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三年之约
2019年特斯拉进入中国时,马斯克曾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特斯拉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必须要在三年内实现百分百的国产化率。
今年刚好是第三年。
那马斯克的承诺兑现了吗?
8月15日,特斯拉官方传来喜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第100万辆整车已成功下线。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发表微博称:“祝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第100万辆电动汽车,特斯拉全球累计已下线300万辆汽车!”
随后,特斯拉对外事务副总裁陶琳转发该微博,在微博上表示向上海团队致敬,并透露上海工厂团队由99.9%的中国人组成,上海工厂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超过95%。
不难预料的是,特斯拉将在随后的一年迅速完成从95%到100%的跨越,并且这对于庞大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而言也并非难事。如此来看,当时许多人质疑的马斯克所难以兑现的承诺,如今正变成现实。
回望过去的三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供应链本地化率已经从2019年底的30%到2022年超过95%的成绩,可以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整个供应链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那么,特斯拉具体改变了什么?它是如何实现95%的国产化率的?本篇文章将与你一起回顾特斯拉进入中国的这三年。
01
讲述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这三年来供应链的变化,必须从故事的最开始讲起。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斥资20亿美元打造的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工厂,也是特斯拉在全球的第三家超级工厂。
2019年特斯拉入华时,和上海市政府签订了双方协议,并接受了上海市政府的多重优惠政策:
其一,特斯拉以全资形式在上海建造超级工厂,并以约9.8亿元获取86万平米的地块;
其二,中资金融机构给予特斯拉40亿人民币的低息贷款,年利率为3.9%;
其三,2019年,上海市政府还向特斯拉上海工厂提供了约8500万美元(5.9亿元)的补贴,其中包括3.2亿现金和2.7亿其它补助。
一手给地,一手给钱,而且特斯拉获取的低息贷款,总额超过了建厂的费用。可以说,马斯克几乎一分钱都不用自己掏。
上海为引进特斯拉,采取了极为优惠和慷慨的扶持政策。但“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特斯拉必须要向上海政府承诺的是:
第一,从2023年起,每年要向上海纳税22.3亿元,若无法完成,必须归还土地;
第二,特斯拉未来五年要在上海工厂投入140.8亿的人民币资本开支;第三,所有零部件必须100%国产化。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要属零部件全部国产化。
而时任特斯拉制造总监宋钢曾在2019年表示,上海工厂大约30%零部件是从中国采购。如此看来,当时特斯拉的国产化率似乎并不高。
02
三年前,特斯拉尚未进行国产化的时候,它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状态?
简言之,从2019年1月份上海工厂动工到2019年12月30日开始交付,尽管当时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仅有30%,但它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速度是令人惊叹的。
2018年7月10日,特斯拉正式宣布在上海全资建立特斯拉超级工厂;同年10月份,特斯拉签订土地出让协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规模超过1200亩;
2019年1月7日,该工厂正式开工。
5月31日,特斯拉宣布将在中国上海超级工厂生产Model 3标准续航升级版车型,并正式开放车辆预订。
10月份启动试生产。
11月中旬,该工厂正式获得工信部量产许可。
11月22日,首批下线的国产特斯拉Model 3进入了全国门店开放预约试驾;12月30日,国产特斯拉Model 3首批车主开始实现交付。
短短一年时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进展神速,迅速制造出了国产特斯拉Model 3,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巨大转变。那么,当时的国产化率怎么样?
可以看到,到2019年年底时,尽管特斯拉在某些领域仍依赖外国的供应商,但国内已出现合适的潜在供应商。并且在电池国产化的道路上,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在创立之初就已经开辟出全新的道路。
新宇邦、恩捷股份、容百科技等国产品牌已异军突起,成功扛起特斯拉国产化的“大旗”。
为什么特斯拉在国产化的道路上,拥有如此强劲的潜力?
从地理条件看,特斯拉上海工厂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国产零部件就近采购。
长三角是国内最大的汽车产业聚集地之一,特斯拉上海工厂位于浦东新区临港地区,方圆 200 公里有宁波、杭州、常州、南通等零部件企业聚集地。上述产业非常利于国产化零部件的采购,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很好的业务机会。
总的来看,这些条件都为特斯拉的国产化事业提供了十分强劲的发展能量。
借助天时地利人和,除特斯拉原有供应商外,国内多家零部件获得特斯拉国产化订单,或者新增产品订单。同时随着 Model 3国产及 Model Y定点的持续进行,2020年后,有更多企业进入了特斯拉供应链。
03
三年后的今日,特斯拉国产化的供应链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11月4日消息,网友@互联网三爷曝光了国产特斯拉的供应链名单,该名单展现出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产业链中,除了品牌是美国的,车身全部零件几乎都是中国制造。
曝光的名单中,涵盖了汽车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车身、内饰、中控等各个部件的供应商。
特斯拉供应链阵容十分豪华,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底盘、车身、中控系统、内饰和外饰等部分,涉及直接、间接供应商130多家,而中国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车身部分,模具由天汽模提供,座椅、车身冲压件由华域汽车、华达科技等提供。除此之外,汽车内饰、中控、底盘、电驱动和充电等各个方面,还包含均胜电子、京东方、大富科技、格林美、旭升股份、中恒电气等一众国产企业。名单中除了德州仪器等少数几家海外企业外,基本都被国产企业包揽了。
电池供应方面,国产特斯拉所使用的电池整体是由宁德时代供应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的原材料则是由上游企业赣锋锂业、天齐锂业等企业提供。其中电池PACK、保护壳等,分别由五矿资本、杉杉股份、洛阳铜业、亿纬锂能、常铝股份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提供。
电驱动系统则是由国内中科三环、精达股份等企业提供。另外,中控系统部分是由京东方等公司提供。
与此同时,车身部分,模具部分提供座椅、车身冲压件等,则由华域汽车、华达科技、威唐工业等企业提供。
由此可见,国产特斯拉的国产化率确实超过95%。除了核心的芯片、集成电路部分,车身整体几乎都是中国制造。自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它不仅负责国内市场的汽车供应,部分产能还得出口海外其他国家。可以说,中国已经成为特斯拉汽车生产、销售的重心。
而在此之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供应链还是高度依赖外国进口的,例如锂电池PACK制造商为日本松下,正极材料和隔膜供应商为日本住友化学,负极材料供应商为日本日立化学,电解液由日本三菱化学生产。如今,这些产品都由国产公司提供。
谈到特斯拉国产化率提高的影响,它一方面能争取到更大的价格优势,降低物流运输等成本;另一方面也会有更稳定、高效的供应保障,零部件由国内企业生产后,直接就能运到工厂组装。
虽然特斯拉的国产化率已经超过90%,但最核心的技术依旧掌握在美国公司手里。
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一流企业,掌握着发动机、电池管理等多个领域的众多技术专利,这些都是特斯拉电动车能处于行业领先的保障。虽然国产企业近几年也在快速研发和创新,但与特斯拉还是存在一些差距的。
造一辆车不是最难的,如何让实现生产链条全部国产化是极为困难的。
其他国产车企是否也能在技术领域取得更大的创新和突破?特斯拉能否在中国长期保持中国地位?这需要长时间的磨练以及市场的证明。
参考资料:
《特斯拉供应链名单曝光!国产化率超90%,车身全部都是中国制造》,雷科技
《特斯拉国产化率从30%到100%的机遇》,中银国际证券
《特斯拉国产化产业链梳理》,汽车业必读
《特斯拉2019年报点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汽车、能源、服务多面开花》,天风证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见察财经”(ID:jiancha2023),作者:岑柏贤,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