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野下,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机会
当前全球油价高企,“碳中和”风口将至,汽车业同样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中国这个汽车消费大国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换道超车”时机。
换的这条“道”,就是新能源车赛道。
凭借智能化和电动化的双重加持,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这在燃油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在全球范围,中国新能源车实现了量的规模,但还没形成绝对领先的质量和技术优势。
作为老工业基地的重庆,在全国汽车产业所处的位置,跟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处境很类似:重庆汽车产量曾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第一。重庆汽车高光时刻,2015年产量突破260万辆,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是当年名副其实的“中国汽车第一城”。近几年没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重庆汽车产业出现较大起伏。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赛道,重庆切入晚,立意高:誓要打造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到2025年,重庆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到100万辆以上,占汽车产量比重40%以上。
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上,2020年才开始建设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同样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已具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能否跑出传统汽车名城转型升级成功范式?在重庆未来汽车的版图上,西部(重庆)科学城应该如何确定自己应有的地位和独有的细分赛道?
传统高速正不断向智慧高速演进
“碳中和”风口,推动汽车产业变局
前不久,欧洲议会通过关于在2035年欧盟境内停销新的燃油车的提案。国际能源署发布的全碳中和路线图显示,2030年,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5500万辆;到2035年,全球大部分国家将禁售燃油车,全面进入新能源汽车时代。
此前一些欧洲国家给出明确的禁燃时间表,倒逼车企转型。而像美国这样的传统汽车强国,政府并没有逼迫企业转型,传统车企依然依靠燃油车创造利润。相比中国车企,大多数国际车企的电动化进程缓慢。
原本在汽车市场并无明显优势的中国品牌,在电动化转型上更早、更坚定。早在2015年12月,包括中国在内的195个国家就签署了《巴黎协定》。2020年,中国宣布了“双碳目标”:2030年碳排放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从排放达峰到净零排放的时间,比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更短。如果“按部就班”发展,中国汽车产业几乎不可能实现“双碳目标”。
另一方面,从能源和安全的角度,中国发展电动车的意愿也比任何一个国家更迫切。2021年中国有72%的石油要依靠进口;进口的石油里,有70%通过南海运到中国;所有的中国石油里,70%用于交通。从这三个70%可以看出,中国大力发展电动车也势在必行。
在全球油价高企的背景下,“碳中和”风口之上,全球汽车业原有的格局被打破重来,所有国家、所有车企,都平等地在新能源汽车面前。这给了中国汽车产业“百年未有之换道超车”的历史性机遇。
在国内政策优势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品牌率先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与转型,“收获期”也来得更早。
截止2022年6月底,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1000万辆,销量达全球市场的59%,并且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
数据显示,从2005年到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才突破1%;2016年2019年上半年,渗透率迅速从1%提升到5%;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行业走上增长快车道;到2022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21.6%。
同一时期,重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比全国平均水平略高:2022年上半年,重庆销售了4.8万辆新能源车,新能源渗透率为24.76%。本地品牌长安,在上半年表现突出,闯入全国新能源品牌销量前三。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群雄逐鹿
面对汽车产业清晰的未来发展趋势,传统和新兴的汽车产业基地正积极布局、转型和升级。
在国内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中,作为传统汽车工业名城布局新兴产业的示范并不少见。最具代表性的,是拥有特斯拉超级工厂和多家造车新势力品牌研发中心的上海。
关于特斯拉造车,有一个“4小时朋友圈”的逸闻趣事:据说在美国,特斯拉负责电池的Giga1工厂,到加州Fremont汽车制造工厂,地图导航车程4小时10分。
但其实,一个成熟的汽车零部件“4小时朋友圈”,早在特斯拉上海工厂动工之前,就已经存在。上海得天独厚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是吸引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劲力量。通俗地说,特斯拉大部分供应商都坐落在上海工厂500公里范围内,即江浙沪“包邮区”。
“包邮区”吸引的,除了特斯拉,还有中国的造车新势力,如蔚来、威马、高合,智己、飞凡等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上海成为车企最多、产量最高、出口量最大的城市之一。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车的地域分布上,除了像上海这样的传统工业基地,也不乏众多后起之秀。以汽车零部件起家,投资蔚来,被誉为“最牛风投机构”的合肥,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私募大佬但斌转发的段子,在网上广为流传:中国最牛逼的风险投资机构其实是合肥市政府,2007年,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赌面板,投了京东方,最后赚了100多亿;2011年又拿出100多亿赌半导体,投了长鑫/兆易 创新,赢了,上市估计浮赢超过1000亿;2019年,又拿出100亿赌新能源,投资蔚来,最终连大众汽车新能源板块也落地合肥。
合肥,这座既无区位优势也无政策优势的城市,成为“草根逆袭”的样本城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0年间连跨七个千亿元台阶,从2012年的4167.98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万亿,增长2.7倍。
另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新秀是——深圳。2022年上半年,深圳销售新能源汽车8.7万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47.06%,为全国之最。原因在于——比亚迪。
2022年上半年,总部位于深圳的比亚迪,凭借64.14万辆的销售业绩,成功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目前,比亚迪业务横跨汽车、轨道交通、新能源和电子四大产业,是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并以2.4万家新能源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
在新能源汽车漫长的赛道上,重庆可谓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群雄环伺。
除了以上三个城市,还有在新能源产业起步之初,就提出要成为全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之都”、拥有众多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的北京;坐拥珠三角成熟完善的汽车产业链体系,汇聚小马智行等众多自动驾驶领域头部企业的广州;依靠本土企业东风汽车转型和积极引进知名车企的武汉。此外,也有拥有比亚迪整车生产线和零部件产业园区的追赶者西安,以及卡住“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认证”关键位置,跑步出线的长沙。
重庆如何突围?
