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电动车大战升温,北汽广汽谁更狠?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东西”(ID:chedongxi),作者:莫拉;36氪经授权转载。
今年广州车展期间,广汽旗下新能源车公司广汽新能源推出自家王牌车系——Aion,首款产品Aion S的NEDC续航超过500公里,搭载L2级自动驾驶技术,并且还有着一个炫酷的外表和高度可定制化的卖点,一下成为广州车展,乃至整个12月份,电动车领域的“明星”级产品。
与此同时,国内纯电动车领域的销量一哥,新能源先锋——北汽新能源虽然也在广州推出了EX3等新品,但是不论是续航还是智能化上,似乎都没有Aion S引爆全场的热点。
更有趣的是,广汽新能源几个月前还专门跑到了北京举行了旗下新车GE3 530的发布会,主打400+公里长续航和搭载腾讯AI系统的智能电动SUV等标签。
一南一北地方国有车企在广州车展的反差,以及广汽高调北上的动作,都让两者隔空对垒的态势更加明显,两者在产品研发、合作伙伴、市场策略、地方政府支持,甚至集团与子公司大小老板风格等5个方面都展开了直接PK,颇有南北两种造车理念和造车势力之间PK的感觉。
1、销量PK:北汽新能源完胜
2008年,国家借着北京奥运会的契机推广新能源车,坐镇北京的北汽集团随后在2009年迅速成立了子公司北汽新能源,专注于纯电动车研发生产。
经过将近10年的发展,北汽新能源凭借EC/EV/EX等价格亲民的小型车的销量爆棚,销量节节攀升,连续多年蝉联国内新能源车销量第一的位置。
北汽新能源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共计产销103199辆纯电动汽车,占据国内2017年新能源车23%的市场份额,连续第五年位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排名第一。
相比而言,广汽新能源2017年才成立,目前只有GE3一款车型,虽然早期版本销量只有几千台,但随后凭借GE3 530超过400公里的续航和腾讯车载系统,拉起了销量,但是由于时间较短,总体销量规模仍然很小。
2、产品PK:广汽更加激进
产品层面,北汽新能源成立后一直以简单耐用、价格亲民的形象打市场,尤其是EC系列车型,5万左右的价格甚至被称为占号神器。
而从这次广州车展来看,广汽新能源在GE3小试牛刀后,直接推出了Aion S这样的王牌产品,具备500公里的NEDC+L2级自动驾驶的特斯拉类高端车性能。其Aion系列明年要推出的第二款产品,则更是要冲击更高的续航并搭载L3级自动驾驶系统。
很明显,在产品层面,广汽在向中高端市场进军,产品性能走的更加激进。
3、政府支持PK:北汽占据大量优势
早期新能源车推广基本都靠政府补贴推动,最为国内对新能源,尤其是纯电动车最重视的地区北京的市属企业,北汽新能源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诸多政策支持。
例如北京燃油车需要摇号,而纯电动车牌则100%中签;北京只给纯电动车发布新能源牌照(插混可用燃油车牌照替换);纯电动车不限行;限制其他厂商的纯电动车进入北京市场等。
相比而然,广汽新能源则没有这么多的政府支持,不仅广州的摇号限行政策出台的较晚,同时深圳还有比亚迪这个新能源大户,因此广汽新能源在政策层面其实并没有享受太多福利。
而由于自身成立较晚,广汽新能源在补贴层面也没有享受太多。
4、合作伙伴PK:广汽+腾讯更快落地
智能化上,北汽和广汽分别选择了各自区域内的互联网巨头,百度和腾讯。不过在推进速度上,广汽新能源要更快一步。
北汽虽然很早也与百度达成合作,但是前期主要是在自主研发的车机系统上搭载百度Carlife映射,或者是使用百度的语音助手,并没有大规模普及百度研发的车载系统。
与此同时,百度在自动驾驶上跑的较快,但是由于L3/L4级技术离落地还有距离,因此北汽新能源在自动驾驶落地上走的并不算快。
反观广汽新能源,GE3出来后就直接搭载了腾讯的车载系统,在内容服务上更具优势。在自动驾驶上,也率先推出了搭载L2级系统的Aion S,明年更是要量产L3。
5、操盘手PK:谦逊派VS激进派
北汽新能源和广汽新能源分别由郑刚和古惠南操盘。郑刚此前有公务员经历,2005年就加入北汽福田负责公关业务,一路做到北汽新能源总经理和党委书记,性格谦逊温和。
古惠南也是广汽老兵,此前在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乘用车都有任职,还担任过广汽乘用车副总经理,在生产、研发制造方面颇有心得,讲话大胆,领导风格较为激进。
幕后大老板层面,北汽董事长徐和谊9年前就坚决表示要走新能源的道路,而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即使在跟腾讯合作签约的发布上,也表示广汽要综合发展,意思是纯电、混动、燃油都要抓。
PK未来:两者已经坐在同一个牌桌
经过市场销量、产品性能、地方政府支持、合作伙伴等多个层面的PK,南北两家新能源车企的招式打法一已经逐渐清晰。
北汽新能源依托北京政府的支持,通过亲民小车拿到补贴迅速打开市场,并成功借壳上市,完成了企业经营的布局。
广汽新能源起步晚,没有享受到太多补贴和政策支持,但是得意于广汽在造车方面的积累,其推出的新能源产品在电动化与智能化上都颇具亮点,特别是新推出的Aion车系,一下成为广州车展乃至国内新能源领域的明星车型,发展势头迅猛。
两家企业由于各自的操盘手性格、政府支持等内外条件不同,选择了不同的发展策略,也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去的了成绩,但总的来说,现在都已经坐在了新能源的牌桌上,成为国内新能源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