景、各类交叠数据高并发、高实时、高逼真度还原等难题,还能有效助力城市规划与设计、环境保护、城市运营和管理、公共安全、精神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提高政府部门社会治理成效;暗物智能科技集团副总裁张继超分享了人工智能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演进所带来的新趋势、新模式和新动能,认为认知智能是智能社会治理的新型驱动力,表示暗物智能科技公司将持续聚焦强认知AI,以打造认知型城市智能体为理念,持续联合产学研力量推进智能社会治理建设;浪潮新基建智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赵俊波介绍了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及其在城市交通、城市应急、城市治理、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场景实践和取得的成效,认为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未来。(3)数智化赋能供应链治理。京东云副总裁/大交通业务部总经理关佳欣表示数字化韧性供应链正融入千行百业,京东基于超级物联平台、超级自动供应链、大规模计算集群天琴、智能机器人仓调度系统和智能算法共同打造的数字化供应链,已在城市治理、乡村振兴、能源领域、零碳园区、零售行业、交通物流、汽车行业等场景中提供智能服务。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华做报告

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CTO李小波做报告

京东云副总裁/大交通业务部总经理关佳欣做报告

圆桌论坛:元宇宙与智能社会治理展望

圆桌论坛由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青年长江学者吕鹏主持,主题为“元宇宙与智能社会治理展望”,参与嘉宾分别是武汉广电天汉传媒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舒凯、中国联通智慧足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华、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长聘副教授宋国杰、暗物智能科技集团副总裁张继超、京东云副总裁/大交通业务部总经理关佳欣以及恒信东方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CTO李小波。圆桌论坛讨论了人类迈入智能社会的标准,元宇宙社会的形态及其与智能社会的关系,如何进行社会模拟和人类的未来等问题。针对主持人提出的这些问题,嘉宾们发表了不同看法,并与主持人热烈互动。论坛最后,嘉宾们对智能社会治理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圆桌论坛

结语

2023首届中国智能社会治理论坛的成功举办,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智能社会治理的理念、路线、要素、逻辑,也明确了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的创新思路与实践模式。下一步,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继续秉承“顶天立地、服务地方”的理念,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科技感、幸福感,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武汉实践做出贡献。本次论坛采用线下模式,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代表,产业专家,头部企业代表约200人参会。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在2023首届中国智能社会治理论坛上,一起探讨智能社会治理的未来。

2023-04-23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