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项目丨甲烷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5倍,「中源博智」想帮煤炭矿山减排甲烷
作者丨邱晓芬
编辑丨苏建勋
长久以来,各国把气候变暖的矛头指向二氧化碳之余,近年来行业对另一种温室气体甲烷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尽管造成全球变暖的温室气体中只有25%该被归咎在甲烷身上,但排放量逐渐增加的甲烷,相比二氧化碳造成了更严重的温室效应。
有研究表明,甲烷的温室效应甚至是二氧化碳的25倍,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甲烷的暖化效应急剧增加。另有一项数据表明,甲烷在20年内的暖化效应是二氧化碳的84倍。
关注气候变化的大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有所行动。去年,中美两国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格拉斯哥大会期间发布的一项宣言提出,“加大行动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是21世纪20年代的必要事项”。中方还表示,将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
目前,我国甲烷的排放主要来自煤炭开采、油气开采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煤炭开采过程中不仅产出固态煤炭,还会释放出以甲烷为主要成分的煤层气,也是人们常说的“瓦斯”。数据显示,全国煤矿每年排放甲烷折合二氧化碳当量6亿吨,占全国排放量的4.26%。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15%。
在双碳之后,煤矿山的甲烷减排/利用得到行业重视。成立于去年10月份的北京中源博智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源博智」)便是其中一家公司。
「中源博智」方面告诉36氪,公司与煤矿山区达成合作,设备采用“回热氧化法”,将煤炭矿山“乏风”中的甲烷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一般而言,为了提高煤矿生产的安全性,行业会采用矿井乏风的通风装置释放甲烷。但由于这部分甲烷的浓度很低,并且浓度波动范围大,一般很难作为瓦斯利用。在此之前,矿山对此的处置方法是,直接释放到大气中。
据了解,「中源博智」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手握低浓度甲烷回收专利,最低可以回收浓度在0.3%左右的乏风甲烷。目前,新技术应用项目在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开始建设。
商业模式上,「中源博智」看重的是CCER的万亿市场。甲烷减排是国内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的一项可工业化集约化产生的领域(另外两项为林业和可再生能源),并且利润可观。
一直以来,二氧化碳捕集的难点在于,目前存在着成本和销售价格倒挂的问题,而根据碳减排认证的方法学规定,每减排1吨甲烷就可以获得25吨CCER。经过测算,设备捕获一吨甲烷的成本不到100元,但如果成功作为CCER销售,若以50元/吨的价格计算,捕获一吨甲烷将成功盈利1250元。预计CCER开闸后,「中源博智」申报的项目2023年可产生5000万吨CCER。
目前,市场对CCER热情不减。除了被纳入全国碳市场的“五大四小”发电厂商外,钢铁、化工等行业已纷纷成立了碳资产公司,储备CCER项目。
36氪了解,「中源博智」已经在全国四大瓦斯矿区均有项目在开展。此外,根据国家CCER管理规范,「中源博智」与国内具备专业水平的温室气体减排服务咨询机构“卡本能源咨询有限公司”达成合作,进行专业认证核查。交易也已经在进行中,不久前,「中源博智」就与北京首正中和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了集约化CCER远期合约交易合同。
「中源博智」此前完成了千万级别A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3亿人民币。团队方面,「中源博智」由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的博士构成,该团队长期从事煤炭矿山瓦斯的利用开发,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低浓瓦斯回收利用发明专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