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实验室的新材料,到底有多抢手?

36氪山东·2022年12月15日 11:23
能源转型大潮下,新材料成为“新风口”

自古以来,材料总是与人类的文明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远古文明烧土做陶到农耕时代的筑炉冶铁,再到工业文明时期有机高分子与复合材料的相继诞生,人类生产力变革总是离不开材料的产生与应用。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在传统材料的基础上研发新材料,来满足高新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生产需要,需求端所提出的新诉求带动着新材料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新兴产业的开发与成熟,都使新材料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新材料的定义范围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新增长曲线持续开启。

图片来源:Unsplash

需求牵引下,新材料成行业热点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数据显示,2012年至2021年,我国新材料行业产值增长4.9倍,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预计2025年产业总产值将达到10万亿元。

从产业发展来看,近年来,新材料与5G、智能手机、汽车、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高度融合,产业创新步伐持续加快。人们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与“双碳”政策的颁布,也使得人们对新材料产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发展与环境效益并行,绿色化、智能化成为新材料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除此之外,随着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动作的加快,产业发展势头越烧越旺,由于新材料具备结构功能复合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等特点,也使得新材料领域成为能源行业的发展焦点,新材料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很快转变为各地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基础产业。

据统计,2021年前三季度,山东全省规模以上新材料产业首次突破万亿元规模,实现营业收入10255.6亿元,同比增长32.6%;利润869.8亿元,同比增长102.7%。

新能源产业需求的不断释放,使得锂电原材料供不应求,成为科技“新宠”。作为山东主要的锂电池生产基地,近年来,嘉祥县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引领锂电池产业创新,通过“孵化+培育+引入”的模式,快速建设并壮大锂电池产业链,围绕锂电池上下游产业开展“内部孵化+招商引资”双培育体系,先后引进多家生产锂电池的优质公司,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锂电池材料产业集群。

电解液是锂电池的“血液”,也是山东多家新材料公司的重要研发方向。为解决新能源材料产业的原料需求,金仕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推出了包含碳酸甲乙酯、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和碳酸丙烯酯在内的五种电解液溶剂,为新能源上游材料产业提供持续动能,推动山东锂电市场的加速扩张。

无独有偶,同样位于嘉祥化工产业园的山东祺添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投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功能有机硅材料项目,通过研发生产添加剂,提高使用效率,解决新材料领域供给不足的弊端,同时添加剂还将改善电池的耐高温性能,在电池的续航里程上也有极大的提升,这也为嘉祥锂电产业链做出有效补充,为推动山东锂电新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布局重点领域,新材料行业再升级

根据山东省提出的《新材料产业2022年行动计划》,2022年年底,重点新材料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5%以上,新材料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新增300家左右,累计达到约2600家。

随着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作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新材料产业也成为山东省内各地布局高新技术竞争的关键领域。

其中,山东东营经济开发区依托科技创新,实施优势产业突破、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提升“三大行动”,发展功能陶瓷材料、铜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新材料产业链,2022年上半年,全区新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增长26.7%,拉动工业增长6.8个百分点。

作为东营新材料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瞄准材料领域科技前沿,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核心,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发展。在核心技术攻关上,国瓷突破薄壁直通式载体和高性能颗粒捕捉器技术短板,成功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这也打破了日美在行业内的垄断格局,实现汽车尾气净化用高端蜂窝陶瓷载体的国产化,成为国内主要的蜂窝陶瓷载体生产商。

除了功能陶瓷材料以外,稀土也成为东营布局新材料的重要内容。作为新材料制造和技术开发的关键性资源,稀土从手机屏幕、数码相机到导弹、雷达,从农业、工业到军事等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稀土催化技术也成为东营市抢占稀土新材料行业重要的突破口。

2019年8月,在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由天津大学牵头,联合有研稀土、山东国瓷、潍柴动力、威孚高科等8家行业龙头企业共同出资建设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

为解决制约稀土催化产业发展的痛点问题,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创新实行探索实践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模式与产业发展新生态,首创“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区”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东营市依托研究院建设了“双创新、双融合、双引领”的稀土汽车催化产业园,集中布局了总投资55亿元的9个产业链上下游关键项目。

不仅如此,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针对稀土催化等重点产业、优势产业,梳理布局了20个产业链条,实施重点产业“链长制”,着力将20条产业链塑造成为“链主”企业引领、高成长型中小企业支撑、核心技术产品突显的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近年来,山东不断释放政策红利,通过打造多个材料产业集群,发挥集群效应,推动新材料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对于山东来说,新材料产业不仅是新兴产业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山东制造业创新升级,蓬勃发展的缩影。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想象力消费下的电影时代

2022-12-1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