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寒潮,员工买单?

脉脉App·2022年11月24日 20:15
如今的职场人更在乎是否能与公司进行平等对话,并能站在对等的角色共事。

魏星周一上班时,发现眼前的工位又空了三排。三个月前刚刚成立的新部门消失了,这个季度刚好过完,理应是复盘okr的关键时刻。她有些意外,因为上周三下班时,这些同事还在全情开会,那时已经是晚上11点,他们并没有要离开的意思。

职场人的一年:从“同甘共苦”到“毕业大礼包”

但这一切似乎又在情理之中,今年6月份,公司的下午茶变得有些潦草,两个月后,这个福利彻底消失了。那之后大家都明白,“降本增效”终于到来。订会议室时,魏星还发现只能容纳两个人的“洽谈室”已经被无限期预定,它变成一个长期的约谈地点,不出意外,从那里出来的人,会收到“大礼包”,并从公司“毕业”。

“毕业”和“大礼包”是当下的年轻职场人对裁员及裁员补偿的暗语,员工们虽然对公司的优化决定心怀失落,但如果可以按法律要求发放补偿,并在宣布优化时态度好一些,大多数人还是对公司的决定表示理解。可并不是每个公司的HR都是谈判高手,由于很多优化决策过于迅速,无法拉通法务和公关部门预估风险,不少生硬的约谈记录被爆出后,总会引起一片哗然。

(与HR约谈后的震惊和愤怒 图片来自脉脉)

魏星还记得2022年开年时的大部门年会,领导真诚地说:“同学们,接下来的一年,是整个公司艰难的一年,需要我们同甘共苦。”她有些困惑,为什么年初的“同甘共苦”变成此时的“大礼包”和毕业后空荡荡的工位。

正如魏星的领导所说,2022年对于各种企业都是极具艰难的一年,这种艰难辐射至全球。寒冬似乎比预想的长久很多,大部分公司都想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救”,但通过“裁员”减少人员支出,似乎是最立竿见影的成果之一。

从国内到全球 这个新年注定不太“快乐”

最近,国内互联网公司第三季度的财报纷纷公布,大部分公司的盈收较前两季度均有涨幅,而其中“支出”部分的锐减尤为明显。

而根据国际劳工组织2022年11月17日发布的《世界就业和社会展望:2022年趋势》预计,2022年全球失业人数将达2.07亿,远超 2019 年1.86亿的数值。而在中国,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统计,这一数字高达4400万人。

最开始,大家都以为缩减职位只是暂时性或个别公司的个例,如今看来,它变成了一场无差别事件,与能力和经验无关,甚至与绩效的关系都并不大。彩蛋会降临在任何一个人头上,就员工而言,这里没有幸存者,只有离开和晚些离开。大家逐渐意识到,自己只是被通知的人,最多是在赔偿条件不合理时,有一些争取的空间。

以科技领域为例,在国内,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大厂裁员的消息登上热搜。而近日,硅谷的各家科技公司也纷纷宣布裁员:先是Twitter一夜间裁员50%;再是Meta每个员工都收到宣布去留的邮件;紧接着亚马逊又宣布裁员1万人,并且将会在接下来的一年里持续优化。

(硅谷裁员让职场人多了愁容 图片来自脉脉)

本应是欢度圣诞和春节的年底,职场人的脸上不同程度都挂上一丝愁容。整整一年,除了日常工作要卷,大家还要等待靴子落地的那声响动。

企业最大的善意:不PUA 按法律给赔偿

李豹的靴子,是最早掉到地上的。2022年1月,他领取了前司的大礼包,于此同时,他发现公司几个月前就加高了顶楼的防护围栏。“一切都已经部署好了。”他在那里工作了八年,虽然之前也偶尔焦虑假如被裁员后的生活,但这个问题还没想好,他所在的尚处于盈利阶段的业务线就被裁撤了。

快一年后,李豹再想起这件事时,认为裁掉自己所在的部门,从一方面也表明公司面对营收压力时已不愿再承受任何风险,也没有耐心对新产品和新想法有探索和试错的耐心。“也许公司层面经过评估,觉得我们的业务并不能在接下来的几年内一直盈利。”

对于公司和员工的关系,李豹似乎回答了吴瑶的困惑:“这次寒冬中,生产资料所有者的艰难和劳动者的艰难,是无法相通的,公司要追求一个好看的报表,但打工人的艰难是如何维持生计,两者面临的困境无法捆绑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并没有一个共赴时艰的说法。”

如果赔偿合理,员工普遍会拿着赔付离开,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都能做到如此。知名职场博主王落北认为,“如果一个公司可以对员工如实按照法律规定标准进行赔付,不在此时说出‘如果不要赔付就把离职证明写得好看一点’的话术,就已经是企业最大的善意了。

