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工」:用科技手段为水务治理插上“智慧翅膀” | “智慧金牛”项目精选
随着计算机、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水务行业的深入应用,“智慧水务”应运而生。《2023-2028中国智慧水务行业发展潜力分析及投资战略规划咨询报告》显示,近期来看,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预计至2023年,中国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达到251亿元;远期来看,智慧水务市场空间充足,可达3000亿元。
巨大的市场之下,水务数据存在突出问题,数据孤岛化现象严重、水务数据不完善、不及时等情况不断出现,一些水务企业在未建立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情况下,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管网、水表等设备的状态信息数据、地理信息数据。且水务数据类型多样,规模较大,水务资源整合难度较大,难以实现大规模的互联互通。将大量的历史数据从原有系统转移到新的模块数据库时,新模块数据库系统容易出现运行缓慢、数据丢失等各类问题,这些问题会对智慧水务的升级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制约了智慧水务行业的发展。
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2023年3月30日下午,在“智慧金牛”金牛产业会客厅活动上,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航天科工”)进行了项目路演。正是看到水务方面的管理需求,「航天科工」开始创新寻求突破,依托专业团队和研发优势,加以系统建设和支撑的背景,和能生产出军工品质级别产品的自信,研发出航天技术赋能城市水务管理项目。此项目在管理上能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字化、排水防涝信息可视化、排水防涝监测实时化、控制便捷化;在经济成效上能实现智慧水务提质增效,有效降低运维成本;在推广成效上,能打造特色应用,围绕防洪、排涝数字孪生“四预”进行经验分享,为全面推进智慧水务数字孪生建设提供指导。
「航天科工」成都分公司副总经理岳旭告诉36氪,智慧水务涉及面较广,从百姓用水到最终排水过程链条较长,需要满足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环保要求。尤其是在污水下河阶段,更是需要智慧水务的介入,通过物联感知加智慧化的信息化平台,实时进行治污水监测,从排水户排水管网监测,实现末端截污、点位治理、源头治理;从泵站运行监测、远程控制,实现排水远程调度;从排口、受纳水体水质监测,保证城市湖泊水系安全。做到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防止污水下河。
目前,该产品已形成了一套标准规范体系“1+1+1+4+N”,指统一物联感知一张网,统一数据资源中心,统一支撑平台“智慧大脑”,四个整合平台,N个智慧应用。这套体系主要应用于环保、水务、交通以及应急领域,真正从底层来解决政府和客户的使用痛点。
同时「航天科工」已帮助重庆市、广州市、成都市金牛区等地解决众多水务问题,研发的水质预报预警系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获得政府的高度认可。值得一提的是金牛区智慧排水管理平台项目在成都市水务局组织的21个区县的智慧水务年度考核中荣获第一名,并获得发展专项奖励资金400万元。
岳旭告诉36氪,他们是一家以产品和技术为主导的军工企业,研发加技术团队占整个公司的80%左右,目前平均学历80%以上为硕士学历,专业学术带头人都以院士为主,共有九位院士,承担了城市新区智慧生态建设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云端结合的物理仿真引擎集成与应用示范”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支撑计划、重要战略咨询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17项,累计经费金额超亿元,其中国拨经费金额6600余万元,2020年,公司进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20家企业TOP18。
在智慧城市专业技术体系中,与区块链、大数据、信息安全数据分析与处理相关领域,取得成果有专利77项、软著258项、授权专利22项;在智慧交通、检察科技、环境监测和共性基础方面自主研发27项产品,共计申请专利超100项,软件著作权超300项。
作为一家智慧城市集成商及物联网产品提供商,「航天科工」围绕智慧城市领域中新城园区与智能建筑、生态环境、智慧交通、政务数字化等应用场景提供解决方案和全流程服务,且多次承接北京奥运会、世博会、大运会、亚运会等等诸多大型国家级项目获得高度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