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用眼告急,“刚需+消费”双向开启眼科产业新格局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加速迈入数字时代,在享受电子设备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加重双眼的负担。据统计,我国近视人群约7亿人、干眼症约3亿人、白内障约1.6亿人,仅这三大眼病患者人数就已超过10亿,眼科疾病治疗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人们的收入日益提高以及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这也加速推动眼科医疗潜在需求向现实有效需求进行转化,庞大的人群需求基数和消费属性,不断开拓了市场的增长空间,眼科行业也渐渐成为医疗服务业的黄金赛道。
图片来源:Unsplash
从眼科医院到科普场馆,固牢产业根基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共有近1.4万家企业名称或经营范围含“眼科”且状态为在业、存续、迁入、迁出的眼科相关企业,其中,成立于5年内的眼科企业占比近5成以上。2021年,新增眼科相关企业数量1700余家,注册增速为9.1%。
从地域分布来看,广东省以近1500家眼科相关企业,占比10.2%,位居全国首位,山东省、四川省分别以近1000家、近800家,占据我国前列。
作为我国人口大省,山东眼科产业发展悠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便创建山东眼科研究所,三十年间,山东眼科研究所通过不断发展眼科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推动山东眼科产业快速发展。眼科研究所也由初期3个人、25万资产发展为业务用房5万平米、总资产15亿元、每年50万门诊、4万余台手术的专业眼科平台。
发展至今,山东眼科研究所已拥有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山东省眼科医院)两家三甲专科医院,眼视光技术服务平台等实体机构,成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联合建设单位、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以及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
回顾产业发展历史,眼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历程被收录在眼科博物馆中,让“看见的历史”通过博物馆里的文物展品,鲜活地呈现到人们的眼前。2021年2月,山东眼科博物馆正式开馆,作为全国唯一经由政府主管部门正式批复成立的眼科专业博物馆,山东眼科博物馆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附属园林景观面积近1000平方米。眼科博物馆内眼科文化展示场所众多,现已形成以山东眼科博物馆为主体,院史分馆、角膜捐献分馆、近视分馆、眼镜分馆、科技分馆等十余个分馆为补充的架构模式,馆内还分设手稿展区、会议照片展区、设备展区、眼科古籍展区等十个展区。
截至目前,山东眼科博物馆已收集眼科古籍、重要史料图书、照片8000余件,各类重要眼科设备展品800余件,各类眼镜及其他展品1100余件,不仅为研究我国眼科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实物依据,也为山东眼科科技发展与产业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聚焦视觉防控,开启产业新增长
随着资本的不断入局,眼科赛道逐渐变得拥挤,但作为眼科疾病的组成部分,近视防控领域仍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且在我国的近视人群中,超半数为儿童青少年群体。对于青少年来讲,近视不仅影响学习质量,且在成长阶段都会持续加深,近视防控便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国家卫健委调查,2020年我国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同比增加2.5%,其中初中生、高中生近视率分别达到71.1%和80.5%。庞大的近视人群推动眼镜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眼镜市场的规模越来越大,消费升级的影响下,产品品质不断提高,服务内容也不断细化,眼镜市场也通过打造新业态,来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
2021年7月,经过重装升级的山东眼镜市场重新开放,涵盖各类镜架、镜框、镜片、眼镜饰件、辅材料、眼镜专用设置器材等内容,一站式满足用户对眼镜的所有需求。除此之外,山东眼镜市场还引入卡尔蔡司光学、明月镜片、姜玉坤视光科技等行业知名品牌,为山东眼镜市场的持续发展注入能量。
作为山东眼镜行业的集聚地,山东眼镜市场成立于2007年,是山东省内专业的眼镜批发、零售市场,市场共有经营业户百余家,产品汇集国际国内上百个品牌,面向山东省十六个地市,同时覆盖河南、河北等多个周边省市。山东眼镜市场以先进的验光技术和专业的服务程序与理念,在为用户提供更高消费体验的同时,也在不断实现眼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图片来源:Unsplash
视觉问题不仅是青少年的困扰,同样影响着中老年人的生活。2021年9月,由青岛眼科医院携手光学巨子蔡司共同打造的“老视矫正示范基地”在青岛正式启幕。老视矫正示范基地依托“全视觉白内障老视三焦点”技术,为本土及周边区域的视觉患者提供个性化、精准化、专科化的治疗服务,尤其助推正处于个人创造力“黄金期”的中年患者重新焕发活力,享受无缝切换的全程视觉、感受高品质、年轻态的“视界”。
伴随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审美也在不断提高,眼镜也从单纯的矫正工具,逐渐被赋予时尚内涵,更具工艺感的手工眼镜也开始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德州英翔视光眼镜有限公司,眼镜不仅是视光用具,也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且与一般眼镜公司的流水线生产不同,英翔手工眼镜的制作流程共有12道工序40多个环节,其中包括测量参数、构图、选料、铜板裁板、铜线打磨、煺火、鼻梁挝弯、镜腿绕细儿、合页制作、精细研磨、镜身抛光、眼镜合身等,通过一刀一刻来保证产品的精美。2020年4月,英翔手工眼镜制作技艺被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年来,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山东眼科产业进入全面快速发展阶段,为了引导眼科产业链健康持续发展,省内各地不断整合医疗资源,提升眼科产业的医疗技术和产品创新,在加快企业向眼科健康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为产业的长久发展注入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