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鼎投资李建立:看好To G数字化相关的产品和业务 | 展望2023
文 |数字时氪
封面来源|IC photo
数字化浪潮正在影响全产业发展。
在国内,产业数字化的经济规模占全国数字经济比重的81.7%,占中国GDP的32.5%,已经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能。
数字化与产业的融合越来越深,但经历疫情三年,各产业都受到不用程度的影响,产业数字化在新的阶段下如何发展?2023年,数字化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36氪数字时氪特别开展展望2023系列,希望将各行业、专家对数字化的年度观点收集并传播。
本期是我们展望2023系列的第九期内容,我们邀请到了九鼎投资先进制造投资部董事总经理李建立。
李建立,九鼎投资先进制造投资部董事总经理, 2014年加入九鼎投资,在先进制造、新材料领域累计完成数亿元投资,先后主导或参与投资了科林电气(603050)、科卫泰、俊富无纺布等企业,拥有实业和金融复合背景,曾就职于LG、德信、Balda等大型企业从事研发和管理。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工程学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商管理硕士。
李建立带来了他对于2023年数字化的展望:
- 体制内的数字化涉及“软”的层面更多,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一定是软硬结合。
- 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但想要落地和执行得好,还需要专业的CIO。
- 好产品的关键,是解决企业的问题,以及简单易用、后续维护拓展方便。
以下部分为专访部分(经数字时氪编辑):
Q:很多人认为,重大的群体性灾害、灾难、变故后,全社会的心态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从您的角度来看,疫情三年对于企业经营理念、数字化的理念是否发生了一些系统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会如何影响中国数字化的趋势?
李建立: 一方面,疫情影响了企业现金流,使企业对于新增投资的意愿变弱。另一方面,疫情影响工人的管理和流动,企业因此希望减少对人员的依赖,这也成为企业提高其数字化水平的推动力之一。
我认为,(疫情带来的)前一影响是短期的,后一影响更偏长期,随着疫情的常态化,企业更有积极性去加快和加大数字化的投入。
Q:疫情前后,中国对于数字化的价值判断是否发生或者会发生变化?具体是什么?
李建立:相比疫情前,中国对数字化的认识更深刻了。
具体来看,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政策方向。工信部、国资委等相继出台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政策文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此外,疫情期间,各部委,各级省市也多次提出了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及国务院提出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工作指导意见,工信部针对现代轻工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数字化的要求,不同地区政府也有数字化相关的政策引导细则。
Q:对企业而言,2023年中国的数字化是否有红利,红利可能是什么?
李建立: 我认为是有红利的。对从事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企业来说,一部分红利,是企业客户在疫情中遇到的痛点问题,企业可挖掘出来并为此提供服务;另一部分红利,是政府明确引导的需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细分行业和领域,有需求拉动。
Q:在当下,尤其是受疫情影响后,可以明显看到体制内的数字化的预算会更充裕,这会对中国整体的数字化转型产生什么影响?
李建立:对于数字化服务商来说,来自体制内的数字化政策影响更大更直接,会使其发展更快。体制内的数字化涉及“软”的层面更多,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一定是软硬结合。
我们期待看到数字化服务商通过政府的数字化业务,锻炼出更好的数字化软能力,从而提升中国整体的数字化水平。
Q:此前,大部分企业为数字化的投入动辄千万甚至数亿或数十亿元,如何看待这样的数字化增长和红利,未来这种模式是否持久?
李建立: 大部分企业尤其民营企业,对于数字化的投入还是相对理性的,这与其自身收入规模和需求是匹配的。未来,仍有持续的数字化改造和升级的需求,这不是短期行为,数字化可应用的行业和领域还有很多扩展空间,关键是数字化服务商的服务能力还要进一步提升。
Q:2022年36氪的访谈中,关于谁应该为数字化负责,呈现了2种观点:一把手工程、CIO/CDO , 您如何看?2023年行业会有哪些因素导致数字化负责人的变化?
李建立: 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没错,需要来自一把手很强的推动力,但要想落地和执行得好,还是需要专业的CIO。
我认为,企业需要结合自身需求和现有的数字化能力,在组织变革和数字化应用两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Q:当下各种数字化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在您看来有什么关键要素是“好产品”一定要具备的么?2023年有什么看好的数字化的相关服务或者产品?
李建立: 好产品的关键,是解决企业的问题。此外,好产品还需简单易用、后续维护拓展方便。2023年,和政府数字化相关的产品和业务,应该会有较好的业绩增长。
Q:2022年,国内外您觉得有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数字化创新案例?2023年,您最期待看到哪方面的数字化创新和增长?
李建立: 美国的Salesforce公司从CRM起步,通过业务拓展和并购,上一财年实现了265亿美元的销售收入,市值超过一万亿人民币。
中国的数字化企业目前还普遍偏小,非标比例较高。我们也期待中国的数字化企业从细分领域入手成长为行业巨头。
Q:2023年,中国相比于欧美的公司,在数智化创新方面有什么优劣?
李建立: 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数字化情况差异很大 。
首先是大环境,中国的中小企业较多,情况差异大,对于数字化需求和数字化能力认识不清晰。
另外,中国企业对软件的付费意愿较弱,因此中国数字化服务商的成长是较难的。如何通过相对标准化的数字化产品,解决差异化的企业实际问题,这个需要中国数字化服务商不断学习、提升。
互动话题
36氪数字时氪团队(微信号:digital36kr) 正式启动了数智化的《展望2023》系列。如果您是行业内长期关注数智化创新的创业者、投资人、从业者,欢迎在2月来稿与我们一起探讨一些关于数智化的前瞻问题(点击下方链接查看详细问题)。
截止时间:2月28日
投稿邮箱:cdomkt@36kr.com
另外你希望看到哪位专家来回答这些问题,欢迎留言或者私信数字时氪小助手(ID:szsk36kr)告诉我们,我们将全力邀请这位专家出现在我们的系列中。
THE END
我们正在建设「TOB领域」主题交流社群,欢迎扫码添加数字时氪小助手,并发送名片或者个人介绍,我们将为您持续推荐相关产业信息和活动。
更多活动信息及行业详情,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数字时氪”(微信 ID :digital36kr),期待您的到来。
扫码入群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数字时氪”(ID:digital36kr),作者:数字时氪,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