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种业养殖到预制菜,山东再探“水下经济”
对于国人来说,“吃”一直是一件大事。纵观几千年的文明发展,饮食总是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饮食文化的变迁更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映衬社会变迁的缩影。尤其是在近年来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人们对饮食的需求愈加讲究,消费食材也从“陆地生物”向水下延伸,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水产品开始越来越多的走上消费者的餐桌,国人消费习惯的改变也推动水产品这一“蓝色市场”迈进发展的黄金期。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14.2千克,相较于2015年的11.2千克上升了26.8%,预计到2026年我国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将达到23千克,占总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
图片来源:Pixabay
打造新城市标签,山东开拓水产养殖业分布地图
提起山东美食,人们一般总是会想起山东煎饼、德州扒鸡,但事实上,作为我国沿海大省,水产早已深入到山东人生活的各个角落,“喝啤酒吃蛤蜊”更是成为挂在山东人嘴边的口头语。且相较于其他沿海省份,水域滩涂广阔、渔业资源丰富且开发潜力巨大等特点,也使得山东水产品总产量及渔业经济总产值均位于我国前列。
根据山东发布的《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1年,山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4942.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相较于上年提升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和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9.7%和18.7%。
在推动水产养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除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加持外,各地特色鲜明的资源禀赋与产业布局,也成为山东打开水产养殖业分布地图的关键。其中,作为山东水产行业聚集地之一,近年来,微山借助优良的水质环境和丰富的饵料资源,大力推广健康生态养殖方式,实施生态化改造,加快生态渔业绿色转型。在创新养殖方式方面,微山推行“鱼虾蟹混养”“池塘微孔增氧”“河蟹南美白对虾混养”等生态养殖技术模式,通过在养殖槽内配备增氧设备和推流器,实现养殖尾水循环利用。
除此之外,微山还进行河蟹苗种繁育技术试验,建立300亩河蟹良种培育基地,组织实施4个养殖尾水治理试点项目,打造“外封闭、内循环”生态循环样板,实现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
除了生态化养殖系统,先进的科技技术也成为推动水产养殖行业发展的关键。在山东聊城东阿县,当地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借助鱼菜共生系统,实现养鱼不换或少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苗茁壮成长的共生效应,有效维持鱼、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的生态平衡;利用循环水养殖系统,通过APP及时检测水体的PH值、溶解氧、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指标,实现水产高效高产。
除此之外,水产养殖合作社还开发了线上服务平台“渔业通APP”,使100余名养殖大户能通过线上平台与国内知名专家交流各种行业问题,为水产养殖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展至今,水产养殖合作社养殖面积达到3000多亩,年销售额4200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全产业链布局,水产养殖释放经济活力
水产行业流传着一句话,水产振兴,种业为先。作为水产养殖行业的产业链源头,近年来,水产种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阶段性改变。从罗非鱼到脆肉鲩,从海鲈到鳗鱼,从“网箱鱼”到“跑道鱼”,水产种业在进行成果突破和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也在不断推动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从产业链上游来看,山东省现有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4家、省级水产原良种场93家、水产新品种64个,占全国总数的28%。近年来,山东不断释放政策红利,推动现代化水产种业发展,在此过程中,也孵化了一批优质的水产企业。
其中,作为一家成长于山东的水产企业,多年来,青岛七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成熟的产业技术对多种特色鱼进行基因育种,培育了墨瑞鳕、三文鱼、东星斑、 鳜鱼等多种优秀养殖品种,拥有丰富的特色鱼种质资源库。
在水产养殖模式改革方面,七彩种业打造陆基循环水工厂,利用自有的工业化高密度循环水养殖技术,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不仅如此,陆基循环水工厂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养殖“靠天吃饭”的难题,完善的水处理和循环系统也极大地减少了对周边水域和地下水的污染,有效实现绿色生态养殖。
不同于七彩种业,山东山海智慧渔业有限公司与山海天网箱养殖协会、国美海洋牧场等部门打造了网箱养殖区,采用“人放天养”的自然生态养殖模式,丰富的饵料与良好的水质为鱼的生长提供完全野生的环境,相较于普通养殖捕捞方式具有养殖容量大、抗风浪、海流性能强等特点,且不受休渔期时间限制,鱼类产出质量较高。
除上游种业养殖模式外,为增加产业链附加值,水产养殖行业也在不断向下游探索,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与此同时,人们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加速了水产加工的改革,预制菜快速成为产业发展的“新风口”。据京东超市联合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22年京东超市即享食品消费趋势报告》显示,鱼肉和海鲜成为十大热门预制菜食材之一。
为抢抓这一消费风口,2022年日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出台《日照市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八条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引领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聚力打造预制菜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日照丰富的海洋资源,与完整的加工产业链也加速推动海洋水产与预制菜的“碰撞”。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日照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企业实现产值121.9亿元,其中水产品加工45.33亿元,同比增长10.8%。为进一步抢占水产预制菜的“新风口”,日照市将加强研发能力和品牌建设,加快打造日照特色水产品预制菜品牌,共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