西部(重庆)科学城助力重庆未来汽车
在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版图上,2020年才开始建设的西部(重庆)科学城,同样是一个后起之秀,但已具备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重庆未来汽车聚焦于发展“整车生产+产业链配套+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链,并积极打造“车、路、云、网、图”为一体的世界级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能否跑出传统汽车工业名城转型升级成功范式,取决于该目标如何实现。
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重庆定位于着力打造中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态城,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研发、制造、应用基地。今年公布的《重庆市加速构建完善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重庆智能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到100万辆以上,占汽车产量比重40%以上。
目前,重庆已形成集聚9家乘用车企业、2家客车企业、5家专用车企业、30家核心配套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长安、福特、长城、理想、吉利、东风、比亚迪、上汽五菱等国内外汽车集团,先后在重庆新建基地、加大投资。
在为汽车产业转型发展提供支持的平台建设,重庆走在了全国前列。
2018年3月,重庆市出台了《重庆市自动驾驶道路测试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并据此启动了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工作,成为国内率先开展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工作的城市之一,目前参与测试的企业和车型数量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关键点,充电桩建设上,重庆已累计建成充电场站2080座,充电桩保有量5万个;全市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实现全覆盖,高速公路快充网络覆盖率达90%,辐射范围在中国西部领先。
下一阶段,重庆将重点发展汽车电子、智能驾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氢燃料系统等,布局汽车软件、汽车芯片、汽车大数据平台等前沿关键环节,打造成渝氢走廊、成渝电走廊、成渝智行走廊等重大应用场景,发展汽车后市场。
西部(重庆)科学城的战略和区位优势显著。
为助力重庆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西部(重庆)科学城将构建“车、路、云、网、图”全产业生态体系,打造绿色低碳、创新引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造高地。
到2025年,基本形成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交通、智能设施、智慧城市协调发展格局,初步构建起“车、路、云、网、图”全产业生态体系,建成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推动重庆迈入全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第一梯队。
截至目前,西部(重庆)科学城已聚集智能网联汽车赛道布局相关企业40多家,初步形成涵盖整车、关键零部件(电机、电控等)、应用(公交等)、配套(充电基础设施、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行等)等领域。
今年以来,重庆市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与产业创新中心暨李克强院士工作站、中科院重庆汽车软件创新研究平台等多个项目签约落户科学城,加之华为鲲鹏计算产业生态重庆中心落户,将进一步提高汽车软件“本土化”率。
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赛道上,西部(重庆)科学城以承担的国家战略以及“科学之城、创新高地”的天然禀赋,为自己制定了一条独特的发展思路:以核心芯片、关键模组、核心零部件的“硬科技”与软件赋能的“软驱动”融合发展理念,形成支撑西部(重庆)科学城产业转型升级、社会管理效能提升的数字化信息化生态体系,释放“智慧城市”发展新动能。
在汽车产业逐渐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变革之际,西部(重庆)科学城正顺应新趋势,以转型升级和引进培育统筹发展构建新体系,以关键部件和充换电技术国产化替代为特色布局新赛道,以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走出新路子,探索打造绿色低碳、创新引领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造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