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闸蟹版图东扩,沿黄沿海盐碱地的育种养殖排位赛

36氪山东·2022年11月07日 16:34
秋天的快乐,不只阳澄湖

中国人爱美食,是自古便流传下来的事,食物通过感官来带给人们满足,化成一缕缕人间烟火气。人们在感受食物所带来温暖与幸福的过程中,对美食的评价也从不吝惜,“鲜甜肥美”更是吃货嘴里少不了的赞美。

但不同于其他肉类的“肥美”,螃蟹的肉并没有附着于骨头之上,而是藏匿于骨骼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古人对肉的认知,但潜藏的吃货基因并没有因此阻断人们对螃蟹的探索。不仅如此,人们在吃蟹这件事上也是颇具讲究与执着,每到深秋,人们便以独具仪式感的方式来迎接一年一度的螃蟹“回归”,但无论沿海还是内陆,螃蟹无疑占据着餐桌的主位。

消费能力与养殖产量同步发展,大闸蟹“爬”上大众餐桌

中国人有多爱吃螃蟹?仅是大闸蟹,国人一年就能吃掉大约3亿只。加之近年来,在消费升级的影响下,我国大闸蟹的消费需求更是持续上涨。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大闸蟹市场规模为1500亿元,养殖产量达到77.59万吨,市场人均年增幅率达15%左右。

巨大的消费需求量在推动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大闸蟹的产业版图也早已由南至北,扩张到全国各地。若在以前,提起大闸蟹,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阳澄湖,“阳澄湖”三个字也几乎成为大闸蟹的代名词,但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对大闸蟹的品质关注逐渐高于是否出自阳澄湖本身,这也为其他产区的大闸蟹提供发展机遇。

图片来源:Pixabay

事实上,中国的螃蟹品种多达600种,美味平价的螃蟹比比皆是。根据天眼查发布的《全国大闸蟹平替吃货地图》显示,全国有超6万家“蟹”相关企业,“蟹”企数量前十的省份里,江苏占据首位,安徽、辽宁、湖北、山东等地则紧随其后。除此之外,螃蟹生态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推广普及,使得高性价比的大闸蟹不断涌入市场,大闸蟹也开始从“高端消费品”向“大众消费品”逐渐拉近,源源不断地“爬”上大众餐桌。

作为我国低调的产“蟹”大省,山东“蟹”相关企业数量达2500余家,其中,东营、济宁2市“大闸蟹”相关企业数量达590家,占全省所有“蟹”企数量的23%。

山东不仅养殖技术深厚,食蟹历史更是悠久,早在东汉郑玄在《周礼·天官·庖人》中的注释提到,“荐羞之物谓四时所膳食,若荆州之鱼,青州之蟹胥”,意在周朝时青州便以蟹酱来祭祀,悠久的养殖历史也为山东大闸蟹产业积蓄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如今,山东大闸蟹也“爬”上越来越多人的餐桌,受到许多食客追捧,黄河口大闸蟹、微山湖大闸蟹等更是为人所熟知。

自然生态孕育金字招牌,深秋过后“蟹经济”持续升温

作为山东大闸蟹的重要产区,东营市垦利区地处黄河入海口,独特的湿地生态环境为大闸蟹提供了优质的生存条件。在这里生长的大闸蟹以水草、鱼虾为食,自然的盐碱质湿地土壤、充足的光照和3‰左右的淡盐度黄河水使大闸蟹具备了青背、白肚、黄毛、金爪的特点,磷、锌等微量元素和必需的脂肪酸、游离氨基酸更丰富,口味自然更鲜甜,黄满膏嫩的品质吸引了一批忠实消费者。 

好水育好蟹,“黄河水”无疑是黄河口大闸蟹的孕育关键。为发挥地域优势,当地企业大多采用“原位修复”的生态养殖模式,即通过渠道蓄水、边坡防渗、种植水草等措施,实现养殖尾水零排放和循环利用,单位用水量的效益提高30%,有效解决水质问题。

在品种引进上,垦利区投资2亿元建成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研究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攻关和产业发展研究。与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上海海洋大学等院校合作,引进黄河三角洲学者成永旭教授及各类专家人才10余人,组建科研团队,全面开展黄河口大闸蟹新品种选育。

除此之外,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还在垦利区投资建设了300亩大闸蟹试验基地,建成科研中试池塘33个,初步打造了一支完善的大闸蟹产业技术研究团队,在大闸蟹良种繁育、养殖生产、精深加工及品牌培育等方面,加强政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助力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加速发展。为加强品质源头把控,垦利区将将区块链溯源技术应用于大闸蟹生产全过程,跟踪记录从养殖到销售的大闸蟹状态信息。

随着“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的口碑越来越响,黄河口大闸蟹也逐渐成为东营市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为保障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垦利区出台《关于支持现代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意见》,研究起草了《关于支持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的意见》,坚定走规模化、标准化之路,引进了恒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两家龙头企业,还制定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淘汰改造了传统粗养池塘,推广“种草、投螺、稀放、混养”的生态健康养殖模式。2018年,按照企业主导、政府配套的方式,当地投资2亿元建设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园,包括研究院、综合体、休闲屋、大闸蟹科普馆、乡村振兴馆、黄河口农产品展厅、网红直播基地、数字餐厅、研学游基地等,成为集黄河口大闸蟹科研生产、休闲观光、科普教育、餐饮美食于一体的“新六产”发展示范区。

健康生态的养殖模式不仅推动了大闸蟹的产量,产地平均效益也得到提升。截至目前,垦利区黄河口大闸蟹年产量达4468吨,标准化养殖基地大闸蟹亩产量超200斤,成蟹平均规格提高到3.5两以上,亩产值超过1万元,亩均效益达5000元以上,取得了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4个国家和地区的出口资质。近年来,黄河口大闸蟹入选“山东省十大渔业品牌”,品牌价值持续攀升,达26.12亿元,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

在销售模式上,黄河口大闸蟹龙头企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向大型超市、中心城市经销商批发;另一方面,与京东、淘宝合作开展网上销售,在微信平台开展“领养蟹宝宝”大闸蟹预售活动。同时,东营邮政与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户直接对接,启动“黄河口大闸蟹进城”项目,消费者下单后,将从源产地打捞、封装,优先进行投递。

发展至今,黄河口大闸蟹已然成为东营市垦利区的一张“金字名片”,为助推大闸蟹产业升级,当地推动黄河口大闸蟹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挖掘蟹文化内涵,搞活“养殖+旅游”经济,在扩大黄河口大闸蟹品牌影响力的同时,形成农业旅游和品牌推广的良性互动,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1
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历史文化化身国产动漫的“IP库”

2022-11-0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