其实对于赔付方案,李豹至今耿耿于怀。他一月份离开公司,但当年的年终奖却未下发。那是一笔大于赔偿金的薪资,“相当于我用自己应得的报酬对自己进行了赔偿。”这让他有些无奈,但那时,他却已没有心力和公司继续拉扯,“相较于濒临破产的企业,互联网大厂还是在赚钱的,只不过增幅放缓,但他们还是对离去的员工,多了一次算计。”

然而除了裁员,降薪也是企业应对危机的方案之一。2022年10月28日,国美电器董事长黄秀虹宣布公司到12月底前,只给员工缴纳社保,而工资不再发放。并且今后中长期工资发放也存在不确定性,员工可以签定承诺书。这条新闻下,不少留言内容为“我们公司也是这样。”王落北说:“如果涉及薪酬待遇和工作内容变动,公司层面是必须和劳动者去进行双向确认的,在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形成决议开始执行。”

(国美停发工资在脉脉引起讨论 图片来自脉脉)

但遗憾的是,在这次寒潮中,公司单方面宣布减少员工收入或社保,如果员工不接受就视为主动离职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

寒气来临 最终吹到职场人心里”

2022年8月23日,任正非在华为内部论坛的一篇文章中提到:“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尽管事后媒体将其解读为来自华为的前瞻性危机感,但这阵“寒气”却实实在在吹到每个员工的心上——随着漫长凛冬,企业和员工的关系也披上一层冰霜。

(“把寒气传递下去”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从事企业文化工作的贾涵这一年来看到太多迟疑或失落的表情。下班后,要好的同事们会一起吃饭,席间话题大多是下一次开奖会轮到谁。“越是这样的时刻,员工越需要确定性的决策,大家需要看到希望或得到明确的答复。”

这种确定性,其实也包含了公司能否赋能员工更多价值——拥有即使离开这里,也能在别的地方顺利就业的能力。说到底,如今的职场人更在乎是否能与公司进行平等对话,并能站在对等的角色共事。

王落北说:“良好的雇佣关系应该建立在双赢的基础上,公司和员工并非对立,而是员工能为公司创造价值而被招聘,员工认可公司提供的工作环境和待遇而入职。”在波动期,企业会果断选择减员增效,而员工也不要把日常的同事友谊寄情于公司,“最重要的是拿到理应的赔偿,如果突然被约谈,一定要尽快保留好过往工作的记录,还有就是对工作成果有负面评价的各种材料,都不要签字。”这是一位职场博主对打工人给出的最朴实的忠告。

“也许出路在外面”

这股寒气让职场人,特别是在互联网的职场人心灰意冷。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己仅仅是公司里随时可以被代替的“生产资料”,很多人开始思考自己工作的价值,一边有着非我莫属的假象,一边又不知道离开公司后的自己还有什么用武之地。

在互联网企业寒冬来临之前,日报、周报和数不尽的例会已经让大家疲惫不堪,而35岁的魔咒也让大家心生焦虑。如今暂别工作,生活被迫按下“休眠”按钮,但这似乎也是个重启的机会,“工作不仅仅只有互联网,现在很多其他行业,例如新国企、新外企、人工智能和部分实业公司也是求贤若渴。”贾涵建议大家多关注新兴行业和传统行业,他们往往看重互联网人灵活的工作能力和强大的内心。

(新国企的互联网业务依然在求贤若渴 图片来自脉脉)

而同为职场人对公司的评价也不容忽视,在脉脉发起的MAX年度“职得去”雇主评选中,企业影响力、企业内容曝光、员工活跃、企业号访问、企业号粉丝活跃、职位曝光、职位投递率等维度,以及职场人每一次在脉脉平台上对企业发表点评、浏览及投递职位、访问企业号、回复企业相关内容等,都直接对参选企业的评分产生影响。最终每一家真正重视员工声音的企业都将被点亮。

拿到赔偿后,李豹并没有着急找工作,他开始尝试做短视频,偶尔有一些广告收入虽然比之前上班的工资少很多,但没有加班也不用熬夜的生活,让他的焦虑少了很多;贾涵刚刚和高层进行了one one,她所在的部门不可避免地领到裁员指标,贾涵决定和被优化的同事一起梳理在这段工作里的工作亮点和核心技能,以便迎接后续的面试;魏星觉得寒冬还要持续,不如提早部署自己的前程,更新简历后,她发现了一个传统行业的招聘简介,最后一行是这样写的:“欢迎互联网毕业生投递此岗位。”魏星按下了“发送简历”按钮,她觉得,这是寒风里为数不多的温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脉脉”(ID:taoutianxia),作者:脉脉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1
1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未来三年将会是前所未有的寒冬。”

2022-11-24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